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2017,期待更多蓝天白云
2017年01月04日 04:26:01 来源: 浙江在线 杜博

  昨夜北风凋碧树,霾随冷气潜入城,杭州市气象台连夜紧急发布霾黄色预警和大气重污染预警——2017年第一个工作日,霾又来了。

  新年第一天,环保部发出通告称,本轮重污染天气过程仍在持续。然而重霾之下,德州一污染企业违反县环保局的停产决定,居然撕毁封条,擅自恢复生产;唐山几家钢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督查组一走,马上开工……

  这些看似个别企业的“小任性”,不是孤例。纵观中国的生态环保地图,一些污染企业、雾霾制造的祸首,往往在一些省份和地区扎堆生长。在环境成本时代和环保法治时代,如果一些地方的生产方式和治理思维依然停留在“绿林时代”,就难免出现这样的脱节景观:全国人民甚至都知道这事儿免不了要怪你,你自己也知道多少怪自己,但最终还是选择无所谓、爱谁谁。

  这可不是“实力甩锅”。本轮污染的外源性成因和输入路径还是比较明确的,但我们更关心的还是霾君向何处去。

  治霾,最终还是要回归技术理性,最大的方法论恐怕还是听起来有点空泛的“全国一盘棋”。实际上,就在我们抱怨“新年霾”前不久,京津冀地区刚刚经历了一场“跨年霾”。就在昨天,京津冀及黄淮、江淮等地仍有大雾和霾天气,北京、山东、河南等地部分地区能见度低于50米。昨天早晨,中央气象台还将大雾预警提升至最高等级红色。空气环境质量是一损俱损,在这场治霾持久战中,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生产和供暖燃煤等都在为制造雾霾“贡献力量”。这背后,既需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也呼唤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有人在雾霾天吸烟“以毒攻毒”,有人边抱怨雾霾边开着车……雾霾,需要我们从发展方式到生活习惯都来一场彻底而深刻的“范式转变”。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雾霾治理的关系,应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对重点行业提标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强化能源革命,让清洁能源从技术上到规模上都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处理好民生保障与雾霾治理的关系,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造成雾霾的原因之一,但如何规避限行等方案对正常生活的影响?还应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然而,说到底,工厂停工、汽车限行等都是应急方案,还应遵从不同地区大气治理规律,从现阶段更多的末端治理,延伸到源头治理,走一条精细化、科学化的减排之路。

  回顾过去一年,关于霾的热点俯拾即是:有人18.8元网上售卖云南大理空气;有地方动用“治霾神器”雾炮车;有城市在PM2.5爆表几天的情况下坚持不停课……也有好消息:兰州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三北”防护林工程对我国北方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具有一定的吸附和清除作用,11年清除三千万吨PM2.5。所以,“要想生活过得去”,环境还是要多一点“绿”。

  电影中,紫霞仙子曾有一个经典的“小目标”:“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踏着七色祥云来娶我。”如今雾霾深锁,不知道会不会改成踩着灰色霾团。不如我们也轻轻说出一个“小目标”:相见不如怀念,霾啊,新的一年,我们不再见可好?

标签: 蓝天白云;雾霾;治理;调整产业结构;清洁能源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