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空中俯瞰武义县王宅镇上四堡水库,一泓碧水景色甚美。张建成摄
编者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目前,我省正谋划实施新一轮"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力争实现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如何坚定不移地照着"两山”路子走下去,把实现"绿富美”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追求,各地干群积极谋划,力争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有机统一。
浙江在线12月03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杨新立 徐晓恩 杨振华 周智敏)
绘就"绿富美”湖州画卷
"湖州市将坚决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践行习总书记十年前在湖州首次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湖州市委书记裘东耀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裘东耀说,湖州将继续咬定"五水共治再提升、全力再夺大禹鼎”的目标,扎实推进"清三河”成果巩固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努力让水更清更净;坚持拆、改、建、用结合,深入开展无违建创建,拆出发展新空间;抓好新一轮"四边三化”行动,深化"两路两侧”整治,力争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持续治扬尘、治废烟、治尾气,促进空气质量稳定好转,努力再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美好意境。组合出拳,推动生态环境提档升级。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湖州将继续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着力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积极扶持"互联网+”"生态+”"金融+”等新业态,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等产业,扎实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精现代农业,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为契机,扎实推进"两区”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此外,湖州还将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促进美丽乡村由建设向经营转变,加快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洋家乐等"美丽经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巩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成果,切实解决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向绿色金华开足马力
"近几年来,金华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绿色化转型,生态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徐加爱说,金华将着力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金华,打造外地人向往、本地人骄傲的宜居福地。
实现绿富美有机统一,关键是要坚持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不动摇,持续深入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对经济结构进行"绿色化”改造,不断提高经济的"绿色化”程度。金华认真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则,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培育引领科技创新、支撑地方发展、集约利用资源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推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与金华经济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围绕创建美丽浙江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坚持以治水为突破口,狠下一条心再苦干实干五年,强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气尘合治”"四破攻坚”、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成长等行动,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赤膊房”治理,积极谋划新的实招硬招,不断将转型升级引向深入,在"十三五”全面消除V类水,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带入全面小康。
大力培育发展美丽经济,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环境资源为支撑,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建立起与美丽生态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重建绍兴宜居新水城
省委全会提出,要把实现绿富美有机统一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追求。那么,对绍兴来说,将从哪些方面入手,贯彻落实好这一精神呢?
绍兴市委书记彭佳学说,绍兴将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不断推进绿色发展,为建设"两富”"两美”浙江作出贡献。
以理念提升推进绿色发展。省委强调要坚定不移照着"两山”路子走下去,实现环境绿、生活富、城乡美的有机统一,使绍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绍兴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发展的各个层面,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筑牢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以产业提升推进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高端纺织、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中高端产业。特别要以严格的生态环境指标倒逼印染、化工等"三高一低”产业改造升级,明确技术路线和产业政策,力争到2020年形成产品高端化、产业绿色化的发展态势。把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要增长点,推进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把美丽乡村作为一个业态来打造,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决不把贫困带入"十三五”。
以环境提升推进绿色发展。绍兴将持续深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联动实施治水、治气、治土行动计划,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确保全市域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85%以上,实现"无违建县(市、区)”全覆盖。
以城市提升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越城、柯桥、上虞三区互联互通,积极融入杭州、宁波都市区。古城和水城融为一体是绍兴的独特优势。绍兴,将以古城为支点和根脉,强化资源整合,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把古城推向世界。大力推进水城建设,重塑"山、水、城、人”关系,加快打造江南生态宜居水城。
赢在三衢蓝天碧水间
"衢州要加快建设浙江生态屏障、现代田园城市、美丽幸福家园。”衢州市委书记陈新说,发展是第一要务,"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衢州作为生态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屏障,有义务也有条件在践行"两山”重要思想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加快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努力实现绿富美的有机统一,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陈新说,衢州将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紧紧围绕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绿色发展、转型发展两大主题,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
绿色发展,基础是绿色,关键是发展。衢州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践行"钱江源头筑屏障、一江清水送杭城”的政治承诺,继续打好治水拆违攻坚战、持久战,深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把绿色发展的基础打得更加扎实。要围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大力推进全市域生态功能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在发展生态经济上下苦功夫,抢抓高铁时代、"互联网+”时代和四省交界国家级生态旅游实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主动对接"七大万亿产业”,加快建设特色小镇、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等新平台,大力培育电子商务、生态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努力打造对衢州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支撑力量。
陈新说,绿色是衢州的最大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衢州要倍加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努力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让青山绿水永驻台州
台州市委书记吴蔚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明确要把实现绿富美有机统一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追求。这就要台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富市、绿色惠民,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吴蔚荣说,台州山海相依,山清水秀,这样的生态禀赋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围绕建设"山海宜居美城”,台州将坚定不移地照着"两山”之路走下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不懈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切实护美城市家园、做大金山银山,全力打造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谱写生动的"绿富美”篇章,彰显台州的独特魅力。
坚持绿色发展,既要做好生态保护的"加法”,还要做好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减法”,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多年来,台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市建设,狠抓治水治气、"多城同创”、美丽乡村、"四边三化”等工作,城乡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空气质量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今后,台州还要继续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创建成果,按照建设省级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的要求,加大治水拆违力度,把台州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实现美丽城乡建设全覆盖。大力推进生态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把"治”和"理”结合起来,以治水治气倒逼产业转型,引导主导行业和重点企业通过达标整治、装备更新,实现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着力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完善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为转型发展增添绿色动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绿色发展是发展的更高阶段,也是事关台州发展命运的关键抉择。台州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绿色发展潜力转化为新的竞争优势,让台州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开创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打造舟山生态休闲岛
"‘十三五’加快舟山群岛新区开发,要坚持生态优先,把舟山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新区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牢牢把住绿色生态红线,提高产业发展和项目准入的生态门槛,呵护生态品牌,放大生态优势,发展‘美丽经济’,打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通道,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促进人海和谐、绿色发展。”舟山群岛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舟山市委书记、市长周江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周江勇说,要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之中。从新区实际出发,把实现"绿富美”有机统一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追求,切实保护海洋海岛生态环境,着力建设美丽新区,精心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岛。
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持续深化"五水共治”,推进"清河净水”工程,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和饮用水水质。开展工业和储运业废气深度治理,进一步巩固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领先的优势。打造生态廊道,加强森林和物种保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新海洋海岛保护与开发模式,深入实施海上"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加强近岸海域、海岛、海岸污染整治,推进舟山渔场振兴工程,建设海洋蓝色生态屏障。
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严格实施总量减排规划,持续强化结构、工程、管理减排,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生态产业,以绿色石化、海水淡化、船舶水产等项目为载体,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规模。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绿色高效的决策制度,落实生态环境终身责任追究制,推行生态优先的考核评价制度。积极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推动形成绿色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健康产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打造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推进海洋旅游转型提效,实现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大力开发以海岛民宿、运动康体、渔家风情、邮轮游艇、海上垂钓、禅修体验、商旅会展等特色休闲旅游产品。
干群畅谈绿色发展
淳安县梓桐镇黄村村党支部书记黄笑卫:绿色发展有着双重含义,绿色不仅代表着对环境没有污染,还意味着绿色效益。今年,为解决因制作番薯粉带来的河道污染问题,我带领村民对番薯种植品种进行了选择,改变了数十年种植栗薯制作番薯粉的传统。通过种植红薯制作番薯干,不仅河里的水更清,村民的钱袋子也更鼓了。
宁海县美丽县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蒋东辉:宁海制定了"美丽县城建设三年行动规划”,排定生态保育、空间提质、城市活力、服务保障、交通畅行、社会和谐、文化彰显、城市文明等8个方面21类316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三年400亿,五年800亿,精心打造精品工程,全力推进美丽发展。
温州鹿城区七都岛板桥村村民张兰红:我女儿从美国回来时很惊讶,没想到村里的垃圾分类做得和国外一样好!全会提到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给我们新能源利用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村里计划引进蚯蚓,加速厨余垃圾的分解和发酵,并尝试将厨余垃圾发酵制作成家庭园艺用的生物有机肥。
嘉兴南湖区新丰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技师姚金林:两年来,我和当地农技人员走村串户,帮助近8000户养殖户转产转业,首创大棚"生姜—晚稻”轮作的"万元千斤”模式,实现每亩地产值超万元,产粮过千斤,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目前,新丰镇已有80%的养殖户转为种植户,建起5000多亩生态大棚,还培育出54个生态家庭农场。发展绿色生态的高效种植业,不仅让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收入也只增不减。
开化县何田乡柴家村党支部书记汪东女:借着国家东部公园建设的东风,偏远的柴家村也在淇源头自然村发动村民办农家乐。一个黄金周,农户最少的也能挣几千元。现在"淇源头”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村民践行绿色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
丽水莲都区丽新畲族乡吾赤口村党支部书记章进华:绿水青山、乡思乡愁已经成为村民保护生态、爱护家园的最大动力。今年,吾赤口村响应莲都围绕打造"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城市”,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分片包干,对公路、田野、村庄进行地毯式消灭烟头行动,争创莲都区首个无烟头村庄。下一步,我们要挖掘历史、乡土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内涵,吸引更多的游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