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治水护水兴水,唤醒绿水青山 旅游成为文成“一号产业”
2016年12月07日 04:12:3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王庆丽 通讯员 刘进希 赵慧聪

  浙江在线12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庆丽 通讯员 刘进希 赵慧聪)水,灵动的物质,生命的源泉,也是文成人最为自豪的生态资源。

  穿境而过的飞云江波澜壮阔,落差达207米的百丈漈气吞方圆,飞云湖、天顶湖、小瑶池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然而,也是这方碧水,让文成发展一度受困。

  2000年,我省最大的饮用水水库——珊溪水库在文成、泰顺两地建成,随之而来的则是关于水源地保护的严格规定。从拒绝200多亿元的工业投资,到全县范围内大规模整治生猪养殖污染,再到其他各种政策限制,秀美文成长期成为全省的欠发达地区之一。

  这些年,文成在全域范围内推进治水护水,渐渐唤醒沉睡许久的绿水青山。2016年前三季度,全县迎来游客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72万元,占GDP总收入36.4%,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一号产业”,并有效带动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阻止岸上污染

  保护温州大水缸

  初冬时节,文成县黄坦镇富岙村的“仙人居”生态农庄内生机盎然,车来人往。50岁的农庄主人赵汉达感慨地说:“时光倒回10年,还真想不到自己会卖起风景!”

  那时的赵汉达卖的是什么?“仔猪!”这答案,整个黄坦镇的人都知道。作为全镇有名的养猪大户,赵汉达的养猪场高峰时一年可出栏4000多头仔猪,并且供应着全县八成左右的猪饲料。而当时的黄坦镇,则是浙南乃至闽北一带最为重要的仔猪生产基地之一。

  许多黄坦人在依靠养猪致富的同时,也将大量畜禽排泄物及生活污水,直排进位于珊溪水库上游的黄坦坑河道内。“2011年到2012年间,黄坦坑水质达到历史最差。”县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必须有所作为,绝不能再让污水流入温州‘大水缸’!”

  2013年起,文成在全面清理河道垃圾、淤积泥土和河岸杂草枯枝等的同时,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新一轮畜禽业整治工作。其时,库区仍有生猪18万头,远远超过2.26万头的环境限制容量。整治的矛头,直指赵汉达这位养猪大户。

  “养了十来年的猪,一下子都要关掉,说不心疼谁信?”赵汉达坦言,由于他的饲料生意采用的是先供货、再收钱的模式,2012年底时赊欠在外的饲料款项高达940万元。其他一些养殖户听说他要带头拆猪棚,扬言拒不归还货款,而许多生猪采购商也趁机压价。

  虽遭遇多重压力,但经过当地政府一次次登门拜访、阐明利害,终于让他下定决心不再养猪。2013年3月,大型挖掘机开进赵汉达的养殖场,一间间猪棚轰然倒下,黄坦全镇的生猪养殖业也随之得到整治。珊溪水库的岸上污染,因此得到及时遏制。

  保护与发展间

  寻找结合点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应当如何化解?文成峃口镇正在用实践回答这一问题。

  不久前,当峃口镇新联村村民张义结束十多年海外漂泊回到家乡时,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精致的新家园;面积达47000平方米的滨水公园,与江心种有3000多株樱花树的樱花岛遥相呼应;投资达两亿多元的“秋波谷”高端民宿项目,刚于今年8月签订协议……这一切,全然不同于他当年离家时的脏乱差模样。

  新联村地处飞云江上游,同时也位于珊溪水库配套工程——赵山渡水库取水口旁,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一处极佳的采砂场,供应着全县建房所需的砂石。随着珊溪水库的建成,新联村被列入赵山渡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砂不能挖、猪不能养、鱼不能捕,全村人最为赚钱的几项营生从此中断,整个村庄日趋没落。

  在峃口,新联村的经历并非个案。十多年来,峃口镇不仅拒绝高达数亿元的工业项目,还将过去招商引资来的铜矿厂、纺织厂等陆续关停。而在文成,95%的辖区都被列入水库保护地的红线范围内,老百姓没事可做、感到困惑的情形十分普遍。

  “文成的东大门,不能就此没落。”2012年,初来峃口镇任镇委书记的徐文鑫,决定先从“面子”入手,整治村庄环境,新联村及时抓住机遇,实现美丽蜕变。据村党支部书记张仁建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前来新联村观赏梅花的游客络绎不绝,平均每天达四千余人,村民收入随之水涨船高。

  “游客最多时,我一天卖出的矿泉水,都快赶上过去一年的数量了。”在村口经营了20多年烟酒副食店的村民黄秀华喜滋滋地说。

  这碗生态饭

  越吃越有味

  如今,越来越多的文成人开始意识到:发展的道路固然有许多条,但对于当下的文成来说,这一方奇山秀水,就是他们的金山银山。

  2013年底,当“仙人居”农庄正式开业时,曾经的养猪大户赵汉达摇身一变,成为黄坦镇第一家生态农庄的经营者。截至目前,农庄每年营业收入达上千万元,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而在紧邻珊溪水库的珊溪镇塘山村内,当地村民从上世纪90年代起,便开始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从事杨梅种植。2015年,塘山东魁杨梅不仅获得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还跻身“浙江省精品杨梅”行列,全村人均收入仅靠杨梅销售一项就达5300元。

  铜铃山深处、石垟林场境内,一个依山傍水的森林氧吧小镇始见雏型。一大批游乐项目和精品民宿的建成投用,不仅吸引了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为当地村民创造了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今年前三季度,文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70元,同比增长10.1%。当前,文成还在加快刘伯温故里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步伐,充分挖掘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留给故乡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今天的文成人而言,手中的这碗“生态饭”,是越吃越有味道了。

标签: 生态;旅游;文成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20728028973238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