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布局“十三五”浙江城市发展
2016年05月19日 04:43:4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方臻子

  十年前,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十年来,浙江坚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这篇“化人”的大文章气势磅礴、硕果累累。步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浙江城市化掀开新的一页。如何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呼应人民群众期盼、续写新型城市化的“浙江实践”?5月18日,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在杭召开,会议明确了“十三五”我省新型城市化的指导思想、根本宗旨、主攻方向,展开一幅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加快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新蓝图。

  一体两翼

  四大都市区精确定位

  善弈者谋势。浙江新型城市化之“势”已然谋定:一体两翼,以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为一“体”,以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为两翼,全省城市功能定位均需服从这一大格局。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市,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舟山聚焦国家海洋战略;衢州、丽水聚焦绿水青山;湖州、嘉兴、绍兴、台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聚焦功能均衡,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宜居、宜业、宜游并重。

  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现代化都市区,当仁不让肩负起国际国内城市竞争的尖兵和龙头。杭州的目标是“稳居全国大城市发展第一方队”,着力在创新创业、文化旅游、国际化等方面重点突破,“早日建成世界名城”;宁波则利用港口和开放优势,发挥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效应,“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发展第一方队”;温州和金义都市区要加快崛起、奋力赶超,率先在省内、在长三角确立相对领先地位,“力争在全国大城市第二方队中争先进位”。

  第三梯队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如何作为?会议赋予其两大任务、两大角色:建设现代化美丽县城和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成为我省发展的生力军和统筹城乡的主力军。同时,全面提升综合功能和建设品质,继续深化小城市培育试点,深入推进中心镇发展改革,谋划实施小城镇综合整治行动,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活力小镇、风情小镇。

  一个把全省当作一个大城市来谋划和建设,以都市区为龙头、中心城市为骨干、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全省城市发展格局正在清晰呈现。

  “三驾马车”

  规划、建设、管理同发力

  规划、建设、管理,是浙江新型城市化道路上的“三驾马车”。

  规划是城市建设之本,是城市建设的蓝图。规划科学与否,事关城市吸引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使城市功能布局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做到集聚集约集群;与市民生活需求和活动规律相适应,做到便捷舒适安全;与自然山水大格局相协调、做到显山露水、凸显特色。

  科学之外,还有美学。浙江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景观特色。比如杭州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既对历史街区、建筑、村落和人文遗产应保尽保,也拉开了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双世遗”城市。

  蓝图不能只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而要一条条路、一幢幢楼地精致、有序建设,现代化城市才能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浙江坚持高标准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功能和品质,坚定不移以“三改一拆”为主抓手,大力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市人居品质,不断增强城市创业创新、综合承载和公共服务功能。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管理管什么?市容管理、交通管理、安全管理。特别是城市安全,城市在扩张、在膨胀,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社会稳定、疾病防控、生态环境,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会威胁到公共安全。怎么管?除了依法严管,还要社会共管、科学善管,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

  人、地、钱、惠

  深化改革盘活要素

  建设现代化城市,必须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健全城市发展体制机制,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障。

  围绕“人”——深化农村三权改革。我省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分别为65.8%和51.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和9.7个百分点,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从发展趋势看,我省城市化率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高。为此,浙江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三权改革,加快推进“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同时,积极推进宅基地空间置换,鼓励和支持农民举家进城落户。

  围绕“地”——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十三五”时期,全省各地会有大量农民举家进城落户。理想的情况是,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但实际情况是,从2011年到2014年,我省城市和建制镇用地从3752平方公里增加到3991平方公里,村庄用地从4923平方公里增加到5244平方公里。为此,浙江要积极创新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全面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到亩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带地”进城,努力做到农村建设用地不再增加。

  围绕“钱”——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而全省城市维护建设税去年仅为260亿元、缺口超过70%,需要靠土地出让收入、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以及各种融资来填补。为此,浙江要积极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一方面,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放大财政资金;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市政工程向民资开放,通过BOT、BT、TOT、PPP等方式吸引民资参与市政建设。

  围绕“惠”——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现代化城市必须惠及全体人民,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人们为什么要向往城市、奔向城市?根本目的就是希望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美丽样本

  世界名城

  杭州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全力推进创新活力之城建设;围绕呈现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坚持共建共享共治共成长,全力推进东方品质之城建设;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全力推进“美丽中国的样本”建设。坚持把G20峰会作为撬动城市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的支点和推手,顺势提升城市的全球知名度、美誉度,借势倒逼城市转型、经济转型、政府转型和社会转型,力争城市国际化取得突破型进展。

  中心城区

  龙头引领

  温州市把城市建设和发展作为建设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的重中之重,把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摆在突出位置。以打造“三改一拆”升级版为突破口,有效改善城市面貌;以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先导,切实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以培育亮点区块为支点,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推进城市有序高效运行,以市区一体化发展为要求,提升城区整体发展水平;以提升干部城市工作能力为根本,努力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海绵城市

  绿色升级

  嘉兴以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按照“五水共治”的理念和思路,结合水乡平原河网城市特点,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以“六个一”推进机制为抓手,突出“源头”治理和“绿色”治理,努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打造“五水共治”的绿色升级版。截至今年4月底,累计完成海绵城市项目总投资6.69亿元,已开工面积4.69平方公里,已有99个项目启动建设、报批等工作,占计划项目总数的85%。

  地下空间

  科学开发

  金华坚持把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作为建设宜居城市、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内容,金义都市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兼顾人防需要被誉为“金华经验”。综合管廊建设实现了“一廊多用”和投资效益最大化,确保金义都市新区核心区地面和道路50年内不因管线增设和更新而开挖,管廊使用寿命长达100年。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地下空间建筑面积1476多万平方米,其中“十二五”期间新增639万平方米,占总量的43%。

  海上花园

  开放新区

  舟山是一个美丽的千岛之城。国务院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海上花园城”,与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岛、对外开放门户岛、海洋产业集聚岛、国际生态休闲岛一同构成新区“四岛一城”的发展目标。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6.9%。舟山坚持规划引领,构筑海岛城市独特的生态美,呵护生态优势,注重产业支撑和创业发展,城市建设形神兼备,提升宜居品质,增加城乡居民获得感,传承海洋文化,增进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一张蓝图

  多规融合

  宁波充分发挥规划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宁波都市圈、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中的龙头引领作用。规划是城乡建设的“方向盘”和“指南针”,规划的品位决定城乡建设的品质,宁波坚持“全市一盘棋”,着力推进规划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坚持“空间一张图”,着力增强规划统筹引领力,中心城区4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内城市总规、土地利用、环境功能区“三规”实现高度融合,融合度达95%以上;坚持“全域一体化”,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坚持“监管一张网”,着力提高规划管理法治化水平。

  生态发展

  两轮驱动

  湖州坚定不移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坚持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互促共进,探索走出一条环境美、产业绿、百姓富的生态城市发展路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为目标;通过打造品质之城和建设美丽乡村两轮驱动,彰显生态城市魅力;做精农业、做强工业和做优服务业,三产并举升级生态城市内核;打好“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治矿治气”四大攻坚战,擦亮生态城市底色。

  江南水乡

  内涵提升

  绍兴坚持贯彻省委提出的“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大力弘扬大禹精神。坚持精准治水,开展重点领域大整治;坚持协同治水,推进治水能力大提升;坚持铁腕治水,依法实施环境大执法。把治水与产业转型、古城文化旅游、城市提档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赋予江南水乡新内涵。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文化引领发展打造城市亮点;以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开放水平。

  美丽浙西

  田园城市

  衢州确立“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以项目化方式推进。衢州以规划为龙头确立现代田园城市发展方向,以“专项工作法”创新现代田园城市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以连片发展理念整合现代田园建设资源,以城市绿道慢行系统建设串联现代田园城市自然体系,以集镇改造提升工程打通现代田园城市辐射农村的重要节点。

  港湾都市

  全新演绎

  台州紧扣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这一战略重点,开创了城市发展新局面。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9.8平方公里,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49亿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效。重点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地下综合管廊五大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综合立体现代交通网,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进能源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构筑高速信息网,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

  小县大城

  组团发展

  丽水着眼于“打造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统筹推进中心城市、美丽县城和美丽乡村建设。抓住龙头扮靓中心城区,2015年市区城市化率达到72%,抓住重点打造美丽县城,探索“小县大城、小县名城、组团发展”的山区城镇化新模式,搭建美丽县城建设新平台,打通美丽环境变成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绿色通道。

标签: 城市发展 责任编辑: 王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