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不缺流量,飞来峰缺什么

字体:
—2023—
01/06
09:01:44
2023-01-06 09:01:44 来源:浙江宣传

  2023年新年期间,杭州飞来峰景点迎来了众多祈福的游客。这座小山峰的红火,一直都在延续。

  在去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飞来峰石窟群就惊艳了一把:江南也有石窟造像?实际上,飞来峰上不仅仅有造像和济公传说的故事,还隐藏着众多历史文化故事的“开关”。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这座苏东坡笔下的最爱之处,为什么从古至今都这么红?不缺流量,飞来峰缺什么?

1.jpg

一线天洞口

  一

  “试问飞来峰,未飞在何处。”飞来峰虽然不是飞来的,但有一个现象却非常有趣。

  外形上,和四周北高峰、天竺山、美人峰相比,飞来峰矮了一半还不止;地质构造上,周围群山多为石英砂岩,飞来峰却属于石灰岩。

  从这两者来说,飞来峰的确有点“不合群”。

  关于这种现象,《中国名胜地质丛书》有一个说法:飞来峰一带最早有三套地层,从外到内分别是石英砂岩、砂泥质岩石和石灰岩。在漫长的地质运动中,岩层弯曲变形,再加上风化和流水侵蚀,最坚硬的石英砂岩变成了外围高耸的山峦,石灰岩变成了相对低矮的飞来峰,而岩性松软的砂泥质岩石,则成为了沟谷或缓坡,恰好把飞来峰和周围山峦分割开来。

2.jpg

  飞来峰与周边群山庙宇(中间为飞来峰)

  天生自带石灰岩的“天然优秀基因”,在地下水溶蚀作用下,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正合了古代文人赏怪石、观奇景的雅好;传说故事带来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里被百姓认为是杭州祈福最“灵”的地方,为“仙灵所隐之地”。

  也正是因为这两大原因,自五代起,在飞来峰造像的行为逐渐兴起,吴越王钱镠就是其中之一。

  彼时的吴越国,百姓安居乐业,湖山一望弥千里,钱镠笃信佛教,开山凿窟便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保境安民。

  此后千百年间,来此造像的古人们也大多和钱镠一样,为国为家为己祈福,具有杭州市井特色的祈福文化也成为了飞来峰的一大特色。

  五代至元代,飞来峰上先后开凿了115龛397尊造像,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造像群。其中,元代造像尤其珍贵,弥补了我国五代至元代石窟艺术的空缺。

  飞来峰造像是“有血有肉”的艺术,在飞来峰上,看得到唐代的遗韵、宋代的精巧,元代的汉梵交融也能得以一观。不同于北方石窟造像的宏伟厚重,飞来峰造像艺术与山水融合,宛如来自江南的一位“俊俏闺秀”。

  唐代曾任杭州刺史的卢元辅,在飞来峰顶留下了西湖群山间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摩崖唐诗题刻。

3.jpg

  龙泓洞口造像群

  二

  明代文人袁宏道在《飞来峰小记》中言:“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

  宋代以来,飞来峰就是当之无愧的网红地。飞来峰的岩壁之间,也留下了众多文化、艺术以及历史故事,当你触摸到某个“开关”之时,也许就打开了一段历史的卷轴。

  如摩崖石刻。就像现代人喜欢在朋友圈“打卡”一样,古代文人雅士游山玩水一时兴起,会在石头上刻下题名。

4.jpg

  青林洞济公床(理公床)左侧:宋·钱德范题刻 右侧:宋·沈辽题刻

  飞来峰目前有题刻200多处,是杭州乃至浙江摩崖题刻最为集中的地区。

  飞来峰的摩崖石刻,还是一座书法宝库,如北宋书法家沈辽的题名、元代周伯琦的篆书《理公岩记》、韩世忠儿子韩彦直12岁的颜体《韩世忠翠微亭题名》。

  在飞来峰东南侧的青林洞,有一处题名:“自净慈、南屏,下天竺,过灵鹫,遂游灵隐而归。”这是当年杭州知州苏颂留下的。

  苏颂是专家型官员,被称为中国古代的达·芬奇,横跨天文、医学多个领域,曾建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他为官五十多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官至宰相。在杭州期间,他在飞来峰留下的石刻就有不下四处,可见对这里的喜欢。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的一天,苏颂带领一众官员游玩,在飞来峰结束行程后,意犹未尽的他,在此题刻。苏颂刻下的这条路线,也是宋代杭州官员们的经典游线。

  青林洞口,还有一行写满了人名的题刻——“李琮、朱明之、杨景略、黄颂、胡援、林希元丰二年五月四日游灵鹫洞”。写题款的林希是苏轼的继任者,亲手题写了“苏公堤”。题刻旁边还有一行文字,是清代西泠印社“创社四英”来此游历“打卡”留下的。

  寻踪飞来峰,处处有人文故事。飞来峰的半山腰,有一座翠微亭,原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为悼念岳飞所建。名字来源,就是岳飞那首著名的《登池州翠微亭》。

5.jpg

  翠微亭

  飞来峰顶,留下了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如今,塔早已不复见,“不畏浮云”的精神却长存。

  一座山峰,形成于地壳运动的偶然之中,在后人对它的解读和体悟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气质,历经千年风雨后,依然能看到古人的文化艺术底蕴、经世济民的理想和雅致的生活情趣。

  三

  小时候看过济公故事的,对飞来峰肯定印象深刻。不仅如此,连1986版西游记都曾在这里取景。

  但是,这座小山峰有何独特之处,除了祈福之外,却鲜有人说得清楚。

  不缺名气和流量的飞来峰,却缺少一个能将这份气韵掰开揉碎讲清楚的打法。

  无论是摩崖石刻还是石窟造像,分散在高低不齐的崖壁之间,游客品鉴“沉默”的山石,自然比不上“四般闲事”那么有意思。至于飞来峰上的诗词故事,更需要用心才能体会了。

  因此,虽然飞来峰是一座蕴含丰富的文化宝库,但当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进入景区后,对着一座海拔只有168米的小山峰,却不知道有何看头。“觉得它不过就是一座山而已,于是感到索然无味,匆匆打卡而归,甚至再也不会去第二次”,灵隐景区管理处副书记、文博研究馆员邵群告诉笔者。

  笔者以为,要想方设法让游客实现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转变,这就要为飞来峰的艺术、历史进行归纳、提炼,寻找到全新的表达方式。

  “看山不是山”,就是要看到山背后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酒香也怕巷子深,特别是面对新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出圈”的契机非常重要。因此,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活动策划等形式,把飞来峰的石窟文化、宋韵文化及其周边的历史故事创新性地展现、表达出来。

6.jpg

  宋韵石刻文化展创新展现飞来峰文化

  现实中的飞来峰,可以有更多的科技加持,比如建设数字展示馆,让游客在虚拟环境中也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兴起探寻飞来峰的念头。

  比如,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上,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利用3D石窟复原技术,在千里之外完整再现了洞窟的原貌,让参观者宛若置身冷泉溪旁,沉浸感十足。

  当然,最后要“看山还是山”,就是说要让人们对飞来峰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知,打响飞来峰的整体品牌。这就要将这些掰开来讲的故事,融合到一起,形成体系,努力将飞来峰打造成杭州宋韵文化的一座高地。

  自然风光、石窟造像、摩崖石刻、传说故事……林林总总的遗迹,组成了飞来峰特有的文化。当我们游飞来峰时,是以山、水、石为媒,看到历久弥新的生活美学和石窟文化的艺术美感,让今人跨越时空,找到精神文化共鸣。

  山石不语,并非无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相关阅读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