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绿就是金

字体:
—2023—
01/16
11:14:12
2023-01-16 11:14:12 来源:浙江宣传

  今年元旦,第一波“阳康”陆续以旅游方式犒劳自己。在浙江,西溪湿地、千岛湖、天目山、莫干山等景区凭借良好的生态康养环境成为“阳康”们“出关”的首选地。春节小长假将至,“与绿水青山赴一场约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被列入很多人的计划中。

  以绿色、康养为主题的文旅消费不仅让“憋了三年”的人们对高品质生活有了新期待,也给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们带来了就业致富的新契机。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列为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将“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列为今后五年的十项重大工程之一。

  浙江在“生态富民”的路子上走了很多年。如今,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更加需要写好生态这篇大文章,让“生态富”的境界更高。

  一

  《习近平在浙江》一书中写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经常对身边的人说:生态太重要了。在他看来,光是绿水青山还不够,还需要发展经济,百姓还要增加收入。他曾多次讲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大效益必须统一。光讲生态效益,不讲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没有保证。

  他特别关注浙江欠发达山区的发展,对如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加强欠发达山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规律性进行了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提出以“加快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思路。

  比如,《习近平在浙江》中记载,习近平同志曾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一方青山绿水就是发展。”《习近平浙江足迹》中也提到,在浙中山区磐安调研当地农家乐发展情况时,他告诫当地村干部,发展旅游经济必须要有好的生态环境。

  2003年,在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下,浙江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示范村,如安吉余村、高家堂村,临安白沙村等。这些村将环境整治、古村落保护与旅游业开发相结合,农家乐、观光休闲农业等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千万工程”成为浙江“生态富民”的一次生动实践。

  从美丽生态、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探路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二

  从安吉余村、淳安下姜村、开化金星村再到奉化滕头村、磐安花溪村……浙江涌现出一大批生态致富的“明星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两组数据,全省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超过50%,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五年前的2.04缩小到1.94。可以说,这些美丽乡村的“蝶变”之路就是绿色致富的发展之路。

  中国古代对“富”的理解,停留在简单朴素的“仓廪实”“衣食足”,古人的生态观与财富观几乎不相干。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现代化建立在大量能源的消耗、环境破坏上,比如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时刻警醒人们生态换经济的“黑色增长”代价惨重。

  笔者以为,我们今天追求的绿色致富,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富”和资本堆出来的“富”的超越,这种“富”将改写现代化的增长方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种创新。

  实践证明,传统“靠山吃山”式发展,完全依托大自然的馈赠,解决不了老百姓高质量就业,更谈不上让老百姓发家致富。只有写好转化文章,将“靠山吃山”转化为“靠山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

  比如,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把优质的生态环境转化为更高的经济收益;比如,通过市场机制赋予生态产品合理的价格,进行有价有偿的交易,让山水有情也有价。

  人们追求的高品质生活需要“美丽”来装点,享受绿水青山也是一种民生福利。因此,绿色发展不仅仅体现为经济上的收益,还有“卖方”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买方”精神体验上的满足。

  三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卖资源”到“卖风景”“卖文化”,从穷山村变身“网红村”,浙江围绕“生态富”作文章,走出了多条致富的路径。

  这些年,浙江的民宿成了“香饽饽”。比如在丽水,“丽水山居”已成为民宿产业的标杆,年接待游客超3609万人次,实现营收37.6亿元,农民在家门口坐地生财,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顺。

  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的磐安县,则依靠中草药开辟了一条“就地取材”的淘金之路。从山上一株寻常小草,渐变成富民一大支柱产业,再演化成一座知名江南药镇。药农们从“地里刨食”变为“地里掘金”,家家种药材、镇镇闻药香成了一道风景。

  除了借助产业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浙江还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破解疑难杂症。

  比如,浙江在国内率先启动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你承诺保护,我兑现补偿”,让当地村民坐享良好生态环境的果实。衢州开化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通过权利让渡撬动252平方公里生态保护,3100余户村民以保护换补偿。近年来,奔着良好生态环境去开化旅游的人数逐年攀升,当地年旅游总收入早已超过100亿元。

  不仅如此,浙江还率先打造了一把丈量全省生态价值的“绿色标尺”,探索实施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比如,衢州市常山县通过组建“两山银行”,将各类生态资源归集整合统一开发,并赋予其经济价值。如今在常山,绿水青山亦能“投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浙江没有辜负这片青绿,而这片青绿也回馈了浙江。

  四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该如何继续走深走实“生态富民”的路子?

  “生态富民”要与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紧紧连在一起,不妨整合好“绿”的资源,最大限度让“沉睡”的乡村“资产”活跃起来,让高品质的“绿”源源不断转化为在城乡之间不断流动的“富”。

  比如,相邻近的村庄可以抱团发展整合资源,精心规划,划分多功能区域,进行整体开发,实现“风景美”向“共富美”、“一处富”向“处处富”提升;比如,可以将水果林和低效工业用地、民居村落等进行整合,推进景村融合;比如,抢抓疫后复苏时期“治疗康养”等康养旅游产品庞大的市场需求,共同发力赢得发展机遇。

  浙江有两万多个村社,千村千面,在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区位条件、功能定位等方面存在差异。提升“两山”转化效率,实现更高境界的“富”,还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比如,在生态环境基础较差的地区,通过复绿、增绿等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实现“添绿增金”;生态环境本底好、特色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可以发展“生态+”产业和打造生态品牌,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实现“点绿成金”;生态环境优良、资源丰富、区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则可建立绿色资本市场、发展绿色金融,更好实现“借绿生金”。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以“厚实家底”为基础,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向走,乡村振兴的路子将越走越实,浙江百姓的致富路将越走越宽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