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工地试点“工付宝” 整治拖欠民工薪资现象
2016年08月18日 16:14:07 来源: 温州网 记者 戴玮 通讯员 朱丹

  浙江在线8月18日讯 为了进一步解决建筑行业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市住建局工程管理处在我市7个工地率先试点“工付宝”薪资管理平台,通过将其与“智慧建管”系统的结合,真正实现“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建筑行业拖欠民工工资的情况普遍存在,每年因欠薪引发的群体讨薪事件时有发生。据了解,全国近5000万民工从事建筑作业,而工地数量多、覆盖广、民工流动性强等因素,都使政府监管和民工维权成了难题。

  2012年,温州市住建委出台“平安卡”管理制度,希望以此加强对民工工资发放的管理,但多年实践下来,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彻底解决温州建筑行业工资拖欠问题,市住建局工程管理处于今年5月份开始,将滨江商务区CBD片区13-08地块(温州银行大厦)建设工程、金融集聚区(12-06地块)危旧房改造(安置联建)工程等7个工地作为试点,启用“工付宝”平台,进一步实施“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

  市住建局工程管理处稽查科负责人朱丹介绍,作为行业监管部门,他们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发现只有实现农民工工资银行卡发放,并对发放数据进行实名制对比,才能真正保证施工现场实名制管理的有效性。

  为此,该科室通过结合市住建委的“智慧建管”系统和“工付宝”平台,设计了一套以“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的工资发放机制。(如图)

  建设单位在实行工程款和工资款两条线拨付,待农民工工资款按时足额支付后,再拨付剩余的工程进度款。施工单位建立农民工专项账户,将这部分工资款通过专项账户转到劳务公司的银行账户。

  与此同时,“智慧建管”系统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劳务公司三方采集工人的个人信息、考勤情况等数据,生成民工工资册,再将该工资册数据提供给“工付宝”,“工付宝”根据该数据,向各家银行发送工资发放指令,最后通过银行代发的形式,向每位民工的银行卡里“发工资”。

  朱丹表示,工资发放之后,银行会将数据及时反馈给“智慧建管”系统,系统对照前后数据,即可知晓哪个工地的企业没有及时支付民工工资。

  “一个月没有支付民工工资,系统会给出黄牌警告,连续两个月没有支付则给出红牌,拿到红牌的建筑工地将被采取停工等方式,并追究相关单位或人员责任。”

  朱丹介绍,之所以选择“工付宝”和“智慧建管”对接,是该系统既能满足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工资银行卡发放数据采集等功能。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该平台整合了多家银行,可以达到全市信息“一张网”的要求。用户再使用时不产生工资代发费用,而且保证跨行跨地区实时到账,给政府和企业减少了成本。

  下一步,我市将要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配套的规范性文件,通过“工付宝”平台的试点工作,将利于对文件中工资款专款专用、农民工工资银行卡发放等内容的完善。

标签: 工地;整治;欠薪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