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满江红》词是否由岳飞所作引发网友热议,也让一段800多年前的往事再次浮现。
宋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等人在前线浴血抗敌,但朝廷里却有秦桧之流卖国求荣。岳飞义愤填膺,忿然写下一首《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送给好友、江山人祝允哲: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收到岳飞大作,祝允哲当即展笺吟诵起来,边吟边叹,泪蒙双眼,提笔写下一首词,令信使回赠岳飞。
《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虽与大家熟知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有差别,不能由此确定后者一定由岳飞所作,但两者字里行间洋溢的雄健宏阔的气韵如出一辙。
这段故事,记载于40年前在衢州江山发现的一套名为《须江郎峰祝氏世谱》的族谱中。尘封于历史的文明因子,能得以重新面世,正得益于这样的一部部家谱。
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家谱文化:浩如烟海的家谱中,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奥秘?当下关注家谱又有何意义?
一
“谱者,世系之谓也。”家谱中,记载着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的繁衍、迁徙、发展。据考证,家谱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最早在商周甲骨文、金文中,就有家族世系记载。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国史,是国人眼中正统的历史,大家耳熟能详,如《史记》《汉书》等“二十五史”;方志如《山海经》《浙江通志》等,很多人也不陌生。相比而言,家谱则显得有些“低调”。
家谱记录的是一族之事、一家之人,相对而言辐射面较窄;可靠性上,国史和方志记载的史料,绝大部分可作为重要历史依据,但家谱中的内容却未必准确,甚至有生编硬造的可能。
尽管如此,看似“微观”的家谱中,也保留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有着区别于国史、方志的独特功能。
家谱,让更多个体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生命印记。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顺着历史的脉搏看,曾有孔、孟、曾、颜四大家族,四个姓共用一个“通天家谱”,世代遵循;再看江浙地区,吴越钱氏的家谱,记载着这个贵戚权门的累叶簪缨、俊彦辈出。
家谱的本质是生命之链的接续。除了名门望族,很多普通家庭的繁衍与家庭事迹,也在家谱的字字句句中传承。一部部家谱,记录着一段段独特的生命之旅。
家谱文化,也是对国史和地方志文化的重要补充。如果将国史和地方志比成一棵树的主干,那么家谱则是枝叶,在历史、人口、民俗、社会等领域起到补充作用。
比如,邵飘萍的事迹在各类史志中收录很多,可后人为他写传记时,关于马寅初等人悼念他的挽联、诔词和像赞等却无可稽考,最后发现这些在东阳《紫溪邵氏宗谱》记录得非常翔实。
因而,有专家说,家谱并非仅是一个家族的微观叙事和独立书写,也是一个民族和时代的心灵律动和文化载体。
二
恐怕没人能说得清楚,在浩如烟海的家谱中,还留存着哪些珍贵的人文史料,蕴藏着多少或鲜为人知、或让人津津乐道的奥秘。但拂去历史的尘烟,古朴厚重的家谱里,却闪烁着太多“灼灼其华”。
比如追溯渊源,寻根问祖。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族的根系源流。
1984年,阔别家乡40多年的包玉刚回到宁波,在天一阁看到《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惊喜地发现,自己是“包青天”的第29代裔孙。消息由媒体刊发后,也引发了一波海外华人回大陆寻根问祖的热潮。
比如释疑解惑,开云见日。历史上有许多家世悬疑难以破解,而查阅记载世系源流见长的家谱,常常能在不经意间,发现解开一段段厚重历史谜底的密钥。
湖南韶山毛氏源自哪里?这曾引发许多推测。名列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清漾毛氏族谱》就给出了答案:韶山毛氏系出江西吉水毛氏,吉水毛氏则追溯到三衢毛氏,而清漾毛氏又是三衢毛氏的主系。其中清楚写着:“渊源,遵照老谱,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公世居三衢。”三衢,就是今天的衢州。
又如收录艺文,传承文化。有的名谱中,记载着大量史志中未曾收录的艺文,许多都弥足珍贵。像是发源于泉州、集美等地的世界级非遗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集美南音就是在《集美陈氏族谱》中被发现的。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以南音为底色的创意歌曲《百鸟归巢》亮相春晚舞台,惊艳了四方。
家谱中隐隐绰绰藏着如此之多的文化元素和历史遗珠,难怪梁启超要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学瑰宝”。
三
乱世藏金,盛世修谱。近年来浙江各地重修续修家谱蔚然成风,如衢州的《孔氏南宗谱汇修》《邑前毛氏宗谱》等名谱相继问世;“绍兴师爷”也重现“江湖”,这一次他们是以“修谱师”的名号活跃在修谱市场......
也许有人会问,每个时代,个体保存记忆、记录生活的方式不一样,家谱这种形式对现代人来说还是有点远,也未必每家每户都留有家谱,还有必要对那些陈旧的谱牒如此重视吗?笔者恰恰认为,今天,家谱仍值得“皓首穷经”。
一本家谱,溯源来时路,传承良善家风。对个人来说,家谱中记录着家族的衍脉、承载着千百年来的祖系根源,为每个人标出了人生的原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西方社会三大人生终极问题,而循着血脉亲情追根溯源,家谱会告诉你。
家谱中承载着一个家族独有的伦理规范,也成为个体在人生路上行走的价值准则。那些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族规礼仪......记载着故乡的风物和先贤的功德,激励着漂泊的游子无惧风雨地前行;家风熏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比如,金华浦江的郑氏义门,被明太祖朱元璋敕封为“江南第一家”。孝义传家九百年,其家谱中收录了168条家规,是郑氏家族世代繁盛的“齐家宝典”。
一本家谱,承载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家国情怀在岳飞等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仍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于笔墨清香中隐秘的一笔一画,流淌着中国人不屈不挠的血脉,诉说着华夏大地“何以中国”的悠长历史。
家谱里藏着的不只是家事,更是穿越漫漫时空,连接昨天、今天与明天的文化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今天,我们更应认识到家谱的价值,集聚众人之智,保护、传承和弘扬家谱文化。
前段时间,旷世奇书《越绝书》随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出圈,引发了人们对方志的浓厚兴趣。其中有这么铿锵一问:无四方,何以中国?
那么,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不妨追问一句:无小家,何有四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