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截至7月末 温州银行业储蓄存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
2016年08月27日 11:34:50 来源: 温州网 郑俊杰 通讯员 张建军

  浙江在线8月27日讯 温州市金融主管部门昨公布的我市银行业储蓄存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我市银行业储蓄存款余额达5019.33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31.45亿元,成为继杭州、宁波之后我省第三个储蓄存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的城市。按照全市常住人口915万人计算,我市人均储蓄存款54856元,比年初增加821元。

  “藏富于民”是温州的一个特点,温州市委党校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温州蓝皮书:2016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到2015年6月末,温州市辖内企业民间流动性资本规模近5700亿元。但长久以来,不少温州人更愿意将手头的闲钱投资到房地产、矿产等领域。

  来自温州市金融主管部门数据显示,我市的储蓄存款余额自去年以来出现持续攀升的势头,今年以来我市的储蓄存款增长,更多来自于活期存款,截至今年7月末全市活期存款余额为2582.76亿元,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额为2436.5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00.98亿元和130.47亿元,活期存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28.21亿元,而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额则比去年少增加28.51亿元。

  温州银监分局相关人士表示,我市银行业储蓄存款余额快速增长,得益于我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快速增长,目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重49.17%,已近“半壁江山”,这也是银行业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由于近几年国内经济低迷,取得较好回报的投资越来越少,温州充裕的民间资本也开始选择‘旱涝保收’投资——存银行吃利息。”业内相关人士分析,今年以来我市银行业储蓄存款余额快速增长,一方面是原来温州人擅长投资的房地产、矿产等领域的收益不明显,部分资金回归银行;另一方面是自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频发,一些居民对P2P平台等互联网金融的投资理财意愿下降,将手头的余钱重新投入银行“怀抱”。

  正因市场上的流动资金越来越多,温州的民间借贷利率开始逐步走低。据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即“温州指数”)监测显示,今年二季度“温州指数”综合利率为17.90%,环比下降0.7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

  据温州银监分局统计,截至2016年7月末,温州银行业资产总额突破12000亿元,达12602亿元,比年初增加852.41亿元,居全省各地市第三;同时,温州辖内共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及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9大类共计49家机构,1551个营业网点遍布城乡,也是浙江省银行业机构种类最齐全、网点数量最多的地市之一。

  有经济学家指出,储蓄大量回流至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我国居民投资渠道还不丰富。从长期来看,实现我国居民储蓄向其他投资渠道的有序分流是大势所趋,而资金流向更趋多元化、合理化也是我国居民资产配置优化的重要途径。

标签: 银行;储蓄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