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0日讯 上月底举行的省农博会上,一批有来头的温州树,引起前来考察的省领导的兴趣,驻足了解了10多分钟。
这批树可以追溯到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访华时,向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赠送的一株菩提树幼苗。当时,它种植在北京植物园。浙闽台(苍南)民族花海生态园,从那棵树上请下枝条,用7年培育出超百万株。农博会上,该企业展出的盆栽、印着经书的叶脉等植物文创产品,正是来自这批菩提树。
这是我市绿化林木种苗工作取得成效的最新典型。近年来,我市通过森林生态产品供给侧改革,实施珍贵树种栽植、保障性苗圃建设和种苗花卉工程、特色种子资源库建设等措施,致力于培育“绿二代”,使绿色风景长盛不衰。
“十三五”种树千万株
珍贵树种栽植落地成林
这几天,市区中山公园前,几棵满树金黄色叶子的银杏,引来不少行人驻足拍照。虽然温州绿化一年比一年好,但看多了常绿的榕树和香樟,多彩植物尤其能吸引市民注意。再过几年,不仅是银杏,像红豆树等一大批漂亮珍贵树木,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城市。
因为今年我市出台了《新植千万株珍贵树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栽植珍贵树1258万株以上。其中,发展珍贵树种基地2.5万亩、植树造林247万株以上,补植培育644万株以上,“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367万株以上。选择的树种包括:南方红豆杉、红豆树、花榈木、浙江楠、闽楠、桢楠、紫楠、毛红椿、银杏、降香黄檀等。
各种珍贵树种栽植途径中,我市特别重视以赠苗来让这些树落地成林,将其作为《五年计划》的首要任务。这些珍贵树种将被送进学校、公园、农村等地,再建立信息卡档案,使来源可查、去向清晰。
在市林木种苗站站长马仁翻看来,这个“绿二代”升级版,得益于我市此前实施的《珍贵树种进万村行动实施方案》打下的基础。自2010年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我市采取赠苗造林、工程造林相结合的方式,赠送珍贵树种560多万株,超出《实施方案》下达任务量一半以上,涉及3680个村庄、8万多户农民。
保障苗圃建设保量重质
种苗花卉成为华东龙头
为了培育出足够健壮的“绿二代”,我市把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林木种子种苗生产基地、文成县苗圃等苗木基地,作为第一批林业保障性苗圃。截至上半年,我市实际育苗面积2.72万亩,造林绿化实际用苗758万株,其中本地供苗占七成。
不仅保障绿化对珍贵和乡土树种的供应需求,我市也注重种苗质量。上半年,全市共抽检各类苗木200多批次。结果显示,二级苗比例在85%以上,生产单位许可证制度较健全,苗木培育档案较完整。从各地上报的检查统计和抽检情况看,所抽检种苗的地径、苗高、根系等各项指标,都达到合格标准。全市绿化造林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95%。
扶持花卉产业,是我市实施种苗花卉工程的另一项重点。截至上半年,全市花卉生产面积3.97万亩,销售额4.08亿元。比如,温州市协春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将原有苗木基地改造为协春园艺植物观园,新建花景广场、玫瑰园、花史廊、温室雨林体验园,致力打造集赏花、购花、园林景观展示、植物科普、亲子活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园区。该公司董事长徐协春谋划,立足花卉产业打造浙南花乡。
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花卉消费地区,我市提出打造五大林业基地,做好花卉种苗基地,加快丽岙花卉产销中心建设,形成104国道沿线花卉产业带,开发文成、泰顺等山区野生花卉资源和高山花卉、盆景资源。
温产黄花梨树走俏省城
特色种子库建设显成效
上月初举行的第9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来自温州的一种树,引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杭州植物园等单位,纷纷前来洽谈引进种植。
省亚作所林业与生态研究室主任陈秋夏介绍,这种树叫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是国内最名贵的树种之一,以前只能活在热带。我市上世纪80年代从海南将其引入,经过驯化,挑选出适应本地气候的植株,今年繁育了5万株。经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初步判定,温州产海南黄花梨,“木材质量好于海南原产地”。我市平原、低矮山丘地区,将尝试推广种植这种树。“一旦成功,不仅能让本地绿化树种有更丰富选择,还能成为林农增收的新途径。”陈秋夏说。
这是我市着力以特色种子资源库建设培育“绿二代”的一个成功案例。作为该项工作的主要实施单位,位于我市的省亚作所,近年来注重收集引进珍贵种子,比如红豆杉、红豆树、浙江樟、浙江楠、闽楠、红楠、桢楠、刨花楠、薄叶润楠、紫楠、香港四照花等,建立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圃,建成面积6000平方米的优良珍贵树种培育基地,繁育优良珍贵树种容器苗60万株,在浙南地区进行推广示范。
今年6月,我市依托省亚作所科技人才力量,建立浙南(温州)林业科学研究院,主要承担浙南地区珍贵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和开发利用。该院投资7000万元,新建106亩科研创新示范基地和珍贵树种、生态林木繁育中心,用于科学研究、林特种苗繁育、成果转化示范、科技培训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