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8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王益敏)他是再平凡不过的男人,可他在生命最后时刻所做的选择,却让人肃然起敬。
几天前,64岁的东北人老田,被病魔无情地夺走了生命。
遵照他的遗愿,温医大眼库暨温州市眼库(以下简称“温医眼库”)的医生和工作人员到病房为他完成了角膜捐献手术,而他的遗体当晚也被送往温医大用于教学科研。熟悉他的朋友说,这个在温州生活了10多年的新温州人,虽平凡却一生善良,一直用爱心回报着社会。向他致敬。
在温州经营小饭馆的他
不幸被查出患脑瘤
他叫田根(化名),辽宁人。病发前,一直跟妻子和16岁的儿子在温州瓯海区经营着一家小饭馆,妻子朱丽(化名)做菜,他打下手,生活过得倒也自在。
但厄运来得没有一点征兆。今年4月,田根被查出患脑瘤。
瓯海二医外科主任王立昌是田根的好朋友,也是他的老乡。在他眼里,田根个子中等偏上,但长得壮实,“关键是他为人乐观爽快,是典型的东北汉子。”
“今年4月,他拿了两张CT片到医院让我给他诊断一下。”王立昌说,他仔细诊断后发现田根患了脑部多发的转移瘤。起初担心田根接受不了,但田根一定要他实情相告。田根说,如果没救了,就不花钱治了,反正他们夫妻俩仅开个小饭馆,手头也不充裕。
在妻子的一再坚持下,田根跑到杭州、山东等地接受检查。“但医生的诊断是,这样的病,没得医。”妻子说,两个多月前,丈夫就开始待着家里,“没过几天,腿脚开始不麻利了,生活渐渐失去了自理。”
小饭馆关了,妻子朱丽陪着他,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在电视上看到相关报道后
他决定捐献遗体
朱丽说,丈夫病倒以后,躺在床上看看电视。“他是在电视上看到遗体捐献的报道后,产生捐献遗体的想法的。”朱丽记得,当时,丈夫田根试探着问她,以后走了,捐献遗体好不好?“我们一起生活了20多年,那时她就知道,在他心里已经做了这个决定。”
朱丽说,那一刻,她含着眼泪告诉丈夫,她会支持他。“你这么做,我以后走了,也跟着你这么做……我相信,我们的儿子也会同意的。”病床上,朱丽说得很坚决。
大概两周前,田根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被送到瓯海二医救治。期间,他拜托王立昌帮忙联系捐献遗体事宜。根据评判,田根的器官不适宜捐献给他人,但遗体可作为医学研究之用,角膜可帮助他人重见光明。
6月24日,田根再次陷入昏迷状态,第二天晚上9点多,医生宣布田根死亡。
温医眼库工作人员取下了田根的角膜,并为他举办了简单的告别仪式。据介绍,他的角膜将帮助两人复明。
当晚,田根的遗体被送往温州医科大学。按照规定,捐献者过世后遗体捐献给医学机构做研究,家属可在三年后联系遗体接收单位拿回骨灰。朱丽和儿子表示,愿意在三年后领取骨灰留作念想。
妻子比他小了近20岁
就是看上他的善良和爱心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上了朱丽,她说,这几天,她还不能从丈夫过世的悲痛中走出来。
“他一生过得很平凡,但做出这样的事,我一点也不奇怪。”朱丽说,她和田根差了近20岁,“我能看上他,也正是因为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朱丽记得,他们结婚的第二年,还一起在东北老家生活。“一个冬日,家门口结了厚厚冰的河里,掉下去一个人。他看到了,立马跑出去,钻进那个冰窟窿,把人拖了上来。”朱丽说,回来的时候,他和救的那个人都冻成了“冰棍”,“好不容易才缓了过来。”
朱丽还记得,她和丈夫在这里生活不富裕,但街上看到一些乞讨的人,他总会拿出钱来。
而在医生王立昌眼里,田根的善心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常常带邻居、朋友来找我看病,说起病情来,比他们还急的样子,恨不得人家马上能康复过来。”王立昌说。
朱丽说,丈夫生病后,花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如今,她凭着做菜的手艺做些零工。“今后的生活会很难,但我们还是相信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好好生活下去的。”朱丽说着,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坚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