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体育电影要避开五个“雷区”

字体:
—2023—
07/31
09:14:34
2023-07-31 09:14:34 来源:浙江宣传

  这两天,亚运主题电影《热烈》正在热映。作为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闭幕影片,《热烈》第一次面向观众放映,便反响热烈。黄渤与王一博饰演的两代舞者的梦幻联动,用执着追梦的自信之光点燃了观者心中的炙热星火。而在今年杭州亚运会上,霹雳舞将首次作为比赛项目亮相,更让这部电影承载无数饱含期待的目光。

  纵观近年来的电影市场,《绝杀慕尼黑》《摔跤吧!爸爸》等体育电影均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人们为何喜爱体育电影?如何才能生产出更多优秀的体育电影?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一

  有人说,有三种“语言”是不分国界、全世界都通用的:音乐、电影和体育。而体育电影作为后两者的结合,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表达了全人类共通的情感与追求。体育电影的必杀技究竟何在?

  沉浸之技,观者不易游离。在一定的规则之下,体育本身便带给人非同寻常的视觉冲击力。相较于稍纵即逝的赛事转播,以自带悬念的强化设置为优势的体育电影在运镜、调度、后期等方面都增加了更加精心巧妙的设计、更多元丰富的摄制以及更流畅丝滑的剪辑,给观众们呈现出极致的视听效果。

  比如赛车电影《极速风流》中的追逐场面,飞溅的泥土、轰鸣的马达,其真实感给观众带来的刺激、炫目与冲击力不亚于《速度与激情》等动作大片。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亲身体验体育赛事的激烈现场,但电影将我们沉浸式地带入体育的世界。

  叙事之技,尽显艺术魅力。体育如人生,有跌宕起伏的悬念,有惨遭失利的挫折,有惊心动魄的意外,也有终成霸业的快意。当这些情绪被高度浓缩在短暂的一部电影之中,我们很难不为这样的戏剧叙事所吸引,为它产生的精神力量所激励。

  《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角经过父亲的严苛训练,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摔跤运动员,最终打破性别歧视、跳出阶级圈层,圆了自己和父亲的金牌梦。主人公为了目标与信仰而不断奋斗的经历建构与充实了拼搏的意义,释放出光芒四射的生命能量。当她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观众的神经被精准戳中,时代的脉搏被巧妙捕捉。

  共情之技,收获共鸣反馈。在体育电影中,体育的价值已不止于竞技输赢,比赛场景的精彩重现能牵引观众内心。比如,在新中国首部彩色体育电影《女篮5号》中,一对旧恋人在篮球队的链接之下得以再续前缘,这个关于误会与和解的故事,也浸染了理想主义的时代底色。

  无论何时何地,这些体育电影中除了刻画竞技舞台的奇景与险象,还讲好了一个个关于个人成长、亲情、爱情以及时代风云的故事。故事中的放弃与坚持、寻觅与收获、怀疑与信仰、冲突与和解,始终引导着观众不断从中汲取人生的能量。欢呼和喧嚣的爽感背后,是文化的反哺与共情。

  二

  中国体育电影发轫较早,可以从1934年的《体育皇后》算起。但此后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未尽如人意。我国体育电影“多折戟”的背后,究竟存在哪些“雷区”?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五个。

  剧情套路化。不少体育电影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物脸谱化、主题统一化、模式固定化的问题。叙事母题经常是“克服重重困难后实现梦想和超越自我”,没有深层次挖掘体育电影的价值和内涵,显得鸡汤味很重。有观众吐槽,10部体育电影中,有8部是励志片,还有2部是套着各式外壳的励志片。

  过度炒情怀。前有中国女排热血夺冠,后有国球乒乓绝地反击,他们都是国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相关题材的电影如上世纪80年代的《沙鸥》、2020年的《夺冠》都收获了好评。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为了情怀买单,可一可二不可三。如果情怀好用就反复用,回忆上头就反复涌上心头,只会让体育电影丢失创作灵魂。

  两头不讨巧。互联网及电视媒体对体育赛事的直接介入,加剧了体育电影的尴尬局面:不少体育迷认为,体育的魅力在于写实,觉得“看电影不如看比赛”,电影太假;而电影迷认为,体育电影太正太写实没意思,也不愿意看。这就导致一众体育电影落入俗套,要么打着体育的名义谈恋爱,要么借着体育的外壳拍喜剧,其实是避重就轻,依然没有解决“兼容”问题。

  拍摄门槛高。业界常有“丹青难写是精神,电影难拍是体育”的说法。体育电影确实“不好拍”。一方面,从写剧本、选主角到拍摄、剪辑,各环节的门槛很高,一个细节没扣好,便容易被批评为外行人拍内行事。另一方面,体育运动都有极强重复性,如何既拍出运动员的“台下十年功”,又不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保持电影的吸引力,这一点也很难。

  土壤不肥沃。体育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文化的土壤。我国是体育大国,但还不是体育强国,国民的体育消费习惯还远没有养成,很多人的体育“生涯”开始于上学,终结于毕业。体育活动游离于国人日常生活之外的情况仍未扭转,体育电影等体育衍生品依然小众,再加上影院排片率不高等问题,造成了体育电影“不敢拍、不想拍,拍不好、不叫座”。

  三

  体育电影的突破口在哪?让小众的体育题材变成备受观众期待的电影类型,需要各方努力。在笔者看来,“一花独放不是春”,打好振兴“三张牌”是关键所在。

  第一张牌是“生动”。艺术来源于生活,一部优秀影片往往需要一个精彩的故事蓝本。我们不缺感人的体育故事,但一张好牌的优势需要持牌人来发挥。最近热映的《八角笼中》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流露出电影人的体育热情。它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大山贫困儿童与命运抗争故事的深刻展现,这离不开导演对武术热爱的情结和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经历。

  另外,还要靠体育人的自我发掘。《夺冠》《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等大量体育电影,不光故事原型取材于真实事件,创作过程也有国家体育局和体育队的支持,剧中很多演员本身就是国家队的专业队员。

  第二张牌是“社会”。电影是造梦的艺术,体育是圆梦的舞台,要把圆梦的故事成功搬上银屏,需要各种力量的加持。首先,是体育人的责任,体育电影发挥了传播体育文化、发扬体育精神的重要作用,体育人有职责把更真实、更精彩的体育故事搬上银幕。其次,是创作者的情怀。电影主创对体育的热情,能让体育电影有更多创作激情,《女篮5号》的导演谢晋就是一个体育迷。最后,是投资人的关注。只有投资人感受到投资的价值,才能支持创作者一部接一部地拍好体育电影。

  第三张牌是“市场”。电影是高度市场化的文化产品。体育电影不能光靠贩卖体育情怀,符合电影市场规律的产品才能被大众接受。比如,励志故事是体育电影经久不衰的主题,但仅仅讲励志还不够。成功的体育电影更需要故事立意的多元,对人性进行深入地探讨,同时与多种类型充分结合。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在讲述足球运动的同时与喜剧完美结合,在嬉笑怒骂中也让人对金钱、荣誉、爱情有了更深思考。

  体育竞技的展现亦需专业化。电影《热烈》为了向观众更好地展现霹雳舞,直接选用了全国顶尖霹雳舞选手作为演职人员。电影制作要更有卖点。随着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观众的观影需求和对电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电影里的大制作、大投入层出不穷。明星选用、手法表现、观影体验等多种因素都能影响一部体育电影的最终票房。

  体育电影在其成长的征程上,依然道阻且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