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擦亮“信用浙江”金字招牌
2016年05月15日 07:55:08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还记得将近30年前杭州武林广场上那把火吗?

  1987年8月8日,5000多双温州产劣质皮鞋在武林广场付之一炬。这把火烧掉的不仅仅是皮鞋,更是温州的信用。

  知耻而后勇。尔后,温州人把诚信视作城市的生命,8月8日也成为温州的“诚信日”。2015年7月,温州入选首批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信用建设上“摔过跟头”的温州人,开始“尝到甜头”。

  不只是后来居上的温州,信用已经融入浙江经济的血脉。自省委作出“信用浙江”决策10多年来,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编织了一张全覆盖的信息网,让信息得以联通共享;信用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奖惩机制;信用文化在浙江蔚然成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信用浙江”这块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信用信息,联通共享

  宁波江北区一家企业与外方第一次合作,却在短短几天内拿下了合同。原来,外方登录“信用宁波”网站,查询了该企业信用信息。因为信用记录好,所以合作很快达成。

  在浙江,如果你想知道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有没有信用污点,线下选择“信用浙江”现场查询点,可以查到想要的数据;线上更方便,点点鼠标就能在“信用浙江”网上查到简略版的企业信用报告。

  这一切均得益于“信用浙江”建设。工商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每万人拥有企业数为245家,平均41个浙江人就有一家企业。如何对众多企业的信用进行有效管理?浙江的做法是,在庞大的浙商中构建一个“诚信圈”。

  早在2002年6月,我省就在全国率先开通省级法人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目前汇集了46个省级部门报送的281.3万家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信用记录,数据库指标项达288类2009项,基本涵盖全省法人的信用信息。

  不仅是法人,个人信用作为隐形的“经济身份证”,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省个人信用数据库于2007年建立,目前汇集了24个省级部门报送的6550.5万户籍和流动人口信用记录,数据库指标项达56类542项。

  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我省还建立了“信用立方”子平台,研发了信用预警功能和数据挖掘功能,实现了法人、个人信用信息关联和深度应用服务;此外,我省还与深圳、黑龙江等地的平台实现了信用信息的互联互查,并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了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现场查询窗口,方便查询。

  2014年8月,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浙江政务服务网对接,浙江政务服务网正式开通了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服务。2015年完成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向浙江政务服务网的整体迁移和重构,为实现省市县三级信用信息的统一归集、共享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悉,目前,我省向全社会发布了197类法人信用信息和54类自然人信用信息。

  信用制度,褒诚惩欺

  今年4月17日下午,嘉兴87家尚未完成“摘帽”的环保黑名单企业向社会郑重承诺:认真吸取教训,全面提升环保意识,力争在3个月内完成“摘帽”整改,全面规范企业环境管理行为。

  信用奖惩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有效运行的核心机制。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

  2015年初,我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当年6月底前,将建立各行业、各领域失信黑名单,将严重失信行为主体在各个领域的黑名单信息整合起来,实现全领域覆盖。截至2015年底,“信用浙江”网失信黑名单专栏已公示12个部门出台的失信黑名单制度性文件13个,公示重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消防安全、旅游、税务、行贿犯罪等9个领域失信黑名单企业和社会组织共76家,个人共480人。

  各行各业也分别设置了自己的黑名单。2015年6月18日浙江省卫计委在官网发布了卫生计生系统黑名单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非法扰乱正常医疗秩序被行政拘留者将列入黑名单。2015年12月,《浙江省探矿权人信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其中规定,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探矿权人将被纳入黑名单,限制其参与矿业权招拍挂等。

  浙江通过失信黑名单和信息公示两种手段,有效地发挥了信用奖惩作用。2014年实施“失信黑名单”制度以来,18个省级部门单位联合对税收黑名单企业采取了实质性惩戒措施,我省欠税企业主动向税务机关缴清税款41.8亿元。

  “通过集中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对失信黑名单主体的围剿,使其付出沉重代价。”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信用文化,蔚然成风

  戒欺,这是杭州著名的老字号胡庆余堂的“堂规”,也是著名浙商冯根生恪守一生的信条。有经济学家认为,浙商最大的优势在于精神优势,是浙商精神造就了今天的浙商。而浙商精神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

  诚信为本这一准则,成为今日浙商得以承继的历史血脉。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就曾经建议,将每年的3月15日设为“诚信日”,把原来单纯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上升到“全民诚信日”,将诚实守信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2015年5月,中央文明委出台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其中提出,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诚信文化。

  “没有诚信,实现新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2015年5月,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杭州畅谈诚信守法与企业发展问题,并共同发出倡议:强化底线意识,坚守对浙商的商业道德;强化产品意识,坚守对客户的守法诚信;强化劳资和谐,坚守对员工的以人为本;强化绿色导向,坚守对社会的责任担当。

  去年以来,我省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中开展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表率、守法律、讲诚信,在推动“两美”浙江建设和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义乌,义乌小商品市场坚持诚信文化建设,在制定市场信用监管评价标准及评分细则中,把“守合同、重荣誉”作为一项重要加分项。每年工商、监管等部门还定期为商户开设诚信知识讲座,提高商户诚信意识。经过多年建设,取得明显成果,商场合同纠纷投诉量连年下降。

  在杭州,去年出台的《杭州市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提出,以“市民诚信卡”为载体,以信用积分为依据,开发信用名片和信用消费功能,逐步在民生保障、商务流通、公共服务等领域实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应用。将志愿者服务、无偿献血等社会公益行为纳入信用记录,倡导“诚信有价”理念,推进“信用惠民”。

  之江大地,信用文化蔚然成风。

 

 

标签: 信用;浙江 责任编辑: 金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