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好读书”时要“好读书”

字体:
—2023—
05/11
11:07:10
2023-05-11 11:07:10 来源:浙江宣传 之江轩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字艺术,藏着中国文化独有的智慧。浙江自古才子众多,在对联创作上,自然也不落俗套。比如温州江心岛上的一副奇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贡献此对的,是南宋时温州籍状元王十朋。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绍兴徐渭艺术馆中的一副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上下联竟然一样,初读时一头雾水。而若用颜真卿的古诗来翻译,此对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对联的作者叫徐渭,明朝的三大才子之一,我们更熟悉的称谓是徐文长或青藤老人。他诗文、戏剧、书画无所不通,独树一帜,人称“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这近似复制粘贴的十四个字,放在当下,能带来怎样的启示和借鉴呢?

  一

  “好”是一个多音字,这副对联的奥妙就在于“好”字的读法。一般来说,上联是“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就是说年少时正是读书的好年纪,往往却不喜欢读书。

  让人好好读书的劝谏,千百年来,多得耳朵听得都能长茧。比如,蒙学读物《增广贤文》里,就“劝”得很直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而类似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等,更是不胜枚举。

  但即便如此苦口婆心,“伤仲永”的事却免不了。而仲永,只是幸运地被王安石记录了下来,才留了个名字。其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天才少年,因不勤学苦读,最后泯然众人,流散在历史里,可谓恒河沙数。

  当代的年轻人,读书的环境越来越好,场所窗明几净,好书唾手可得,但同时诱惑和干扰也越来越多。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原住民一代,沉迷于手机上的指尖腾挪,让多少美好的读书时光从指缝间流走。笔者还在上学时,身边有的同学,尽管家里供他读书,但他觉得读书好累好辛苦,只要不读书,干啥都可以。

  好不容易打开书,虎头蛇尾者居多。比如,年轻时总觉得自己能读完喜欢的文学名著,但多数只是读个开头就半途而废。其实,能完全通读四大文学名著原著的人已是百里挑一,多数人只是借了电视剧、名著缩减版里的梗概才侃侃而谈,哪真正享受过原著的原汁原味。

  而很多好书,就跟结识的人一样,一旦错过了,以后再也不会遇见。即便再次相遇,也完全不同了。好比童年无忧时错过《哈利波特》、少年懵懂时错过《少年维特之烦恼》、青春立志时错过《平凡的世界》,那么过后再去翻书,心底也不似当初的味道了。

  而到真正幡然悔悟时再奋起直追,总是异常痛苦。随着在社会当中浸淫日久,职场的激烈竞争、车贷房贷的“压力山大”,早让人心力交瘁,哪还有整块时间去沉浸式读书。一些面临严重知识短板或者学历短板的人,更是后悔不迭。等到年纪越来越大,体力、记忆力都大不如从前。努力抗争者,会在零敲碎打中亡羊补牢读点书;无力反抗者,只能在重重喘息中跟读书挥手再见。

  多少人在风雨兼程的路上,感慨着时间对人生的收割。其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今人有这样的感慨,古人又何尝不是呢?这便是此对的下联——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揭示的痛心之处。

  二

  要避免以上悲剧,就得让“好读书”和“好读书”齐头并进,在最好的时光好好读书。

  古代成贤成圣者无不如此。孔子一直好学,一入太庙就爱问礼,结果得了个“每事问”的绰号,日后更是“韦编三绝”;而荀子直接写了《劝学》,呼吁“学不可以已”,如此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孟子的母亲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给他四处寻找“学区房”。

  顶级的文学天才也是如此。李白从小规规矩矩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杜甫更是勤学苦读,“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东坡也是“故书不厌百回读”,才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

  我们党的很多党员干部,都以读书学习为志趣。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到陕北插队,更是扛着两大箱书从北京辗转千里到延安。他在2013年曾谈起当年看书的情景:“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他们都是好(hǎo)读书时好(hào)读书的榜样。

  对此,笔者也感同身受。同时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笔者要花一周,而儿子只用了一两天;过了两三年,笔者已背得支离破碎,儿子依然一字不差。他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记下了这首诗,这就成了他的大脑印迹,终生难忘了。

  在阅读上,唯有在年轻时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到成年才能厚积薄发,自然溢出。

  三

  好(hǎo)读书时好(hào)读书,只是阅读的起步。在笔者看来,一个人要真正成为阅读的践行者、书本的受益者,三个点非常重要:一是从小就爱阅读,二是终生要阅读,三是要深度阅读。

  从小爱阅读,和“好(hǎo)读书时好(hào)读书”的意义相通。阅读的习惯一定是从小培养的。一个从小就钟爱刷视频、玩游戏的人,长大了突然觉得书本才是最香的,这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

  要想从小培养阅读习惯,此四点不可或缺:培养读书的兴趣,让书本在孩子眼里跟玩具一样好玩;父母自己爱阅读,身教比言传更有效;经常亲子阅读,唯有陪伴,才能长久;家里得有藏书,让家中书香四溢,让书本触手可得。这样,书本才能如影随形一辈子,长大后“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乏味、面目可憎”,读书完全成为行动自觉。

  此外,好读书,还得一生都读书。多数人,离开校园就迫不及待跟阅读“割袍断义”了。其实,校园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需要我们靠阅读终生去追寻人生之路。

  其实,大部分人都有必要终生阅读。如果学的是文史哲,校园里学的只是沧海一粟,大量的原始经典文献需要皓首穷经去探寻;如果学的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按技术更迭来看,三五年就是一个代际,一生都得像“夸父追日”般学习新技术;而教书行医这种实践类的,也得常学常新,才不至于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好读书时尤需读好书,这便是深度阅读、经典阅读。近些年来,阅读载体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书你方唱罢我登场,网课慕课、知识付费、在线研学铺天盖地而来,却很难让人静下心来沉浸阅读、系统学到知识。人生三万六千日,面对浩荡无涯的书山学海,想穷其所有,是徒劳无功的。最宝贵的时光,应多看经典的书。真正的经典,能提升人的眼界,震撼人的心灵,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在笔者看来,真正让人能沉浸阅读、系统获取知识的最好载体还是纸质书。若以朋友论,有声书、电子书算是泛泛之交,这友谊只能浅尝辄止;而纸质书是真正的良师益友,看似无趣乏味,但时间一长,将获益良多。若以饮料比,一些是碳酸饮料,好喝但蛀牙;一些是掺水的钙奶,并无营养;而纸质书却是清茶一杯,入口清淡,但回味甘甜隽永。

  文章最后,我们一起重温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的谆谆告诫:“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这就是典型的“好读书”碰上“好读书”的场景,古今相通,唯有这两者真正结合,才是最美好的相遇。

  春天“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天“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天“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四时读书皆有乐,倘若春天已白白虚度,夏日犹然可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