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楠溪江畔村民摆起小摊 像卖农特产品一样卖石头
2016年05月11日 10:33:09 来源: 温州网–温州日报 金朝丹 叶圣义

奇石爱好者展示自己捡到的萤石。苏巧将摄

  浙江在线05月11日讯 "‘五一’假期,我在家门口摆了一天摊,卖了8块巴掌大的石头,一共得了800多元。”在楠溪江畔寻石卖石,是42岁的永嘉县沙头镇九丈村村民郑德亮的新职业。三年前,郑德亮觉得在外生意难做,回到老家。同郑德亮一样,楠溪江沿线各村现有30多人以寻找奇石出售为生。

  奇石,是指天然产出、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石头,随着我国收藏市场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奇石收藏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原本散落在地上没人理的石头,如今在楠溪江景区沿路,村民们搭起简易的小摊,像售卖农特产品一样卖起石头。除了像郑德亮这样的村民在寻石,永嘉县城也有一批奇石爱好者,沙头镇政府也加入了寻石行列。这一股兴起的"寻石热”中,石头怎么就成了宝贝,他们为何寻找,又在这看似不起眼的石头间寻找些什么?

  谋效益

  奇石价格从百元到万元

  郑德亮寻常的工作状态是周末和节假日摆摊,其余时间,若天气合适,他就在滩林或翻山越岭去寻找奇石。最初凭感觉择石的郑德亮,如今也摸出些门道。他学会带上翘石棍和手电筒,懂得除了石头形状奇特美观,还得用手电筒照看石头的玉化程度。

  在郑德亮4层落地房的家中,有3层都摆着他搜罗来的奇石。一楼石头成堆,尚未仔细分拣处理;二楼奇石打了蜡,并配了相应的底座,学过木工的郑德亮制作了上百个底座;不过更好的"宝贝”放在三楼,那里的奇石玉化程度最好,也有蛇、骆驼等独特的形状。曾有人出了5000元,想要购买骆驼形状的黄蜡石,郑德亮没舍得卖。

  和九丈村一溪之隔的坦下村迎宾路上,排列着"建得石轩”"楠溪江奇石馆”等奇石收藏和经营店面。陈金环是"楠溪江奇石馆”的主人,因为爱石,他已寻找、收藏石头9年,他说自己是楠溪江的第一个"奇石迷”,开出了第一家奇石馆,这些年还带出了不少徒弟,家中累计收藏超万块石头。

  看着家乡奇石交易市场萌芽,去年下半年,在上海从事奇石收藏及销售十多年的坦下村村民王启建也回到村里,"建得石轩”开门营业。和其他村民"摸着石头过河”不同,王启建经验娴熟,有自己的门路。他带着楠溪江的黄蜡石,参加上海·松江国际赏石文化旅游节,在全国观赏石小品(创意)精品展中获得了铜奖。

  "建得石轩”开有网店,王启建也经常到全国各地和奇石爱好者交流学习。他介绍,看上他家藏石的除了温州市区的爱好者之外,还有来自上海、杭州、台湾等地的,一般人用于家居或茶座等摆设,爱好者则用于收藏。在他家,藏石的价格从几百到几万元不等。去年"建得石轩”销售额为2万元,这虽只是在上海经营时的一个零头,但王启建觉得,作为起步,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养雅趣

  让更多人感受奇石文化

  今年年初,当地成立了永嘉县观赏石协会,吸引的80多名会员,多数是企事业单位的奇石爱好者。协会的办公地点落在县城一位会员的红木家具店中。

  协会秘书长孙亭泉是个"石痴”,他租来30多平方米的房子,用来堆放各处寻到的奇石。家具店的茶几上,放着孙亭泉的专属茶杯,他几乎每晚都会来这里同其他会员喝茶品石,这样的专属茶杯茶几上有30多个。

  一块奇石的发现、采集、洗刷、解读、命名、品评、配座、收藏等全过程,对于孙亭泉和协会的会员来说,有着不小的乐趣。每到周末,协会还会组织会员,到楠溪江畔寻石,楠溪江的水冲硅化木、黄蜡石、页岩(木纹石、云片石)、楠溪卵石等深受宠爱。

  "楠溪江山青水秀,早已为世人所知,而楠溪江石头的奇雅,鲜为人知。”协会会长刘建光表示,他们收藏赏玩奇石,以石会友,想让更多爱好者感受奇石文化。今年1月,协会曾组织首场展览,展出40多位石友的500多方藏品,吸引1万多观展者。

  做品牌

  打造沙头镇石文化名片

  寻石人集中在楠溪江流域沙头段,也吸引着当地政府关注起这些石头。沙头镇地处楠溪江中游,经过水流冲击,这里石头大小适中,且资源丰富,作为进入楠溪江景区的入口,这里也是游客集散地,有着大量的潜在客源。

  近年来,沙头镇在文化站、渔田村文化礼堂都建成了楠溪江奇石展馆,供游人观赏。沙头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郑周鑫介绍,今年该镇将创建休闲旅游特色小镇,"石文化”是当地着力打造的名片。

  楠溪江流淌在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和括苍山脉之间,楠溪江及各支流上游多凝灰岩和流纹岩构成的火山岩山体,呈典型河谷地貌景观。这里的奇石虽不多,但具代表性,人们从这里大致可以领略楠溪江奇石的种类和质地,其中最为突出的有造型石,纹理石、矿物晶体、化石等。

  除了奇石,沙头镇文化站还邀请永嘉县美术协会,在普通的鹅卵石上彩绘永昆脸谱等图案。郑周鑫介绍,镇里明年还计划结合石头制作微盆景,利用石头打造楠溪江特色旅游纪念品,并逐步推向市场。

  在文化站支持下,沙头小学、渠口小学等多所学校少年宫,开展了鹅卵石彩绘等课外兴趣小组。孩子们去寻找石头的过程中,老师也结合当地地质状况,进行科普教学,让"石文化”有成长的土壤,更接地气。

  记者手记

  默默无闻的石头,有人关注了,并且还给当地村民们带来一些收入,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我们也很期待"石头”能成为当地的"黄金”并提升知名度。

  但在欣喜之余,寻石采石,是否会对楠溪江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采访中,各个采访对象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们知道,目前的寻石,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生态的破坏尚未凸显。但生态保护不应该是亡羊补牢,而必须是未雨绸缪。眼下,除了该县观赏石协会时有宣传寻石中要保护生态外,当地有关单位在研究石头经济效益的同时,并没有把生态保护列入同样重要的地位,至少在记者的采访中尚无这方面的措施体现。我们期待,当地政府在开发"石文化”、发展"石产业”的同时,能够建立具体而有力的制度,形成早期制约,不要让"寻石”像采砂一样,给楠溪江添上"伤疤”。

标签: 石头;奇石 责任编辑: 朱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