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隧道尽头真的有光

字体:
—2023—
07/09
11:08:04
2023-07-09 11:08:04 来源:浙江宣传

  “有些人那么爱笑,怎么也会得抑郁症?”在传统印象中,抑郁症总是与丧气、负能量、郁郁不得志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会疑惑,为何它还会“突袭”那些看上去乐观积极的人?

  实际上,这是俗称的“阳光型抑郁症”,又称“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虽然这并不是一种临床诊断的称谓,但很多专家对这一人群的特点描述却大同小异:

  在旁人眼中,他们总是面带笑容、乐观向上,但其实他们的内心却充满悲伤,感到空虚、孤独甚至绝望。可以说,微笑只是一层“保护色”。

  那么,“微笑抑郁症”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被治愈?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

  在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胡晶晶这个角色就曾引发关注。在朋友眼里,她是小太阳一般乐观开朗的女孩:表姐得了子宫癌,她始终鼓励陪伴在侧;朋友被黑中介骗钱,她勇敢为姐妹出头;甚至路上遇见老人不会用手机支付,她都会热情帮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元气女孩,却选择在生日那天自尽。

  这让很多人感到讶异,甚至无法理解,“她明明笑得那么开心,为何要走上绝路?”事实上,“微笑抑郁症”比一般抑郁症更容易被忽视,因为患者将真正的情绪藏匿在微笑之下。

  微笑,可能是为了瞒过别人。因为“面子的重要”“礼节的必要”,也可能出于工作和社交的需要,他们往往长时间强颜欢笑,内心却疲惫不已。他们非常担心旁人会看穿自己的心事,更加假装若无其事。真实的情绪长期无法畅快表达,从而导致内心抑郁。

  微笑,可能是无法面对自己。很多人不愿承认自己有痛苦,也不愿接受自己可能抑郁,只能佯装岁月静好。长时间的情绪压抑,会让他们心理失调,变得越来越找不到自己,也变得越来越不快乐。

  微笑,还可能是掩盖“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达到特定的目标,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这类人群一旦有无力感时,只能习惯性地笑笑。然而坏情绪并没有彻底消解,反而深植于内心,并可能诱发心理疾病。

  正如有专家分析,普通的重度抑郁患者因体力和思维严重衰退,病情严重时可能都无力下床;而相比之下,“微笑抑郁症”患者往往精力更充沛,一旦产生绝望自尽的念头,将会有更大的可能付诸行动。

  二

  抑郁症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至今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定论。但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抑郁症的发生均有明显影响。

  那么,哪些人群更容易患“微笑抑郁症”?笔者综合了一些专业人士的见解后,总结了以下几类:

  相比之下,完美主义者更容易被“微笑抑郁症”袭击。原因在于他们不仅事事都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更容易因为道德感和责任感,时常感到受挫和自责,从而总是试图用过度的工作和学习,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强大。久而久之,压力和情绪就会积压,而他们一般不会轻易表露自己内心的脆弱和无助。

  善良、内向的人,也较为容易被“微笑抑郁症”盯上。善良的人更容易感知到他人心中的痛苦,愿意做亲友的“情绪垃圾桶”。如果他们在牺牲自己、接受他人倾诉的同时,却没有强大的内心去消解负能量,反而更容易深陷其中。而内向的人,往往难以开口去和别人讨论自己的情绪,而是选择一个人默默硬扛,被问起也只会笑着回答:“我没事,谢谢。”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人们对心理问题普遍不够理解和宽容,这也加剧了“微笑抑郁症”的发生几率。比如,“男儿有泪不轻弹”,宣泄情绪会被视为“不够坚强”;“叽叽喳喳不成熟”,性格活跃,则会被视作浮躁、浅薄。

  有心理学家认为,许多改变不了的思维观念背后,其实都有伦理意识的牵涉。把心理问题视作伦理问题进行判断,也是“微笑抑郁症”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超过9500万。还有数据显示,我国有九成抑郁症患者未去诊治。

  可见,对于抑郁症患者,不管是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还是在整个社会文化层面,都需要被引起足够重视。

  三

  有人把抑郁症形容为一场“心灵感冒”,但很多人的无声崩溃都在说明,抑郁症,包括“微笑抑郁症”,不是一场简单的“感冒”,也绝不仅仅是情绪问题。

  “微笑抑郁症”该如何被治愈?笔者认为,这些尝试或许会起到一定效果:

  比如,正视“微笑抑郁症”,让患者不用活成一座“孤岛”。关注和理解“微笑抑郁症”患者,就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必要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因为他们所经历的困难,或许外人很难想象。

  网上有这样一个案例:英国一名16岁女孩,曾在一张纸条上写下“I’m fine”。但直到这个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孩因为抑郁症离世后,家人才发现,那张纸条倒过来看,写的其实是“help me”。

  事实上,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如今依然有不少人对抑郁症患者抱有偏见,甚至认为“乐观开朗”或是“爱笑”的人,不应该与“抑郁”有所牵扯。“微笑抑郁症”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偏见、误解与轻视。只有给予正视与重视,鼓励患者采用积极、正规、科学的治疗方式,才能帮助那些戴着“阳光面具”的人,走出“心灵孤岛”,回归日常。

  比如,学会接受、倾听和关注身边人,给他们更多支持。歌曲《光圈》的歌词写道:“一句振作,心就掉落黑洞;一句加油,心就蔓生更多愧疚;不要对我说抱歉,只要拥抱我久一点。”面对“微笑抑郁症”患者,我们也可以尝试不去评判他们的状态,而是“拥抱他们久一点”。

  眼下,已有不少人探索用戏剧表演的方式疗愈患者,也有人通过绘画、音乐、舞蹈、陶瓷手工创作等非语言方式,或是沉浸式疗愈艺术展览等,推动“艺术疗愈”,为受伤的心灵开出一张张“爱的药方”。

  就个体而言,对于沉重的心理负荷,该抛却时就要抛却,试着与自己的情绪和解。《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写道:有位深陷抑郁无法自拔的蛤蟆先生。作为“富二代”的他,从小到大都在绞尽脑汁期待别人的认可,但在众人眼中,他乖张浮夸又虚荣自大,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于是,蛤蟆先生抑郁了。

  在接受心理咨询后,蛤蟆先生逐渐认识到:与其取悦他人,不如取悦自己。正如有网友也这样鼓励患者:你那么好,请多在意一下自己的感受。对生活葆有好奇、热情和信念,就能看得到阴霾背后的阳光普照,听得见雷声隆隆后的鸟叫蝉鸣,尝得到生活中的悠然甘甜。

  而在《相约星期二》一书中,老师问米奇:“你能和你的心灵和平相处吗?”这个问题,我们同样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不能与自己的情绪和解,无论拥有得多或是少,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依然会产生痛苦和无意义感。不妨尝试与内心达成共识。当发觉自己正承受着难以消解的情绪时,也请勇敢地寻求专业帮助。

  “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现在这种痛苦不会永远持续。如果痛苦告诉你它会持续,是它在撒谎。其实痛苦是一笔债,可以用时间偿清。”

  在这里,笔者想把这段话送给所有受“微笑抑郁症”困扰的朋友。这本叫《活下去的理由》的书,作者是马特·海格,他也曾是一名抑郁症患者。而最终,他通过写作实现了自我救赎,他说,“时间会疗愈,隧道尽头真的有光,乌云背后也总有一线曙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