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31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沈吟 通讯员 李伊平) 30日上午,浙江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里,乐清市城南街道副主任顾海丹静静地躺在采集床上,鲜红的血液通过采集皮管缓缓地流到采集袋中。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这1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为一位20多岁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这也是我省第3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对于41岁的顾海丹和她46岁的丈夫来说,原本今年最迫切的家庭任务,是为17岁的儿子添一个弟弟或者妹妹。
但今年6月15日省红十字会的一个电话,打乱了这对夫妇的计划。原来,2014年,顾海丹在乐清市红十字会组织的一次活动中,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这次得知自己与一名年轻男性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而且是很难得的“高配”,顾海丹既惊喜,又有些担心。因为从医学角度建议,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后三到六个月再怀孕比较保险。
拿着医院的检查单,当天晚上,夫妻俩纠结万分。最终,在要二胎还是救人一命中,顾海丹选择了后者——先救人,二胎的事情推后再说。
“我是当妈妈的人,如果我不捐献,那个男孩可能撑不过去。”顾海丹说,“我又是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尊重生命,还要践行自己的承诺。”她还说,自己的爸爸曾因为重病长期卧床,“我太知道家人重病意味着什么了。”
同一天下午,同一个地方,来自奉化市松岙镇的乡镇干部夏勇,也做出了和顾海丹同样的选择。
来杭注射动员剂前,夏勇刚刚放下手头忙碌的工作。1974年出生的他,在读大学时就已入党。夏勇说,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有意义。在妻子的陪伴下,他为远方的一位陌生人献出了“生命的种子”,成为我省第30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从我省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到第100例,期间用了整整10年;而从第101例增加到第301例,仅用了5年。越来越多的浙江爱心人士,正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捐献队伍,为更多的病患带去生的希望。
据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高翔介绍,2001年12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浙江分库正式开展工作。截至目前,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已有6万余名志愿者,库容使用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