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8日讯 12月7日上午,天气晴好。
家住椒江云顶佳苑小区的谢大爷搬着小马扎,带着钓鱼竿,来到海门河边垂钓。每天送孙女上学后再钓会儿鱼,是他近几年养成的习惯,“现在水比以前好,我每天在这里看着,觉得今儿又比昨天清了很多。”
海门河水正日益清澈,这并不是谢大爷的错觉。就在他钓鱼的对岸,是椒江区一处入河排水口,大量水由此涌出,在河面激起细腻的泡沫。“这些排出的就是中水。”椒江区“五水共治”办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刘文辉介绍道,“当中水入河达到一定的量,不仅能起到生态补水的作用,更能把河道‘搅动’起来,推动椒江水系真正‘活’起来,从而改善河道水质。”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中水回用”指的是将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
据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叶胜福介绍,椒江区自2014年6月开始启动中水提标改造工程,首期1.2万吨/日中水回用工程已于去年4月建成投运。
据悉,该工程在全省率先实施“超滤+反渗透”的“双膜法”处理工艺,对中水进行提标改造,出水水质达到且优于《再生水水质标准》(SL368-2006)。其中,超滤出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等主要指标优于地表四类水,反渗透出水达到类比纯净水标准,实现省内中水出水品质最优。
然而,由海门河、葭沚泾、三才泾构成的椒江核心区水系,总水量约为30万吨,每天仅1.2万吨的中水排入,对水质的改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在一期工程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再实施3.8万吨/日扩容工程,使优质中水产水能力达到5万吨/日的规模。
二期工程于今年5月动工,12月3日已正式通水运行。目前两期相合的总出水能力在每日4万吨左右,刘文辉表示,这使得椒江区中水回用工程在全省建成最早、水质最好的基础上,又添了“日出水量最大”一项。
据叶胜福介绍,二期工程同样采用超滤膜系统处理工艺,安装有五台超滤装置,生产出的中水可应用在地下回灌用水、工业用水、农林牧用水、城市非饮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等方面。“中水可视为自来水的替代水源,它产生的巨大节水效应就相当于打造了一座第二水厂。”他说道,目前该公司生产的中水除自身工艺所需、绿化自用外,主要用于周边五六家企业的工业用水及椒江水系河道补给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