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30日讯温州市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在全省较早,通过“双下沉,两提升”机制的建设,市县医院合作,城市医院将规范的医院管理渗透县级医院,促进了县级医院的快速发展。
2011年8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文成院区挂牌,这标志着文成县人民医院正式“托管”于当时的温州医学院附一医院。到今天,文成县人民医院已走过5年“托管”历程,无论是门诊量、出院人数、总收入、固定资产总价值都稳步提高,亮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如今,“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模式,在文成县正得以逐步实现。文成县人民医院院长李章平说,“托管”不仅让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可喜的是通过信息化建设,使远程视频诊疗、信息化双向转诊、图书馆信息共享等信息资源跨越“地界”,实实在在为患者谋福利。
除了医疗技术
更重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文成是侨乡,也是全国知名的生态乡。在文成县卫计局李顺华眼里,过去的文成县本地好医生留不住,外地好医生不愿意来,让文成陷入“病人往外跑,医生向外流”的恶性循环。就拿文成县人民医院来讲,托管前医院有280多张病床,但实际的利用率仅为64.32%。
2011年8月,文成县人民医院门口挂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文成院区”的牌子后,医院与附一医正式启动了托管合作。托管后,文成县人民医院的患者诊疗流程、临床路径、患者管理、行政管理、统计汇总均采用附一医的模式,规范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行政后勤的管理。
如今,医院门诊大楼和病区里随处可见的信息自助终端服务机,患者可以通过自助终端服务机完成缴费、打印化验单、预约看病。遇到疑难杂症,文成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一时难以决断,通过发起远程会诊、温医附一院的专家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与病人视频通话,还能调看病例并下诊断。此外,双方还建立了信息化双向转诊平台,方便病人第一时间转诊治疗。李章平说:“在信息管理上,我们采用了附一医的信息管理平台,特别是图书馆信息共享,让我们文成的医生有了更宽广的学习提升平台。”
当初期托管达到一定效果后,文成医院已逐步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而未来三年计划的核心,在于实现有效运营、推广适宜技术,尤其在医院管理方面更注重质量、安全、高效。
共享信息平台
优质医疗资源跨越地界
过去,为了看清一张心电图,山沟沟里的患者可能需要起大早跑市、县大医院挂号专家门诊;为了等一张住院病床,患者和家属需要提前几天赶到县城里的大医院打地铺、住宾馆等床位;为了做一次B超、CT,患者要专门跑一趟医院排队预约。文成县人民医院医务科郑国校医生说,现在,在文成县人民医院,患者的这些经历都已经成为历史。
现在,文成县人民医院不仅与温医附一院信息管理平台联网,还与部分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双向转诊、预约检查、远程视频诊疗等信息共享。
上周,文成县玉壶乡一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由于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文成县人民医院针对她的后期治疗方案开展了一次远程视频会诊。通过会议室的大屏幕,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不仅能看到患者本人,还与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开展了讨论,医院感染内科金伟民医生和心血管内科田毅医生最后给出了后期抗凝监测的注意事项。
在医院另一个心电图室,医生王燕芝也通过电脑信息系统,陆续收到了各乡镇卫生院发来的疑难心电图信息,请她帮忙确诊。王燕芝说,像这样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传来的心电图每天约四五份。她可以网上下诊断,这样病人就不需要跑一趟医院。
据悉,目前我市已有8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开展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分别以托管、协作等方式结对支援18家县级医院。下一步,我市将在城市医院“双下沉”引领下,激发县域内医疗资源整体实力,通过建立县域专业共享中心,完善县域卫生人才统筹机制,促进县域人才、技术、信息和管理等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形成基层首诊和县域双向转诊格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