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穿越800多年的凝视

字体:
—2023—
03/19
13:35:05
2023-03-19 13:35:05 来源:浙江宣传

  坊间曾有说法,衡量一个博物馆庋藏书画的水平,有无宋画是一个标尺。如果有宋代名家之作,就更高一筹。目前,杭城各大博物馆、美术馆里关于宋画的馆藏凤毛麟角,所以在杭州很难有机会见到宋画真迹。

  但昨天开幕的这场宋画特展,够得上“超级大展”“重磅”这样的形容词——3月18日,“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与观众见面。可以想见,此展将引起一波观展热潮。正如有人在朋友圈里说,“见宋画,跑去过北京故宫、台北故宫、上海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这次是家门口。”

  热,是因为这场特展中有37件(套)宋、元、明、清传世书画,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件,系统呈现了从宋、元、明、清到近现代江南地区的宋韵书画艺术文脉。

  宋画,为啥惹人瞩目?对于正在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浙江,这场展又有什么意义?让我们从这场特展说起。

  一

  回到南宋。

  彼时朝廷定都临安府(今杭州),开启了一世江南繁华。宋高宗赵构在今天望江门一带设立了绍兴画院,画院有浙江籍画家38人。他们往来于皇宫和西湖山水之间,雅致、清润、婉约成为南宋院画的主流风格。

  其中最出名的是四位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为“李刘马夏”。这“南宋四大家”,被认为代表了中国宋画的一个高度,具有世界级影响力。

  要聚齐“李刘马夏”这南宋四大顶流的作品真迹,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在杭州,“宋韵今辉”特展做到了。

  排在第一个的李唐,是中国绘画史上跨越南北宋的关键人物。艺术史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宋徽宗政和年间,李唐赴开封参加当时的翰林图画院考试。“艺术皇帝”宋徽宗对宫廷画师要求很高,所以喜欢亲自命题。

  李唐应试时,拿到的题目是“竹锁桥边卖酒家”。这作何理解?他独辟蹊径,巧妙地构思,在画中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也正因这一巧思,他一举得到徽宗赏识,得以进入画院。此次展出的《濠梁秋水图》,是他的画风从雄峻厚重转变为苍劲洒脱的重要见证。

  刘松年,因家住钱塘清波门,故号“清波”。这次他的《四景山水图》就“回到”了清波门。这组深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生动地描绘出西湖四季景色——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一笔一画中都是他对家乡山水的挚爱和对西湖景色的体察。

  马远、夏圭,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西湖山色无疑滋养了他们的画笔。马远的《雪屐观梅图》《松寿图》,夏圭的《烟岫林居图》,都出现在展厅里,让人能一睹宋韵与江南那不朽的魅力。

  南宋的画,距今800多年。当800多年后的今天,通过一场展览上的一幅幅画与历史上的画家邂逅时,我们不得不惊叹岁月的无形与有情。

  除了这四人,展览中还有北宋画作,比如郭熙的《溪山行旅图》和翟院深的《雪山归猎图》;同时出场的还有南宋李嵩的《西湖图》,等等,在宋画中皆为稀见珍品。

  而元代作品,如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以及赵孟頫的行书《吴兴赋》等,也在展出之列。

  总之,学过中国绘画史的人,在这场特展展厅里,恐怕心跳会快起来,当那些书面上的描述,以目之可及的真迹鲜活地呈现出来的时候,文化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二

  宋画作为一种美学基因,是根植于国人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的。

  比如画中人的生活,你看见那些小小的古装人儿,坐于松下、游于湖中、行于山间,那些景致,那些氛围,那些场景,莫不描摹出宋韵美学的迷人。它不仅属于南宋,更从南宋步步走来,与今天的中国文化生活紧密相连。

  黄宾虹曾这样评唐画宋画:“唐画如面,宋画如酒。”宋画不似盛唐画的饱满绚烂,却像一壶醇酒,简单、含蓄、谦柔,成为属于宋画的独特韵味。

  宋画中的宋韵,首先体现在人文意识的苏醒,普通题材开始进入创作视野。宋之前的中国山水画,目前可见的传世名作多为描绘帝王贵胄出行的场景,如展子虔《游春图》;或为文学作品的图解,如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但在宋人笔下,花鸟虫鱼、山川河流、街坊城楼,皆能入画,皆有其韵。比如,展览中的《柳下双牛图》,画面一边为在水田中耕耘的农夫,一边为母子双牛,一片江南常见农耕季节景象跃然纸上。

  宋画中的宋韵,也流露于绘画技法的创新。南宋以前,中原地区为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画家们描绘的作品内容多为北方的大山大水。随着文化经济中心的南移,江南山水成为绘画作品的主要表现内容。此外,自然状貌的改变等也激发了艺术家对于绘画技法的创新。

  从全景式的《万壑松风图》到细腻刻画人物的《采薇图》,李唐的笔墨技法产生从北到南的显著变化。而马远、夏圭以边角之景的构图方式,成为后世历代山水画的主流图式,南方山水由此进入中国文化视野的中心。

  宋画中的宋韵,还彰显于写意与写实的完美结合。在宋代,写实达到顶峰,又开启了后世文人画写意的传统。比如,翟院深的《雪山归猎图》中,峰峦留白,古木交柯,肩荷野物的猎户、欢奔的猎犬隐隐绰绰在画面左下角,近看栩栩如生,笔触细腻,远看意境开阔,天地甚宽。

  宋画高峰的意义,长久以来在世界艺术界被充分认定,正是因为它所代表的宋韵,从美学上、发展的脉络上为世界提供了目之可及的范例。

  三

  “宋韵今辉”面向的是历史,立足的是当代,指向的是未来。

  2021年8月,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强调“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此次特展的深意,正是讲述宋韵文化在丹青世界里的传承与创新,从一个侧面,对“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意义作了阐释。

  那么,宋韵,该如何绽放“今辉”?

  韵,首先是一种情趣。培育大众的审美情趣,不是一件易事。这就让我们以高质量为标准去追寻足以代表宋韵之美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让人们发现宋韵之美,感受宋韵之深厚,继而爱上宋韵文化。此次展览,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以“南宋四大家”作品为首的宋画齐聚,让观者饱览宋画艺术巅峰的同时,也帮助宋韵文化“圈粉”无数。

  韵,还是一种独特辨识度。挖掘好、保护好宋人留下的文化传统,正是为了让人们在当下的生活中,能时时感受到宋韵文化的独特气质,继而为后代留下足以代表今日文化的力作。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开放至今,依旧每日爆满;杭州国家版本馆创造性的现代宋韵建筑,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青年打卡。好的文化,总能够给人以力量,这正是“流动”和“传承”的题中之义。

  韵,是一种追求美好的文化感召力。浙江珍藏的宋画真迹少,但有一个广阔的“朋友圈”。本次特展的真迹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等,名家真迹的汇合,是中国文化共同的感召;同样,“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样的国家文化工程能够在浙江建成,也正是文化感召下的坚韧与担当。

  习近平主席就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发表致辞时说,“杭州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座创新之城,既充满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也拥有面向世界的宽广视野。”

  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宋韵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这场穿越时空的约会,将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以艺术的能量藉此潜移默化地“住进”了人们的心里,也许正是以艺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回应。

  今日之浙江,要解开宋韵的时代密码;今日之中国,要向世界展示文化连绵不断的厚积薄发。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承继”不是抱残守缺,而是要发显古人之创始精神,努力与古人心心相印,让当代人重新找回艺术底气,重新生发文化自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