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从总书记回信中感悟医者仁心

字体:
—2023—
02/12
17:57:11
2023-02-12 17:57:11 来源:浙江宣传

  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向他们以及广大援外医疗队员致以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

  回信情暖意深: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共11名队员中,除1名翻译外,9名医生和1名厨师均从浙江嘉兴选派。

  这支医疗队成员大多从嘉兴走出,背后有怎样的渊源?又该怎么理解中国医疗队精神?今天,我们跨越大洋,感受远播异国他乡的医者仁心。

  一

  自1963年起步,中国医疗援非走过了60载春秋。

  61年前,非洲板块上最北端的国家阿尔及利亚悲喜交加。喜的是,在经历10年浴血斗争之后,他们终于战胜了殖民者;悲的是,此时的家园已是满目疮痍,医疗机构在战争中遭到重创,更是雪上加霜。当地政府不得不向国际社会呼吁医疗援助。

  第一个伸出援手的国家,是同样身处艰难境况、百业待兴但坚持命运与共的中国。在时任国家总理周恩来的亲自主持下,第一支援外医疗队24位医疗技术骨干从全国各地集结。1963年4月6日,他们奔赴阿尔及利亚。

  浙江医疗援非起于1968年,先后承担了向非洲国家马里、中非和纳米比亚派遣医疗队的任务。嘉兴医生来到非洲,也是从1968年开始的。当时浙江组建的首支援非医疗队中,就有嘉兴医生的身影。

  以往,每支医疗队都由各地医院的精英组成,而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几乎“全建制”从嘉兴选派。这9名医生来自嘉兴市级医院内科、外科、妇科、眼科、针灸科等各学科。他们中,有年近50岁的资深专家,也有年轻的骨干医生,有擅长手术的外科大夫,也有精研针灸的中医传承人。

  去年6月11日,医疗队从红船畔集结出发,经过50多个小时的旅途,来到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与广袤的非洲大陆一样,这里有丰沛雨水和旖旎风光,却也有肆虐的疾病和贫瘠的医疗资源。

  一转眼,离开故土已200多天。据医疗队统计,截至2月10日,医疗队共完成门急诊16675人次、手术476台,收到锦旗、表扬信10多次。疫情严峻时期,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全身被汗水渍得生疼。更煎熬的,是内心最深处对大洋彼岸的家人的牵挂。相隔7个时区的思念,也是这群援非英雄必经的“心灵大考”。

  春节前夕,他们决定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并致以节日问候,于是也就有了这封回信。

  二

  细细品读回信全文,我们看到,信中有这样十六个字诠释着中国医疗队精神——“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2013年3月,在中刚友好医院,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深情地谈起中国医疗队精神。

  字字千钧,如一座灯塔,照亮医者信仰,也彰显着大国的医者担当。当我们结合中国医疗队的故事来看,便会对这字字句句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何为“不畏艰苦”?非洲大陆被称为“疾病缠身的大陆”,中国援外医疗队用一个个医学奇迹为非洲“改写命运”:缺少团队,中国医生“单枪匹马”,以惊人的意志力和技术,为生命兜底;面对危险,中国医生冲在最前线,努力阻断病毒传播渠道;着眼未来,中国医生日复一日开展培训交流,授人以渔,努力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翻开这段历史,一批批中国医疗队队员从废堆中整理、撑起一家家荒废的医院,他们与传染病、战乱、自然灾害较量,把困难踩在脚下,把安危放在一边。最终,才有了当地人口中无所不能的“中国医生”形象。

  何为“甘于奉献”?从浙江到非洲,横跨7个时区,他们面临的不仅是生活水平的悬殊,更是意志的考验。虽深知前路艰险,但援非却是很多医生的心愿。比如在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中,就有一位年近半百的妇科专家,她报名多次,终得偿所愿。

  何为“救死扶伤”?医疗队抵达中非以后,旋即投入紧张运行,为当地百姓带来希望。轮椅上绝望的壮劳力,通过针灸奇迹般恢复,时隔数月后他特意找到医生,围着转了一圈又一圈;初为人母的妇女,带着婴儿长途跋涉五小时,只为向医生道声感谢……

  何为“大爱无疆”?医疗队员分享过一个细节:今年元旦时,一位当地居民为医疗队带来一个啤酒瓶,装着的是他自己炒的花生米,而且每一颗花生米都认真剥去了外皮。从这群特殊的医疗队员身上,焕发出的是英雄大爱,收到的是真诚相待。

  在这场奔赴异国他乡的征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医者“救人之术”的宝贵,更是淡泊名利、心底无私的高尚情操。

  一条条跨洋的航迹、一批批急需的物资、一次次技术的交流,勾勒出中国毫无保留、不求回报的清晰轮廓;一声声开启千言万语的“你好”或“Bonjour”,一次次克服文化差异的节日活动,联结起的正是各国民众命运与共的心灵纽带。

  三

  《医者无界》记录片中有一个感人的细节:

  每年8月,埃塞俄比亚的季马市巴吉村迎来雨季,淅淅沥沥的雨中,当地人祖迪埃·海勒头戴纱巾,除杂草、擦墓碑,为一位长眠于此的中国医生清扫墓地。这一守,已是两代人。

  至今,我国已累计向73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疗队员2.8万人次,在生死边缘诊治患者2.9亿人次。60年来,先后有51名中国队员因公牺牲在异国他乡。

  远渡重洋,翻山越岭,中国援非医疗队这块金字招牌的背后,有夫妻携手的佳话,子承父业的传奇,青丝变白发的坚守,更有长眠他乡的牺牲、薪火相传的壮志。

  有人类疾苦的地方,就是医者不辞辛劳行仁术、除病苦的所在。60年的接力奔跑,是“医者无界”的使命在召唤,也是中国传统兼爱、和合精神的驱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提到: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

  命运与共,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朴素情感。古语有云,患难见真情。如纪伯伦诗里所写:“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中国对非洲重信守诺、高效务实,中非合作从来不是清谈馆。今年,中国援建的非洲大陆第一所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落成;中非合作项目“万村通”让千万非洲民众看上卫星数字电视。早前,更有乡村水井、卫星天线、医院、学校、体育场等一个个同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民心工程,让中非友谊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世界风云变幻,乱象林林总总。中非友谊长青,这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双方坚持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这种友谊能历久弥坚、永葆活力,恰恰就在于双方平等对待彼此、共同寻求发展,既维护自身发展空间,也推动世界繁荣稳定。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都把非洲国家当作患难之交。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始终同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永远做非洲的真诚朋友和可靠伙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杨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