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家门口的服务该如何“嵌入”

字体:
—2023—
12/05
10:11:36
2023-12-05 10:11:36 来源:浙江宣传

  当前,我国6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在社区。在家门口就能充分享受到便捷的服务,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而很多人的这个愿望,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和高度重视。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我国将优先在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中,选择50个左右试点城市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群众最需要什么、市场最缺什么,就重点建设和发展什么。消息一出,反响强烈。

  我们常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建设嵌入式服务设施有怎样的意义?又该如何通过建设嵌入式服务设施把服务真正送到群众家门口?想清楚这些问题,这项为民的实事才能办得更实。

  杭州篮球公园位于拱墅区文晖街道胜利社区德胜路与石桥路交叉口西南侧 图源 “浙江体育”微信公众号

  

  顾名思义,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就是灵活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在闲置、废弃的空间里建设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体育健身、儿童游憩等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服务。

  实际上,嵌入式服务设施在一些城市早有探索。比如,杭州抓住筹办亚运会亚残运会契机,建了一大批老百姓家门口的服务设施,去屋顶打球,到桥底健身,已经成为新的时尚趋势。再如,上海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让社区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老有所养”;深圳光明区启用创新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养老、托育、职业培训、助餐等服务。

  所以这项政策的出台,不是一时起意,而是拥有扎实的实践探索基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其一:用好方寸之地,缓解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足的问题。我国人口规模巨大但城市空间稀缺的客观现实,是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面临的一大挑战。据统计,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体育设施面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缺。

  尤其是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有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平均约75%的时间在居民社区中度过。这样一来,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期待与需求也水涨船高。一个城市的面积就这么大,既要保证住房等用地“刚需”,又要留足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而嵌入式服务设施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推动缓解这一供需矛盾。

  其二:改善居民体验,破解公共服务成本高、不够方便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城市都配备了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但这些设施一般主要分布在市中心或者几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对有的居民来说距离远、停车难,茶余饭后去走走看看的欲望被“不方便”“不划算”消减,获得感也大打折扣。

  针对这一问题,嵌入式服务设施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力图让每一项服务都“触手可及”。家门口有托育所、楼底下有老年活动中心,这些都可以是布局的目标,旨在打通服务到家的“最后一公里”。

  其三,建立熟人圈子,破解城市居民对社区归属感不强的问题。身处城市,人们每天忙着为生计奔波,社会“原子化”的现象日益凸显,邻居之间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特别是外来务工的“新XX人”,游离于社区之外,住处好比旅馆,孤独感和割裂感成为他们融入城市的一大障碍。

  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大大增加了人们与附近同年龄、同喜好人群的交流机会,有助于找到各种“搭子”、建立熟人圈子、增进邻里感情。

桐乡老年食堂

  二

  基层的情况纷繁复杂,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重在指引方向、明确要求,不可能面面俱到。实践中,这些设施嵌在哪里、嵌入什么、怎么嵌,还需要地方政府动一番脑筋,拿出“绣花”功夫抓落实。

  摸清实际需求,切忌“想当然”。老百姓缺的是什么?每个区块的答案都不一样,当地政府心里应该最有数。弄清楚社区设施底数和短板,优先针对“一老一小”等提供急需紧缺服务,因地制宜去规划和建设,才能让嵌入式服务设施发挥最大的价值。

  比如,现在我国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截至2022年,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而老年人往往集聚在老小区,所以对这些地方,我们应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养老方面。像近些年一些地方兴起的“老年食堂”广受欢迎,因为它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问题。

  兼顾不同群体,不能“一刀切”。同一个社区中,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等群体的需求不同,可能还会有矛盾冲突。在空间、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居民需求冲突,需要精准把脉,不能顾此失彼,最好对不同群体的诉求都要有所回应。

  不仅如此,即便是同一个场地,也要想办法进行综合设置、复合利用、错时使用。比如,白天可以是老年活动中心,傍晚可以是托育教室,晚上可以是书吧、咖啡吧,努力实现“一举多得”“众口能调”。

  主打一个方便,少些“中阻梗”。嵌入式服务设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便民”。离开了这一点,它就没有多少存在价值和必要。尽可能把开放的时间、体验的方式做到最大最优,而不要人为设置一些门槛,让人“临渊羡鱼”。

  嵌入式服务设施能不能建在居民的心坎上,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契合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特征。现在很多人的业余时间都比较碎片化,尽可能建得离老百姓近一点,让大家“放下筷子就想去”“走几步路就能到”,这也很有必要。

上海嘉定区一社区“宝宝屋” 图源 “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建设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接下来的几年,如何推动这项政策精准落地,真正惠及一方百姓,将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时代考题。

  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落实过程中需要算好政治、经济、民生“三本账”,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不要轰轰烈烈地“堆盆景”,不要一执行起来就变形走样。畅通反馈机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及时补充,特别是建得好不好、有没有“嵌”到心坎上,要让大家来评价,老百姓的口碑、设施的人气都是很直观的“打分”。

  嵌入式服务设施要有“生命力”,前提是确保它的高品质。政府部门既要“扶上马”,优化前期的选址规划、空间布局、资源整合,也要“送一程”,让后续的服务不掉链子、不失品质。建成后如何运营、谁来管理?政府、社区、企业、居民各个层面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才能办得长久?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难点,需要各地加快探索创新。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既要有星罗棋布“接地气”的嵌入式服务设施,也要有在精不在多、显得“高大上”的大规模服务设施。建设嵌入式服务设施的初衷,是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是补缺不是替代,不能因此停滞或者迟缓常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步伐。只有两者定位明确、各司其职,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城市生活的期待。

  政策事关方向,落实决定成败。总而言之,要把“好经念好”,真正让嵌入式服务设施嵌进亿万百姓的心坎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