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治理不能“光踩刹车”“尽设路障”

字体:
—2023—
03/18
16:07:56
2023-03-18 16:07:56 来源:浙江宣传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这意味着,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方设法为群众创造方便、提供服务。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强的首次记者见面会,留下了不少接地气的句子。其中,有一句话特别让人印象深刻,总理说,“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

  很多公务人员听了这话一定会有所触动,不少普通群众听了也深有感触。因为在现实中,这种“光踩刹车不踩油门”“尽设路障不设路标”的问题确实多多少少还存在,有的群众也遇到过。

  一

  针对政务服务,群众口中曾经流传着“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还有一些企业曾反映,最艰难的是用地,最麻烦的是审批,最头痛的是检查,最反感的是“三乱”。

  这些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但一些“衙门痼疾”还不同程度存在。之所以出现总理在记者会上所说的“光踩刹车不踩油门”“尽设路障不设路标”情况,现实原因是复杂的。

  有的不愿担责。有学者曾指出,农民申请新宅基地却变成死结,因为“分户要先有房子,申请宅基地又需先分户”,很多乡村40年来没有分配过宅基地,农民只能通过在本村或外村购买、进城买房等办法解决住房问题。像这样“死循环”的状况反映出,一些部门在办理审批时缺乏主动担当,存在“踢皮球”的心态。

  有的机械执行。有的地方和部门不顾实际情况机械执行上级指令,甚至对政策理解有偏差,最后让老百姓和市场主体来买单。像一些地方被指出为了推行清洁取暖,简单“一刀切”,甚至采取禁止烧柴、封堵炉灶等极端手段,导致部分老人孩子和困难群众挨冷受冻;一些地方为了所谓市容市貌简单地“不准摆摊”,而不是引导商贩规范经营,导致夜间经济比较萧条。

  有的滥用权力。总有人认为“踩刹车”“设路障”是一种权力的体现,因此迟迟不愿放弃,却不能认识到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比如,一些部门擅自抬高或降低审批门槛,让政府行政审批这只“有形之手”随意裁量,打乱市场的步伐,与简政放权的方针政策严重不符。

  还有的本末倒置。一些领域“重审批、轻监管”,放权之后监管没有跟上。像一些领域安全风波时有发生,但与此同时,行业的准入门槛却不低。如何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以及“该管不管、不该管瞎管”,仍是值得有关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

  毫不夸张地说,“光踩刹车不踩油门”“尽设路障不设路标”是一种懒政。“刹车”踩多了,“路障”设多了,又不给“油门”多加点力,也不给“路标”指引方向,社会活力就会降低,市场主体的信心也将随之消耗。

  二

  踩“刹车”还是“油门”,设“路障”还是“路标”,反映出截然不同的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更体现出一个地方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传说尧舜时代,“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鲧奉命治水,鲧用“湮”法,愈湮愈决,不可收拾,结果“九年而水不息”。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改用“导”法,“高高下下,疏川导滞”,最后消弭了水患。

  将这个方法运用到社会治理上,如果政府能从实际出发,摒弃“一刀切”的笨办法,改为正确的政策引导,想必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路边摊”曾经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外摆摊点的垃圾清理、噪音扰民、公共安全等问题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挑战。日前,杭州市城管局出台新举措,在52个智慧商圈、商业特色街、夜间经济聚集示范区,以及若干个区级商圈等区域,加大对商业外摆、户外文化商业活动(户外促销)等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此举一出,商家和市民纷纷点赞。

640.jfif

杭州武林夜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在杭州考察时所说,“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一味地“管”而不懂得如何有序地“放”,就无法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哪里需要“刹车”“路障”,哪里需要“油门”“路标”,不能凭感觉来判断,也不能朝令而夕改。比如,通过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真正界定清楚政府的权力有哪些、如何依法行政、哪些是必须由政府来管理服务的。对那些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关部门要坚决查处;对那些本应属于市场的事项,则应回归市场,防止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危害市场公平竞争,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持续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也不断涌现,应对起来并不容易。此时,如果把精力都花在猛踩“刹车”、增设“路障”上,那么很可能就会贻误发展时机。相反,踩住“油门”、增设“路标”,说不定就能顺势而上、占得先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显然,踩住“油门”、增设“路标”要比猛踩“刹车”、增设“路障”难得多。这是对一个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巨大考验。

  只有正确使用“刹车”和“油门”,合理设置“路障”和“路标”,多为基层着想、多为发展出力,才能在高质量发展这条宽广大道上跑出“加速度”“推背感”。

  三

  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对政府的履职能力、工作作风都提出了高要求。对于“光踩刹车不踩油门”“尽设路障不设路标”这类问题的破解,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第一,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革命战争时期,多少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给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现在是和平年代,不用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但是初心不能忘,为人民服务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

  2004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启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民办实事的十大重点领域,同时建立健全民情反映、民主决策、责任落实、投入保障、督查考评等制度安排。近20年来,浙江每年都会公布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这些项目几乎集中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政府部门把反映群众呼声、代表群众利益的实事都做实做细做好了,尤其是很多和群众打交道的一线窗口部门,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把“路标”指得明明白白,让群众办起事来简单又便捷,人民群众才能更有获得感。

  第二,破除能力天花板,首先要破除思想天花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力量的源泉,思想观念的保守可能导致最致命的落后。

  比如,有极少数人有了行政之权,就作威作福;有了度支之权,就为己敛财;哪怕有了一点小小的权力,就要无所不用其极。跟民营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有的地方和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新官不理旧账”,有的对政策不明确的地方一拖了事,还有的吃拿卡要。这样的“官老爷”思想首先就要破除。

  再如,有的干部群众觉得,浙江是经济大省,有着尊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营商环境已经很好。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设限的思想桎梏。营商环境很好,好到什么程度?还能不能更好?在“白热化”的比拼中,我们的营商环境优势能不能保得住?

  今年,浙江省委在“新春第一会”上就把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让政府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氛围更浓郁起来。形势瞬息万变,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特别是为人民服务要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少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办”,少说“办不了”、多想“办得好”。

  第三,创新治理永无止境。在履行审批、监管职能时,“光踩刹车不踩油门”“尽设路障不设路标”,既是部门界限、功能分割、各自为政等客观原因导致的,也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拥有“踩刹车”“设路障”的自由裁量权。破除这些弊端,需要政府治理模式自身的创新变革。

640 (1).jfif

2月8日起,舟山市正式启动长三角区域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

  这不是简单的“放”与“收”的问题,根本的是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浙江为例,早在1999年,以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为标志,在全国率先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02年、2003年,浙江相继进行第二、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了2013年,浙江又推出了“四张清单一张网”,以清单形式明确政府权限,规规矩矩用权、明明白白花钱。2016年底,浙江迭代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让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由此倒逼政府部门改革。再到2021年,浙江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以此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从审批制度改革到“四张清单一张网”,再到“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从而达到激活市场、“松绑”社会的效果,不断提高治理效能。当前,浙江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就是要从治理端、服务端双向发力,推进集成式改革,努力打造最优环境,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只有把政府的职能厘清了,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边界明确了,才能不想踩刹车就踩刹车、想设路障就设路障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田雨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