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慎终追远”话清明

字体:
—2023—
04/05
16:32:48
2023-04-05 16:32:48 来源:浙江宣传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今日又到了清明节。由于前三年疫情阻隔,很多游子长时间在外。今年可以顺利回家踏青,向已逝的亲人表达哀思。

  江南的清明节,已春回大地、青翠欲滴,一派生机,但祭拜哀思时的气氛又沉重肃穆,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淡愁相伴。正如杜牧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和中秋、端午这些节日相比,清明让人在祭拜追思中,会不禁探寻自身和古老传统之间的关联,寻找自己的根与魂,思索生与死这种重大的终极之问。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去追思和缅怀谁?

  一

  先人先祖给了我们生命,锻造了我们身体里的基因密码。

  这次马英九先生回大陆祭祖引起了很大关注。他和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会面时,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慎终追远”。“慎终追远”出自《论语》,后半句是“民德归厚矣”,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

  “慎终追远”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深刻文化烙印,但历代在表现形式上各有不同。比如,今人清明节寄托哀思,最常见的是扫墓,或者云上祭奠,而唐以前更重视的是庙祭。

  上古时,天子、诸侯建立了宗庙以供祭祀并求取庇佑,普通百姓没能力建家庙,只能跑去墓地祭祀。而直到唐朝,朝廷才将“扫墓”归入官方推崇的国家礼仪。但不管庙祭还是扫墓,人们对先人哀思的真挚之情是一样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静下心、聚起神,向先人们寄托哀思,是一场精神的寻根之旅,能够增强家族血脉认同和情感联系。

  而在民族和国家层面,近些年像陕西公祭轩辕黄帝、湖北公祭炎帝、浙江公祭大禹陵和祭祀轩辕黄帝都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无论家祭还是公祭,都是想深刻地让我们明白: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在清明节追根溯源,缅怀先人先祖,培植敬孝之心,会促进民族认同,提升文化自信,让大家更同心协力地去实现复兴路上的一个个“小目标”。

  二

  岁月长河中的历代先贤,虽在血脉上跟我们没有直接关联,但在文化上跟我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追思他们,细读他们的作品,是对中华文脉的一次深度梳理,更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次郑重洗礼。当然,历代先贤名家灿若星河,无论如何追思,终会挂一漏万,但这些名字绝对是值得一提的。

  当追思孔子,敬其“仁者爱人”之心,学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当追思孟子,敬其首倡仁政,学其“二者不可得兼”下的“舍生而取义”的果敢。当追思老子,学其“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大智慧。当追思庄子,学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大境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超越。

  当追思唐风中的李白,学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概,学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当追思宋韵下的苏东坡,学其“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学其“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豪放。也当追思林则徐、魏源、龚自珍们,在亡国灭种的威胁中,睁眼看世界,穿越时代三峡,为民族救亡而殚精竭虑。

  当追思鲁迅、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们,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传统和现代的撕裂中,在铁屋里悲壮地呐喊,力图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

  文化是抽象迷离的,先贤是真实可感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追思和缅怀他们,既是学业的精进,更是精神的洗礼。我们唯有真切地走近他们的世界,才能真正地走进自己的内心。

  三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历经劫难,数次凤凰涅槃,屹立不倒。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们更要追思先烈和英雄们。对中国人来说,清明节是全民族寄托哀思、祭奠英烈的重要时刻。

  从红船出发,到井冈山,到延安,到西柏坡,直到北京赶考的路上,那无数捐躯的人们,有些人的名字熠熠生辉,有些人的名字散落在史册里,有些人的名字可能湮没无闻,但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不要忘记他们的浴血一生,是他们铸就了苦难的辉煌。

  比如陈延年和陈乔年这样的青年革命者,他们在牺牲前留下遗言:“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比如瞿秋白,文文弱弱,但“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革命志向从未动摇;比如方志敏,他曾在“对于现在社会作何感想”一栏里这样写道:除了革命,再无他想。牺牲前留下铮铮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而在和平年代涌现的英雄们,如年轻的战士雷锋、援藏的孔繁森、鞠躬尽瘁的焦裕禄,浙江的“最美司机”吴斌、“海空卫士”王伟、上山文化“摆渡人”徐利民,等等,也值得我们致以深沉的怀念,因为他们告诉我们:最平凡的岗位,也能实现伟大的价值。

  淡忘历史的国家没有根,辜负英雄的民族没有魂。祖国的山山水水,都曾留下习近平总书记缅怀先烈的足迹。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在油画《陈树湘》前,他停下脚步,凝视良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这里。”

  是万千忠魂、万千热血,捍卫了往日中国之安宁,护佑了今日中国之辉煌。只要我们记得,他们便未离开。

  有人说,清明节的每一缕哀思,都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在个体层面,清明寄托着人们的无限思念和深切崇敬;在家庭层面,清明饱含着人们对家的无尽眷恋;在国家层面,清明激荡着根植于我们内心的家国情怀。

  汲取清明中蕴藏的能量,在寄托哀思中慎终追远,在回首过去时砥砺精神,在崇敬先烈时坚定信念,坚持做一些于自己、于家庭、于国家有意义的事情,或许就是度过清明的最好方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