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大学办到家门口,“联姻”背后有乾坤

字体:
—2023—
03/14
17:00:56
2023-03-14 17:00:56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周琳子 共享联盟·乐清 蔡甜甜

签约仪式。共享联盟·乐清 刘言勇 摄

  3月12日,乐清市人民政府与温州理工学院正式签约,双方将合作建设温州理工学院乐清校区。这意味着,乐清的第一所本土大学正式落地。 

  乐清的“大学梦”由来已久,却几十年始终未能如愿。这次签约,乐清人用“历史性事件”表达了对“县域大学”的渴望和重视。

  近年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成长中的烦恼也日益突出。不少有条件的县域倾向于建设本土高校以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科研所需。关于“县域大学要不要建,怎么建?”的讨论在网上和学界一直颇为激烈。一所本土大学对于县域发展能够带去什么,政校双方要如何建设县域大学让效益加快溢出?或许我们能够从这次签约中“解剖麻雀”。

温州理工学院。共享联盟·乐清 胡帅 摄

  新建的是所怎样的高校? 

  要了解新建的温州理工学院乐清校区,有必要先从承担培养任务的温州理工学院了解起。

  温州理工学院是温州目前唯一一所理工类应用型大学,202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由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成立,是一所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推倒围墙”办大学是这所学校的理念。因此,学校是通过全方位对接地方发展需求和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打造校城联动的创新高地,谋划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高质量服务温州发展。去年,学校的毕业生留温率和创业率分别是温州全市本科高校第一和全省本科院校第一。

  学校的风格定位不止体现在简介上,也清晰地展现在这一次的合作框架中。通过签约的合作约定,我们可以知道,建成后的温州理工学院乐清校区是一所现代化理工类、应用类校区。校区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新工科为特色,目标是培养理工类应用型人才。此外,还会开展国际合作、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项目。

  从乐清校区的专业设置看,整体以温州理工学院现有本科专业为基础,围绕区域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需求,初步规划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等约12个专业,用四个字来形容,几乎是为乐清的产业特点“量身定制”的。

  乐清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也对学校将对本地产业的推动作用直言不讳,并表示,这不仅能培养适应本地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还为企业技术研发和交流提供了新平台,将有助于深层次推进本地主导产业,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助力构建数字经济引领带动、传统产业重塑再造、新兴产业主导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宝泰电子生产车间。共享联盟·乐清 供图

  县域发展瓶颈为何需要大学突破?

  几乎所有建设县域大学的地区都会抛出同样的县域发展瓶颈:与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匮乏。

  乐清是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市场主体活跃的强县之一。产业集聚特点突出,其支柱产业乐清电气还入选了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总量稳居温州第一。

  然而,“发展走在前”的乐清,正经历着“困难也早来到”的问题。随着产业数字化不断推进,制造工厂对普通工人的需求正在减少,而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技术人才的缺口正越来越大。

  解决人才缺口的方案很多,可以依靠大城市的人才回流、依靠优质营商环境的招引、依靠企业老板卖力吆喝……但实际上,这些引入的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并不高。人数少、不稳定,且还有不少流入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际上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与其引而难来,不如自己培养,于是县域办大学成了新潮流。有专家就提出,县域经济的工业化阶段发动机,要升级为知识化阶段的发动机,而大学正是知识化的发动机。因为每个县都有自身特色产业、传统行业,而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学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科研、教育中心来支撑。通过县域大学,批量培养本地化金蓝领、甚至白领,或许能探出可持续发展之道。

  和乐清引入温州理工学院合作建设乐清校区一样,浙江省内已经有不少有特色产业的县域都尝试了设立本土高校。比如义乌,因其小商品卖全球的市场特点,当地设立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创业教育、创意教育、国际教育为特色培养人才,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数量超过1万人。比如慈溪,是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地,慈溪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工商职院合作共建慈溪学院,围绕产业需求培养人才、展开科研。根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近发布的数据表明:慈溪学院的毕业生,直接就业的学生中有60%留在慈溪当地就业,专业对口率超过80%……缓解了当地制造业发展的中高级技能人才需求。

乐清校区选址在乐清滨海新区胜利塘。乐清市委宣传部 供图

  办好县域大学需要怎样的“双向奔赴”?

  为了迎接这所期盼已久的本土高校,乐清党政一把手上阵推动,同时成立工作专班,每周召开项目推进会,每两周召开校地合作会,每月召开合作办学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让各环节问题及时解决。

  从建设时间表、路线图看,乐清在重点开发的滨海新区胜利塘北片拿出570亩用于建设校区,投资超过30亿元,并以“交钥匙工程”的方式,确保2026年9月前让校区建成投用。同步围绕校区布局建设的还有一批青年科创园、孵化园、总部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以及商务、文化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和新兴业态。

  也就是说,最长再等三年多,这所大学就要正式启航。届时,办学主体将如何带动匹配的教育资源充分“下沉”,深度服务地方?这既是当地政府期待揭晓的答案,也是众多在办的县域大学正努力解答的问题。

  江苏是国内普通高校县域办学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地区,截至2022年初,江苏县域办大学的数量已经达到31所。这些学校以“下沉式”方式,实现学科、科技、人才优势与县域产业、区位、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目共睹。其中沙洲职业工学院(以下简称“沙工”)历史最久。1984年7月,江苏省政府同意创建沙工,这标志着全国第一所县办普通高校诞生。30多年来,沙工拆掉理论与实践的“围墙”,把企业需求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简而言之就是“社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办学专业也根据每年的人才、经济等调研情况,换掉不适合的,新增市场更需要的。此外,学校还让教师走出去,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践锻炼,又聘请行业、企业技术和管理专家走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和专业建设顾问。“一拆一换”“一出一进”间,学校为所在地张家港提供了转型和发展的支撑。2022年,张家港的GDP已达到3302.4亿元,增量、名义增速均居苏州市第一位。

  县域办大学,这一过程是融合政府、高校、市场等多方主体利益诉求的结果,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和绝大部分位于都市办学的普通高校相比,县域办大学的历史要短得多,因此它们更会面临更多的例如政策供给不够、大学文化缺失、协同治理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市县地方政府在大力促成之后,持续提供更为稳定、有效的政策规划。而高校也需要在凝练办学的同时,主动走出一条与区域高度融合、又保持独立发展的特色道路。

  期待政府和高校“双向奔赴”,让县域经济生长活力迸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县域;办学责任编辑:黄咏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