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江帆) 近日,由省环保厅、省环科院共同编制的《浙江省河道淤泥处理处置技术及典型案例汇编》(下称《汇编》)正式出台。据悉,这是我省首部系统性汇编现有河道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的手册,基本反映了目前我省常用的河道淤泥处理处置技术手段,对于发挥科技创新在生态环保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期间,我省河道清淤量预计将达3.5亿立方米,仅今年清淤量就超过1亿立方米。大规模集中清淤,使得淤泥合理处理处置成为当前推进黑臭河道清淤工作的最大瓶颈。当前,我省淤泥处置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自然堆填固化后用于场地回填、临时堆放为主,总体资源化利用水平较低,河道淤泥后续处理处置存在较多不足和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汇编》从河道清淤技术、淤泥脱水干化技术和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三方面,总结了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经济技术指标及典型案例等,为各地河道淤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在河道清淤技术方面,《汇编》主要介绍了排干清淤、水下清淤和环保清淤三大方法。例如,我省最大的淡水湖宁波市东钱湖采用了环保清淤和造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湖底采用环保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清淤,淤泥则堆放在东钱湖周边的低洼地内,清淤完成后采用真空预压技术对淤泥进行快速脱水固化处理。该工程共清除淤泥204万立方米,造地1000余亩,经真空预压处理后,淤泥堆场的土体承载力不小于每平方米6吨,规模居全国前列。
淤泥脱水干化技术方面,《汇编》中系统介绍了自然脱水干化、物理脱水干化和机械脱水干化等多种处理模式并附以案例。其中,绍兴市柯桥区河道淤泥处理工程是全省的一个范本,曾获得2015年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2016年浙江省水利先进适用技术产品推广证书等荣誉。该工程涉及三个淤泥固化处理中心,年处理总产能为250万立方米,年产生土方约100万立方米,可对淤泥进行即时减量,将淤泥浆迅速分离成清水和泥饼。
淤泥作为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应尽可能进行资源化利用。《汇编》介绍了农业利用、土地利用和制作建材三类河道淤泥资源化利用的常用途径。今年,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将“三改一拆”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清出的淤泥,综合利用制成污泥砖,不仅能够有效消纳河道清淤产生的淤泥,还能够处置工业污泥、建筑工地的渣土、泥浆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使这些城市固体废弃物变成新型建筑材料。据统计,萧山区将今年以来清出的10万立方米左右淤泥,通过添加辅料固化后制砖3亿块,按市场销售每块0.6元的平均价格计算,产值达1800万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