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 日前,有群众向温州网《代表在线》栏目反映,今年他在老城区购买了一套实验中学的学区房,却被教育部门告知,该地址去年已经有孩子就近入学,根据“三年一户”政策,他的孩子明年可能无法进入实验中学就读。
这让房屋的买卖双方都十分困惑:去年明明没有孩子凭此套学区房入学,为什么教育部门会给出这样的答复?栏目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了解。
2015年,温州市教育局出台《市局直属和鹿城区属初中招生工作实施办法》,规定温州市实验中学、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温州第二中学、温州市实验小学,辖区内同一套房产三年内只能有一户家庭子女就读同一所学校,简称“三年一户”。2016年,上述四所学校招生办法延续了这一规定。
买了学区房,却被告知已有人凭此地址入学
A女士的孩子将在2017年“小升初”,今年7月,她通过中介购买了市区卷索巷N号(房主要求隐去门牌号)的一套70余平米的学区房,暂且称为A房。谨慎起见,为确认这套学区房能让孩子在2017年顺利进入实验中学就读,7月份,A女士在中介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温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管理处核实。当天,她被告知暂时无法确定,得等招生结束后才有结果。
9月份开学后,A女士再次来到市教育局,依然无法得到明确的答复。直到10月,A女士被告知,卷索巷N号这个地址下面已经有孩子在2016年入学,根据“三年一户”政策,她的孩子明年能否就近入学还是个问号。
这让买卖双方都大吃一惊:卖方为两位老人,膝下并无学龄子女,为何去年会有孩子凭其房子入学?后经了解发现,地址为卷索巷N号的住户,除A房外,还有一套60余平方米的B房,虽然A房和B房为独立产权,但两张不动产证上面写着同一个地址。恰巧,去年B房的孩子凭该房产就近入学。
A女士对此表示无法接受,明明不是同一套房子,为何他家孩子上学,会让自家孩子就近入学成了未知数?
教育局仅凭地址查询 无法区分相同地址下不同房产
招生办法中明确规定按照不同房产来区分,为什么教育部门却根据房屋地址来答复群众是否符合入学条件?10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温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管理处寻求答案。
采访中,恰巧碰到有一位购买了学区房的市民到该处室确认学区。记者发现,经办人员在查询时,仅根据其不动产证上的地址在数据库中搜索,未发现相同地址后便告之,该地址还未有学生入学。
后记者请该工作人员帮忙查询案例中A女士名下的两处房产,搜索结果均显示,该两处地址均有学生入学。
记者疑惑:“两处房产都位于老城区的院落之内,同一个地址下有多套房产,能否通过数据查询确定该地址下哪一套房产下面的孩子已经入学?”
工作人员表示,“看不出来,(数据库)只记录了房产地址”。
原来,该处室目前只能搜索地址信息,面对“多套房产共用一个门牌”的情况,无法确定是该地址下哪一户房产已经有孩子就近入学。也正是因此,面对这部分群众的疑问,工作人员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只能回复“可能无法就读”、“还不确定”,所以才造成了类似A女士的困惑。
对此,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由于该招生办法在2015年刚实施,教育部门收集的信息还不够详尽。
黄府巷某院落,一个地址下有20余套房产。图为院子门口的20余副电表。
多套房产使用一个地址的情况 在老城区比比皆是
某知名房产中介的学区房业务负责人周蓉告诉记者,2015年“三年一户”办法出台后,她所在的营业部在学区房交易过程中,已多次碰到类似的情况。
温州市实验中学和温州第二中学两所学校地处老城区,记者查阅近年市直属学校的学区范围,周边类似“四合院”的院落数量众多。这些院落原本都是一户人家,只有一个门牌地址,后因产权分割等历史原因,院落内分割了多套房产,但并没有因此增设门牌,所以出现了大量多套房产“共享”一个地址的问题。
记者通过温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温州市实验中学和温州第二中学学区内的沧河巷、打绳巷、永宁巷、黄府巷等几条老巷的门牌号,发现“多套房产共用一个地址”的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多。
例如,黄府巷9号内有22户(包括公房、私房),黄府巷11号内有21户,沧河巷9号内有17户,沧河巷27号内有14户……除此之外,一个门牌号下有2户、3户产权的地址,在上述几条老巷更是比比皆是。
若教育部门只依照门牌地址来确认能否入学,是否意味着上述这些院落内,一旦有一个孩子占用了学区的名额,三年内其余的孩子都将无法就近入学呢?
教育局:地址相同凭产权入学 招生前会有专人调查核实
对于上述情况,市直属学校管理处负责人胡海帆明确表示,按照招生办法,入学依据的是户口和房屋产权,绝非仅凭地址,只要一套房产下三年内没有孩子就近入学,就不会影响适龄学生入学。
胡海帆称,在每学年入学前,教育局会安排专人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对住址和房屋产权进行核实,只要确定该房产下三年内未有孩子就读,就算地址有重复入学也不会有问题。目前还没有发现因地址相同而造成不同产权人的孩子无法入学的情况。
胡海帆还表示,今后若再有市民前来咨询学区房的问题,碰到已经被登记入学的地址,工作人员将记录下产权信息,待调查核实后尽快予以明确答复。
市民:购置学区房对百姓是大事 部门不应草率答复
周蓉在某知名房产中介公司负责学区房业务,她认为,就目前仅凭地址来核对入学情况的操作来看,市教育局可能对“一个地址下存在多套房产”的问题仍欠考虑,为了避免出现交易纠纷,现阶段她不建议客户购买入学记录不清晰的学区房。
“购买学区房数额巨大,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自然会比较谨慎,但市民除了向教育部门核实之外,没有其他可靠的核实途径”,这是张女士作为购房者,在购买学区房过程中的体会。
“教育局作为主管部门,明确学区房的入学资格本应在其职责范围之内,但其仅凭查阅地址记录便草率地给予购房者不置可否的答复,实在有些不负责任。”
张女士还指出教育局此举可能存在的隐患:若遇到不良卖家和中介,隐瞒了三年内学生入学实情,再将门牌号更改卖给购房者,教育局仅凭地址核实便无法及时发现其入学记录,购房者很有可能会因此上当受骗。
建议:可通过记录不动产证单元号区分不同房产
对此问题,温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一位负责人建议,既然是根据房产确定入学资格,那么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记录不动产证单元编号的方式来建立数据库,通过搜索、核对不动产证单元编号来核实学区房是否已经有学生入学。
“每份不动产证都有独一无二的单元编号,就像市民身份证号码,即便地址相同,也不可能出现重复号码的情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