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七君子”大案何以激起公愤

字体:
—2023—
08/25
08:19:46
2023-08-25 08:19:46 来源:浙江宣传

  在沈钧儒先生的故乡嘉兴,有一座沈钧儒纪念馆,馆内藏有他写给长子沈谦的一封家书。力透纸背的墨迹可以窥见当年沈钧儒心境的跌宕情状,洋洋洒洒4页纸,道不尽这位爱国民主人士胸中的悲愤与大义。

  沈钧儒狱中给沈谦的信

  这封家书写于1937年。而此前一年,震惊全国的“七君子”大案发生。

  1936年11月22日深夜,料峭寒冬,风潇雨晦。上海市警察局和租界巡捕房两扇铁门悄然洞开,警车鱼贯而出。不久后,以沈钧儒为首的七位爱国人士被戴上镣铐,羁押在冰冷的捕房中。在没有拘票的情况下,他们将被秘密送往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而等待他们的,是一场不公平的审判。

  那么,“七君子”案件因何而起?事件发生后,十万贤达签名营救,又是为何?

  

  1936年10月21日,上海万国公墓外,2万多名群众肃穆瞻仰着鲁迅的遗容。灵柩上覆盖着一面白色挽旗,三个黑色大字赫然醒目——“民族魂”。这是沈钧儒的手书。

  现场,沈钧儒致哀辞:“高尔基前几个月死了,死后由苏联政府替他国葬。现在,像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我们人民群众一致要求国葬,但政府不管。今天我们人民自己来葬,到的都是民众自己。这个,我想鲁迅先生一定很愿意!”

  话音刚落,台下群众激奋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汉奸!”

  当时的沈钧儒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发起人之一。1936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等爱国人士在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奔走呼号。

  然而,这一行为在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看来,正是勾结赤匪、妄倡人民阵线的行为,触犯了日本人的逆鳞;以“七君子”为代表的爱国者,成了两大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此后没多久,“恶魔”便找上了门。

  “七君子”

  “七君子”,何许人也?在当时,他们不仅是“救国会”的主要领导人,更是各界响当当的人物,除了领头人沈钧儒外,还有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资信业第一人”章乃器,我国近代民主运动先驱、“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王造时,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社会教育家李公朴,著名记者邹韬奋,著名律师沙千里及近代妇女权力运动先驱史良。

  这场国民党蓄意已久的阴谋,极尽构陷之能事,“宣传抗日”“危害民国”……不仅给“七君子”罗织了莫须有的“十大罪状”,更是多次“非法”延期拘禁。失去自由与尊严的铁窗生涯,七人熬了将近8个月之久。

  这期间,“七君子”始终坚持抗日救国立场,在狱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7年5月2日,狱中的沈钧儒写下了这封长长的家书,全信共1007个字,字里行间透露坚定的抗日决心:

  “我可以赌咒说:以后仍愿继续努力抗日工作,尤其愿在政府领导之下牺牲一切。不过如其要我认错悔过,那是无异杀我。宁可判罪入牢,不可自悔其人格也……”

  二

  1937年7月31日,“七君子”重获自由。在走出当时的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大门时,口号声、爆竹声、救亡歌曲声震耳欲聋,等候多时的家属和200余名民众为其欢呼。

  回溯整个“七君子”案,可以说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全方位大施救,国内与海外的很多正义之士发出了“爱国无罪!抗日无罪!”的呼声。

  舆论造势。“七君子”被捕后,宋庆龄以最快速度通过民主人士萨空了主编的《立报》披露了事发经过。此后,各大报刊纷纷抗议,如《大公报》刊发了由爱国律师团为“七君子”精心撰写的两万余字《答辩状》,剑指当局起诉书“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摧残法律之尊严,妄断历史之功罪”,逐条驳斥其中的构陷。

  为“七君子”辩护的众律师

  联合营救。北大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高喊着“救国无罪”的口号;宋庆龄与何香凝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自愿入狱与“七君子”同罪;爱因斯坦、罗曼·罗兰、罗素等海外知名人士也纷纷致电蒋介石,要求释放“七君子”……

  雄辩滔滔。1937年6月11日,“七君子”案开庭。沈钧儒代表“七君子”里应外合、舌战群儒,把狡黠的审判长驳得狼狈不堪。《长河秋歌七君子》一书中,还原了当时的审判情景。法官貌似关切地问:“你知道你们被共产党利用了么?”沈钧儒大义凛然地答道:“假使共产党利用我抗日,我甘愿被利用;并且不论谁利用我抗日,我都甘愿被他们为抗日而利用!”

  一场庭审,看似是国民党对“七君子”的审讯,实则是爱国人士对独裁政治的道义审判。

  沈钧儒晚年

  

  有些人、有些事,注定一直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中。

  英国教授马丁曾说,中国人可怕的是把“团结”刻到了骨子里。“七君子”的成功获救,为后人书写了“中国式团结”的壮丽诗篇,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毅,是万众一心、风雨同舟的决心,是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凛然。

  “中国式团结”,亦如宝刀锋芒,越铸越坚韧。比如,面对外侮,我们并肩战斗,用热血荡涤了民族的屈辱;抗击疫情时,同心同德,打赢了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从“七君子”身上,我们看到了“抗战精神”的生动注脚。

  比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比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狱中,“七君子”每人写下了一段慷慨激昂的“绝命词”,更商议好“有罪大家有罪,无罪大家无罪。羁押大家羁押,释放大家释放”,字字句句,令人动容。

  文物不语,精神长存。如今,每当我们走进沈钧儒纪念馆,一件件档案再现峥嵘岁月,也让我们一次次感悟到铁骨铮铮的英雄本色。

  【档案资料】

  1937年5月2日,狱中的沈钧儒给长子沈谦写下了一封长长的家书,家书共4页,长方形纸,行书竖写,现珍藏于沈钧儒纪念馆中,为国家一级文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王志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