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黄岩老人义务修路近50年 年轻人受感染一起做好事
2016年11月16日 14:56:20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陈驹耀

  浙江在线11月16日讯 在黄岩北洋镇西岑村,一打听童学池,村民们都认识,“补路的童学池啊,不容易,干了近50年了。”这位耄耋老人的修路善行,感动了众多村民。

  追着大卡车修路的三轮车

  黄岩北洋镇西岑村,最近在修排污管道。村里两米见宽的水泥路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大卡车。

  西岑村前两年铺设过自来水管道,村子里的水泥路有了些间隙,为了避免颠簸,卡车司机总是开开停停,有些不自在。

  等卡车过后,一辆有些破旧的三轮车在缝隙边上停了下来,一位长相和善,身材佝偻的老人跳下车,从三轮车后座拖出一个竹筐和一把铁锹。

  竹筐上盛着一些水泥、碎砖块,他拿起铁锹,铲起一锹碎屑,慢慢填到缝隙里去,细心地拨弄平整,再用铁锹拍一拍,确认夯实后,他收起工具,骑着三轮车,继续追着卡车修路去了。

  三轮车的主人,叫童学池,今年78岁,是土生土长的西岑村人。

  童学池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生活过得很普通,以前种水稻,现在种蔬菜,在田里劳作了一辈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要打听起修路的童学池,十里八乡的乡亲,都知道他。

  义务为村里修路近50年

  50年前,村路的主干道,是一条黄土路。

  那时的雨季,最让人心烦。童学池回忆,坑坑洼洼的路面积了水,行人不小心踩一脚,就要溅得满身泥泞,“去田间地头劳作,总是顾得了上头,顾不了下头,那些去读书的娃娃,更是不方便。”

  一天,童学池挑起了自家的扁担,带着竹筐、铁锹和锄头,到田边挖来黄泥,到溪坑里担来石子,给村里修起路来。

  经童学池这么一修,黄土路平整了不少,村民们都挺高兴,夸他手艺好,童学池挺不好意思,“补路又不是什么手艺活,才弄一次,哪值得大家说好。”

  “平常农闲,抽出一个上午,找坑补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从那时起,修路成了童学池生活的一部分。对他来说,这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一件小事,坚持了近50年,那就不是小事了。

  这一路修修补补下来,童学池的载重工具,从扁担换成了三轮车,他从一个昂首挺胸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含胸驼背的老汉。

  五六年前,村子里浇起了水泥路。童学池也与时俱进换了材料,不再用黄泥和石子,用起了水泥和砖块的碎屑,“谁家建房子,搞装修,总会留下点建筑垃圾,我把它们铲过来,既平了路,又变废为宝。”童学池说。

  他的行为感染了村民

  现在村里修排污管道,看到童学池又忙活起来,偶尔,村子里也有不同的声音。

  “现在村子里的建设越来越好,路也不用怎么补,等着修好,浇水泥吧。”记者采访时,童学池正在村口,补两段水泥路的缝隙,一位大妈就劝他歇歇,不要白费力气,童学池对她呵呵一笑,“我年龄大了,也干不了别的,出个力气还是可以的。”

  他把这个坑补好,又跨上三轮车,“大路口还有一个坑,今天我也顺便去把它填了。”

  童学池说,家人对自己修路的事挺支持的,最近,他自费一千多元买了几车砂石,修起了通往村中公墓的一段黄土路,“清明时节落雨多,去扫墓的人也多,路滑容易摔倒,铺上砂石安全些。”

  童学池原本打算自己每天挑一点,修一点,没想到,村里有几位小伙子说要出力,和他一起干。几天功夫,这条泥路都铺上了砂石。“从小踩着童大爷修的路出村子,现在让童大爷出钱又出力,怎么好意思?能和他一起做好事,我们也高兴。”小伙子们说。


标签: 修路;义务;黄岩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11653835001569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