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进入关键之年 从攻坚战转向持久战
2016年06月01日 03:23:35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祝梅

1a.jpg

5月30日下午,舟山市沈家门渔港,东海伏季休渔在即,渔船陆续回港。 吴琳红  摄

  浙江在线6月1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祝梅)6月1日,按惯例,我省2.1万艘国内海洋捕捞渔船、15万名渔民全面进入休渔期。今年,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已进入向纵深推进的第三个年头。对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三步走”时间表,去年年底,我省已基本完成涉渔“三无”船舶的取缔工作,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但要如期完成基本杜绝非法捕捞等目标,仍任重道远。

  今年是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工作从打“三无”为主的攻坚战向“打、治、养、护、转”并举的持久战转变的关键之年。如何巩固现有成果、建立稳渔富渔的长效机制?在既有成绩基础上,我省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强决心,掀起渔场修复振兴的又一个高潮。

  “三无”船舶

  反弹回潮如何防

  5月27日上午,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公安、边防、海事等部门及松门镇30余人出动3条海监艇,在交陈港海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查扣3艘“三无”船舶。

  “三无”船舶是海上乱象的罪魁祸首之一。根据前期排查,全省曾一度有约1.2万艘“三无”船舶,相当于全省合规渔船数量的一半以上。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累计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4004艘,其中已拆解船舶11473艘。

  为持续打压“三无”船舶的活动空间,各地通过不间断的专项执法整治行动严打“漏网之鱼”,遏制反弹回潮。今年以来,全省已查获并取缔新发现的“三无”船舶217艘,特别是自5月20日我省全面打响保护幼鱼攻坚战和伏季休渔保卫战(以下简称“两战”)以来,取缔“三无”船舶就达到113艘。

  “目前,全省所取缔的‘三无’船舶数量占到全国总取缔数量的80%以上。”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方面说明了我省对“三无”船舶的“零容忍”严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渔业资源修复周期同渔民生计等问题之间的矛盾——不解决这些问题,“三无”船舶的反弹回潮隐患将长期存在。

  行动在“打”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将全面展开“三项整治”(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工作。前期,全省已完成6510艘“船证不符”渔船的初步整治,累计清缴以“一电四网”为主的“绝户网”21.2万顶(张)。接下来,我省将以最严肃的态度、最严格的管理、最严厉的处罚,全面压缩违法活动空间,坚定不移地把“一打三整治”行动推向深入。

  幼鱼保护

  最大短板如何补

  5月28日中午11时许,在象山县黄避岙渔政码头,来自奉化市莼湖镇桐照村的7艘渔船上的渔民在执法人员登船检查时,主动拿出剪刀、菜刀等工具对违规网具进行销毁。“两战”以来,这样的情景不时在沿海地区上演。在台州玉环县,当地渔民自行割掉违禁渔具后感慨道:“小鱼捕完了,大鱼也没有了,保护幼鱼这个政策是对的。”

  随着“一打三整治”行动的深入推进,宁波、台州等地的渔民自发提前休渔、自主成立护渔队、自愿上缴违规网具的现象越来越多,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违规渔具仍量大面广,幼鱼保护工作已成为当前浙江渔场修复振兴的最大短板。

  严峻的滥捕形势背后是一条“偷捕偷售偷加工”的黑色产业链。在各地执法行动下,“两战”打响以来的10多天时间里,全省已清缴各类违禁违规渔具近1.5万顶(张);各类行政、刑事立案742件,比去年全年的立案数还多出66件,对全产业链的管控使得行动的震慑效果大大增强。目前,我省已经出台了禁用渔具和最低可捕规格两个通告,渔具整治工作方案也将于近期推出,争取到2017年底基本杜绝“绝户网”。

  伏休期至,意味着“两战”进入第二阶段,我省将加强渔获物监管,严查严处偷捕偷售偷加工行为,确保实现沿岸不见地笼网、海上不见应休船、市场不见鲜幼鱼。在陆续开捕前的第三阶段,我省还将对准备出海开捕的渔船逐艘排查整改,确保达标一艘、放行一艘。今年,我省已印发实施《浙江省伏季休渔量化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定人联船”制度落实、“属地责任”落实、违法行为打击和群众参与监管等工作情况。

  转型发展

  长效机制如何建

  近两年来,各地围绕压减捕捞产能、推进渔业转型,在渔民养老保障和转产转业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以宁波为例,该市财政安排涉渔“三无”船舶渔民转产转业专项资金近亿元,实现渔民养老参保1万余人。借助“一打三整治”,奉化、宁海等地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带领渔民共享渔场修复振兴带来的“生态红利”。

  去年6月,国家财政部、农业部正式启动渔业油价补贴改革工作,这将实现直接发放渔船的生产成本补贴同渔船马力数的脱钩。目前,我省正加紧研究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油补新政后补贴资金的第一次全面发放。

  “到2020年,我省共需压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2580艘、43.3万千瓦功率,其中今年的任务已经在各地的‘一打三整治’年度任务书中明确。”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此次改革将促进渔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今年,我省将把培育创建“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作为修复振兴浙江渔场、实施国家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的主平台和主抓手,围绕重构资源管控新秩序、打造渔业产业新格局、建设东海蓝色新屏障、建设美丽新渔村、增强渔业发展新动力等重点内容,以县为单位开展建设,辐射引领全省渔业转型升级。

  同时,改革也将使地方层面在油补资金的统筹运用上获得更多自主权。记者了解到,我省将出台加快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等指导意见,以油补改革为契机,各地可以通过与地方财政资金置换等方式来解决渔民养老参保补助问题,因地制宜地实施渔民转产转业的新路径。

  浙江的最大资源优势在海洋,最大的发展潜力也在海洋。在积极开展鱼类产卵场、海洋牧场等建设和管护的同时,两年来,我省已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50.3亿尾(粒)。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海洋环境季度监测通报制度,并对杭州湾、三门湾、乐清湾、象山港及52个入海排污口、6条入海江河等重点目标进行月度监测通报,为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标签: 浙江渔场修复;浙江渔场;渔场修复;渔场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6013012580538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