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小村做出发展大文章
2016年03月18日 05:01:5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王斌 严建春 戴志强

  茶堂:中西合璧时尚村

  浙江在线03月18日讯倚靠在精致的沙发上,品着香气浓郁的咖啡,听着独具风情的小曲……在瓯海区丽岙街道的茶堂村,咖啡一条街上有着好喝的咖啡,这里的村民过着比城里人更"小资”的生活。

  "19座咖啡”于2008年开张,可以说是咖啡街上最早的一家咖啡店。"那时候我刚回国创业,这条路上根本没什么人,一天也就赚个两三百元吧。”老板林小宇口中所描述的从前,和如今客人满座的场景相去甚远。"后来这个村慢慢发展起来,咖啡店也越开越多,人气才旺了起来,现在一天营业额有五六千元。”

  "村里环境好了,我们也嗅到了商机,大家就都回家了。”华侨林先生开了一家叫"普拉托”的咖啡店,作为茶堂村的村民,村容村貌的改变加速了他回家的脚步。渐渐地,茶堂村成了咖啡店的集聚地,村子范围内就有二三十家,它们大多夹杂在市井的商铺中,几乎是走两步就能看到一家咖啡店。细数这些咖啡馆,几乎每家店的老板都是归国华侨。

  以往,除了常年在国外的华侨,茶堂村留下的大部分人是老年人或小孩,吃完饭就在家休息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我们现在有活动场所了,老人可以跳舞听歌,小孩儿可以看书画画。”村民徐同华说,去年4月份,村里将原来的茶堂小学改成村民活动中心,并设置了图书馆、视听室、侨吧、书画室、舞蹈室等14个功能室,几乎是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主题。

  "以前我们村集体一分钱都没有,连干部的工资都欠着,现在我们还有几百万的存款呢。”村党支部书记林开通用最通俗的例子说明了茶堂村的发展变化。"今年我们打算把村里的空闲地利用起来,建个健身公园,还有酒店,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要两手抓嘛。”

  (王斌 严建春)

  横屿头:家具特色大市场

  瓯海区潘桥街道横屿头村是一个以制造、销售家具为特色产业的专业村。近年来,该村利用铁路温州南站的区位优势,依托本地家具产业,整合提升自身实力,从原来的一家家农村小作坊,华丽转身为辐射浙南闽北的家具大市场,收获了"一村一品”的品牌效益。

  在铁路温州南站附近的横屿头家具市场,只见整个市场共分五层,一至三层为现代家具馆,四层为欧美家具馆,五层为办公家具馆,建筑面积达26000平方米。村民曾新云介绍说,原先他开了个家具小作坊,年产值仅仅几十万元,通过整合,实现规模生产后,如今年产值可达500多万元。

  龙湾的陈先生一大早就来市场挑选办公用品,他说这里的产品物美价廉,性价比很高,之前也是听朋友介绍慕名而来。

  横屿头村党支部书记董明装介绍,该村家具制造业历史久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20位木工师傅手工制作家具,形成家具生产基地的雏形。但长期自产自销的"低小散”模式,在发展中遇到环境、安全、产业瓶颈等问题。后经政府引导、借力拆违、安全整顿,对18家家具企业违建进行了拆除,同时在拆除违建的空地上建设标准化厂房,完成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4年,横屿头村经济合作社近90户村民,每户出资70万元,共集资6300万元打造了这个家具基地。目前,市场从业人员已经达到2000多人,产品远销国内外,已进入批量生产、机械生产和流水线生产的产销一条链经营模式。家具制造业已成为带动该村经济发展、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该村驻村干部高翔介绍说,潘桥街道将从物流、商贸、人力服务等方面,组织各方面力量,助力家具市场建设,配合电商发展,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提升横屿头村经济整体实力,真正做好农村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

  (王斌 戴志强)

标签: 温州;小村;发展 责任编辑: 朱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