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理论学习的“登山路”怎么走

字体:
—2023—
07/26
09:50:03
2023-07-26 09:50:03 来源:浙江宣传

  热搜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个词条:“泰山会制服每一个嘴硬的人”,说的是有人用视频拍下了众人爬完泰山返程一幕,几乎所有人都东倒西歪、低头睡觉,让人忍俊不禁。

  泰山是五岳之首,从红门到玉皇顶,共有6000多级台阶,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决心,很难登顶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壮美风光。

  当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相信不少人有感,理论学习亦如“徒步登山”。说实话,理论读本相较小说、杂志等,读起来的确容易产生“爬坡”的疲惫感。但啃完一本“大部头”的快感,与登顶泰山的喜悦,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走好理论学习的“登山路”,看到别样精彩的风景呢?今天,就让我们去这条“登山路”上走一走。

  一

  《之江新语》中有一篇短论——《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以“三种境界”比拟理论学习的不同心境、不同阶段,把劝学的道理寄予晏殊、柳永、辛弃疾的优美词句中,意味深长:

  首先,理论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

  其次,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

  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延安时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等十几所干部学院陆续创立,许多党员干部沐浴在马克思主义的“阳光”“雨露”下,迅速成长,为日后我们党走向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要求全党学习马列著作。1962年,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讲道:“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他指出,我们还是要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

  时代变化、社会变迁,学习理论的“空气”应该更加浓厚。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尚能如饥似渴、不舍昼夜地“攻书”,那么今天,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奔跑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更应该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必需、一种责任,往深里学、往实里学、往心里学。

  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全党上下的学风和作风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理论的氛围日益浓厚、行动更加自觉。但也有一些同志反映,学如登山,难以行远。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各有不同。

  比如,因“山高水远”而畏难。在实际工作中,有小部分人刻板地认为,理论知识“高高在上”“晦涩难懂”,与实际工作有距离感,心里难免产生畏难情绪,要么逃避、拖延,要么兴致索然、神游“书”外,高山在前而不敢攀。

  其实,当下不少理论读本的笔法颇为生动活泼,像“之江轩”编写的理论读本《解码:“八八战略”为什么行》近期已出版发行,为解读“八八战略”提供了更有趣、更接地气的叙述方式。“登山”过程是艰辛的,但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迈开第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

  《解码:“八八战略”为什么行》

  比如,因“不得要领”而沮丧。“驴友祖师爷”徐霞客总结了一套“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的登山秘籍,踏遍无数山川奇峰。

  学习道路上没有“终南捷径”,但在学习方法上应该“多辟蹊径”,比如联系实际、矛盾分析、辩证对比、抓住重点、举一反三、思维导图等,用得对的话都是事半功倍的“内功心法”。想要提升理论水平,正确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同样重要。

  比如,因“走马观花”而浮躁。登顶时刻固然令人兴奋,但向上攀登的过程也同样是愉悦身心、增长见识的过程。悉心观察沿途的风景、深入了解周边的民俗,有品鉴、有感悟、有收获,才不算虚有此行。

  读理论书籍也一样,同样是方块字,如果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翻阅,厚厚的马克思主义原著从头翻到尾也只需几分钟,这就失去了阅读与思考的真义,这样虚浮的“攀登”不要也罢。

  比如,因“半路歇脚”而发懒。泰山山腰有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不少人喜欢在这里歇歇脚。但挑山工少有在此久留的,因为他们知道,腿“发懒”了,再上“十八盘”就难了。

  其实,理论学习也是一样,有时候想起来就学一学、学一阵子就放下,觉得有用的就学、觉得没用的就不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些都是“似学非学”的“懒病”使然,想学出真义就难上加难了。

  三

  那么,如何走好理论学习的“登山路”,真正让党的科学理论入脑又入心?笔者认为,以下三点缺一不可。

  首先是正心静读,把“厚的读薄,薄的读厚”。理论学习,仅用眼睛看、耳朵听是不够的,关键要入脑、要走心。需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需要深入学、持久学、反复学,唯有铢积寸累、日就月将,才能把书“读薄”又“读厚”。“读薄”,就是即便这本书是大部头,也能够抓住精髓,“读厚”,就是融会贯通、水到渠成,读出无尽言外韵味。

  据《人民日报》报道,1985年冬天,时任福建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结识了就读于厦门大学经济系的张宏樑。当听说经济系开了《资本论》原著课程时,习近平同志仔细询问:“学的是哪个版本?同学们都感兴趣吗?学起来是否吃力?知道为什么要开这门课吗?”张宏樑十分惊讶:“您怎么对《资本论》这么熟悉?”

  习近平同志说,自己下乡时在窑洞的煤油灯下通读过三遍《资本论》,记了很多本笔记,还读过几种不同译本,最喜欢厦大老师郭大力、王亚南的译本。他还分享了自己的研读体会:“学原理、读原著是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最佳方式,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最有效的方式。”“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

  其次是深思明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党的创新理论包含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方略,是科学的方法论,更是高远的思想境界。学理论显然不能停留在知字面、作注释上,更不能浅尝辄止、一知半解。要“挤”进去、“钻”进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所以然”想通透了,很多问题自然会豁然开朗,体悟到“所以必然”。

  延安时期,我们党在学理论上有一句生动的话,“吃小米饭,攻理论山”。所谓“攻理论山”,指的就是要拿出“攻山头”的精神,切实下一番苦功夫,掌握理论精髓、领悟真理力量。今天我们早已不用“吃小米饭”,但“攻理论山”的精神依旧宝贵。

  比如,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除了读懂其特性、意义,更要搞明白“两个结合”的理论基础、内在逻辑、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

  最后是践悟笃行,源于实践、扎根实践、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解释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党的创新理论并非来自坐而论道、凌空蹈虚,而是深耕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因此“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常常碰到“本领恐慌”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不能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今年是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八八战略”正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系统谋划,所作出的省域发展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与实践的集中体现,闪耀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

  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爬坡过坎、登高望远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每位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干好工作中、汇聚到推动发展上,走好这条“登山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之江轩”编写的理论读本《解码:“八八战略”为什么行》近期已出版发行,为解读“八八战略”提供了更有趣、更接地气的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