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陈亮的“万古心胸”

字体:
—2023—
02/14
13:44:03
2023-02-14 13:44:03 来源:浙江宣传

  一个人对远大志向的执着,如果能坚持一辈子,那就会凝聚成一种有传承价值的精神财富。

  金华永康的理学家、思想家陈亮,就是这样一位先贤。三度入狱、数次蛰伏,生命的末期突然高中状元,在踏上新征程的路上却撒手人寰。

  纵观陈亮的一生,光芒四射又颠沛流离。唯一不变的是他坚定执着的爱国之心、忧国之志。在当时结党成风的官场,陈亮注定是一个异类。命运多舛,宦海起落,陈亮却豪放依旧、壮志不改,为宋韵输入了一股向阳刚烈之豪气。

  今日重读龙川词,重温同甫事,仍然颇有启示价值。

  人生在面对家国情怀和利益诱惑时该如何抉择?当个人见解不被重视采纳,甚至发展一时不得志,又该如何处理个人价值和国家立场的关系?这些值得当代年轻人思考的问题,或可以从他的 “万古心胸”中尝试寻找答案。

  一

  陈亮的一生颇为坎坷,三次牢狱之灾,已不能仅用苦其心志来形容和概括。

  北伐中原,一雪靖康之耻。这个志向,陈亮从24岁第一次上《中兴五论》,痛陈“为和而和”之弊开始,贯穿了他的一生。

  淳熙五年(1178年),陈亮连续三次上书,批评秦桧等人制定的苟且偷安的国策,并论及江南学子空谈风气日甚的弊端。

  虽然慷慨激昂,并得到了宋孝宗的肯定,但陈亮并没有等来他的人生巅峰。

  陈亮上书言事,言语激烈让很多当朝官员视之若仇敌。很快他就被人上告刑部,罪名是可能“言涉犯上”。

  刑部官员素日嫉恨陈亮,很快以此“莫须有”的罪名将陈亮下狱。在监狱里,陈亮遭遇了罕见的残酷对待。

  史料记载,“笞亮无完肤”。这种酷刑殴打读书人的行为在尊文之风极盛的宋朝是很罕见的。

  所幸孝宗得知此事后,下诏免死,陈亮得以回乡。一段时间后,陈亮又因为家仆杀人事件,被仇家攻击举报。事态尚未查明,陈亮之父被囚于州狱,本人被下大理狱。

  现实的打击如此残酷,陈亮没有退缩。这个时期的陈亮,逐步形成了“利义并行”“各务其实”等积极入世的哲学思想。

  从自身这些经历中,陈亮意识到,不管求和还是北伐,朝廷的政策均无坚定之论,论心不论实,这与当时学术界虚无缥缈的空谈之风很有关系。

  对此,陈亮多次公开批判。他在讲学中提出,“大道”常行于事物之间,人与道不可分离,因此做学问,不能空谈其道,更要经世济民。

1.jpg

  陈亮雕像 图源:青春永康

  正因为秉持这种思想,一介布衣的呐喊没有停止。

  淳熙十五年(1188年),陈亮被人营救出狱,他来到南京,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这首词,直指当时南宋政坛的弊病,“只成门户私计”。

  写完这首词,陈亮再次上疏,直言恢复中原事。可惜这道奏疏,并没有送到皇帝手里,再次落到了主和派官员手中。

  陈亮的第三次下狱接踵而至。陈亮回乡后,因一次家宴上有人死亡,再次遭遇诬告。还是一样的剧本,陈亮又被送进监狱。

  史料记载此次下狱是一场明显的政治迫害,陈亮对此心知肚明。然而,虽千山万刃,初心不改。

  三次入狱,陈亮越挫越勇。其词作依旧犀利如故,其学问铿锵有力,后世评价:“不作一妖语、媚语。”

2.jpg

  陈亮文化园 图源:青春永康

  二

  除了牢狱之灾,陈亮的人生抉择,也引发了后世诸多争论。

  陈亮年轻时就以才名震动四方,并获得了开明官员的推荐,一生本有很多次机遇可以青云直上。

  淳熙五年(1178年),陈亮的上书被宋孝宗褒奖。当时朝廷里的实权派都准备拉拢这位政治上的明日之星。宋孝宗的宠臣曾觌就在皇帝召见他之前,笼络陈亮。

  当时的陈亮只要向这位以结党营私闻名的权贵低下头,等待他的必然是平步青云。但陈亮的反应却出乎这位宠臣的意料。

  史料记载,陈亮在得知曾觌的打算后,“逾垣而逃”,并且拒绝了宋孝宗的“诏令上殿,将擢用之”的好意。

  陈亮没有去结交这些权贵,反而与辛弃疾等同样“不得志”的志士仁人走到了一起。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辛弃疾写给陈亮的寄情之作。

  对于陈亮的这些抉择,好友朱熹看法不同,他曾给狱中的陈亮去信,认为陈亮“不乐闻儒生礼法之论”,劝陈亮“绌去义利双行”。陈亮随即对朱熹的观点回信反驳。双方就此拉开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王霸义利之辩”。

  两位学术大咖你来我往,围绕人与大道的联系、义与利的辨析等哲学观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传为千古佳话。在这场争论中,陈亮通过和朱熹的哲学争鸣,感悟到了“闭眼之人睁眼,就能看到处处光明”的唯物主义方法论。

  得道的升华,让陈亮心志愈坚。在《甲辰答朱元晦书》中,陈亮就主动向朱熹坦露了自己的志向: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绍熙四年(1193年),陈亮51岁,考取状元,被授职签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为恢复中原的伟业展示才能时,却因长期的“忧患困折”,在第二年突然病逝。

  与很多中国传统文人遇到挫折后就明哲保身、悠游逊退不同,陈亮提出了务实入世的“事功之学”的思想,并逐步形成了永康学派的思潮,最终名垂青史。

  不争一时之功名,而争万世之太平,这是陈亮的人生抉择。正因为有这样的追求,仕途上历经坎坷不得志的陈亮才不会陷入那种“我爱大宋,大宋爱我否?”的逻辑陷阱中。

  直至他去世前,救国救民的追求,一刻都没有放弃。

3.jpg

  五峰书院 陈亮讲学处 图源:永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三

  三起三落,人生如此跌宕,是陈亮的不幸,却是中国文坛和思想界的大幸。从此,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

  陈亮当然有个人价值的追求,他非常渴望在仕途上取得成功。但他衡量仕途成功的标准却和传统士大夫不同,他追求的不是封妻荫子的私利,而是恢复中原的大志和天下为公的学问。

  当陈亮的主张没能在朝堂上获得施展空间,他也从未放弃。他对时弊的批判,几乎都围绕在北伐中原、学问文风等大事上,未有因个人得失而怨恨抱怨。

  联想到今天,当代年轻人获得发展个性的空间是陈亮等先贤无法企及的。也正因为有如此多机遇,先贤的风骨更值得我们去回味。事关如何立志立身,陈亮所传承的价值观仍然颇有可取之处。

  立身先立志。现在不少年轻人遇到现实中的挫折,就喊“躺平”来展示一种消极的态度。虽然全社会确实应该重视为年轻人减负,让年轻人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但一遇困难就“躺平”,仍然是缺乏志向的表现。光靠“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管是大志向还是小确信,年轻人让自己多一点追求,多一份志向,才是解决精神内耗的良药。

  守心重务实。人生中,难免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喧嚣。穿越这些扑朔迷离的诱惑,守住自己的初心,这对年轻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实现这一切?陈亮给出的答案是务实。少一些一时困难引发的戾气抱怨,多一些脚踏实地的求学追问。坚持用实践得到的真知武装自己,不但能守住初心,还能得到个人能力的升华。这种一举两得之法,就是陈亮提倡的“治实”之说。

  家国要共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于强调个人价值的追求,更在意个人权利的维护,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体现。但凡事过犹不及,若处处事事都要求个人优先,甚至还要求别人必须认同这种优先,就可能落入利己主义的局限之中。真正自由的人是懂得自我约束的人。如陈亮这般性情激烈之人,他也从未以个性来自我标榜。因为他的家国情怀里,个人价值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时至今日,大国复兴的征程,更是中国年轻人大展宏图之时。陈亮之志,今犹存。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者,生人之德也。陈亮的豪放,是宋韵的一道独特人文风景。他把家国情怀和张扬个性融合成了一个整体,这种思想界的美学范式,在中国的哲学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龙川先生曾言:人不立则天地无以独运。陈亮提倡的“人道”,就是你我普通人都能践行入世道理。凡人通过坚定执着都能成就的事业,就是陈亮的万古之心胸。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