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浙江日报》:用好评论利器 让主流舆论澎湃
2016年10月26日 09:25:34 来源: 《浙江日报》

  在众说纷纭、众声喧哗的互联网时代,党报如何完成好自己所肩负的职责?《浙江日报》近年来把评论提升列为内容精品工程的重要部分,构建起规模宏大、品种多样的评论方阵,使之成为其占领舆论制高点的利器。

  厚积薄发

  评论不断扩容升级

  《浙江日报》将评论作为重塑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支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积淀,逐渐尝到评论改革的甜头。

  从2010年开始,《浙江日报》便加大评论力度,头版增加刊发“之江平”“哲平”署名评论的频次,其他版面设置《钱塘论坛》《读者来论》《第一评论》《点金》《深评浅议》《微头条》等栏目。不过总体看来,还存在栏目偏少、总量较小的问题。

  2011年,《浙江日报》对评论的规模、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推出《前沿观点》版,尝试着办评论专版。《时评》版从无到有,从每周一版到每周两版。新闻评论得到不断强化,在题材选择、热点追踪、文风转变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

  2015年9月6日,《浙江日报》在头版开辟重点新闻评论栏目《新闻评说》,并刊发《开栏的话》,指出该栏目“旨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旗帜鲜明地发出权威声音,回应社会关切,消解杂音噪音,引导社会舆论”。从此,《浙江日报》头版几乎每天都有篇幅不小的重头评论,在党报中走在前列。

  2016年新年伊始,《时评》版从每周2个版升级为5个版,实现工作日评论版面全覆盖,这在省级党报中是比较少的,堪称大手笔。

  通过一系列持续不懈的评论改革,无论规模数量、阵地建设,还是言论质量、引导效果,《浙江日报》的评论已处于省级党报较为靠前的位置。

  聚焦中心

  理直气壮评述“核心圈”新闻

  改革后的《浙江日报》评论更加紧密地围绕中央大政方针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成为激浊扬清、引导舆论的利器。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浙江日报》通过“本报评论员”文章在第一时间进行系列解读,《新闻评说》栏目刊发《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等文章,《时评》版连续以头条进行解读,“之江平”署名文章精心组织5篇力作,连续刊发,一气呵成。

  《浙江日报》在新一轮改革中开创组团式评论的新样式,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和社会热点焦点,采取一个《时评》整版进行同主题评论,有时还外加头版《新闻评说》的评论,使得对党委中心工作的阐释解读更加全面系统,有利于形成声势浩大的主流舆论场。1月21日,《时评》版整版聚焦浙江数十年罕见的寒潮,以“众志成城,抗御寒潮”为主题,宣传省委省政府抗寒工作部署,凝聚全社会共识。6月20日,《时评》版整版围绕该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组织评论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谈如何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澄清谬误

  占领舆论制高点

  2016年9月,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浙江日报》把峰会筹办和召开过程中的舆论引导作为评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为峰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月下旬,峰会保障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给杭州市民出行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网上出现一些自媒体文章,煽动市民不满情绪。3月29日,《浙江日报》在头版《新闻评说》栏目刊发评论《喧嚣很近,请把情怀放远》。文中连用3个“你也许会说”和“但你可知道”,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与杭州市民、游客展开对话,倾诉式、散文化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这篇评论无论从对比式的大标题,还是论说的方式、优美的文字,都深深打动了读者,得到网民和媒体的“热转”,使那些胡编乱造的谣言不攻自破。

  7月中旬,一篇《杭州,为之羞耻》的网帖广泛传播,以不准确的数据和缺乏事实支持的结论,对杭州筹办G20峰会的工作抹黑,一时间制造混淆是非的噪声。7月20日,《浙江日报》果敢发声,在《新闻评说》栏目刊发《肆意造谣 无耻之尤》,针对谣言逐条批驳,并站在该省新一轮城镇化潮流和提升城市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的高度,揭示浙江加快城市转型升级的意义。文章发表后,受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广泛转载,有力扭转了谣言的舆论负面影响。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原标题《<浙江日报>:用好评论利器 让主流舆论澎湃》,原作者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 程少华。)

标签: 评论;舆论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