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国产‘三蹦子’在国外街头走红”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中,国产“三蹦子”引来了老外们的强势围观,大家纷纷惊呼“太酷了”的同时还不忘要链接。
据报道,今年元旦以来,美国本土消费者从各电商平台下单“三蹦子”的数量持续猛增。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除了新近热起来的美国三轮车定制市场,他们每年生产的二轮、三轮电动车总量中有二至四成会走出国门,产品远销欧洲、南美、中东、非洲等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那么,“不起眼”的国产三轮车何以能在海外爆火?这对于国货出海又带来哪些启示?
一
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三轮摩托车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乃至运输工具,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在欧美地区也十分受宠。实用、拉风,这是国产“三蹦子”能够在美国爆火的两个关键词。
一方面,这种三轮车灵活、便捷,尤其在交通拥挤的城市中,往往能发挥出独特优势,为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独特的“倒车,请注意!”的魔性语音提示很让人上头,在新鲜感、好奇心以及人有我无的稀罕心理加持下,骑车的人自然而然成为了整条街“最靓的仔”。
以往是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在海外销售火爆,如今一系列国货纷纷选择出海征战。他们走红海外,意味着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对世界市场深度融入。
以出行行业为例,去年是中国两轮车、新能源汽车的高光时刻。随着东南亚地区出台油改电减排政策、欧美日兴起E-bike风潮,中国两轮车出口数量一路狂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出口491万辆,比上年增长57.9%,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工业重要增长点,产销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再如,去年年底,有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过去12个月,中国咖啡品牌在全球的门店总量首次超越美国,以4.97万家的数量跃居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品牌咖啡店市场。
事实上,近年来,除了大家熟知的中国手机、中国小家电、中国高铁在海外凭硬核实力“圈粉”外,中国茶饮、中国美妆、中国智能家居等产品,成为中国出海“新势力”代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在海外备受青睐。据统计,去年前三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合计出口同比增长41.7%。
由中国电建华东院承建的阿曼最大可再生能源项目——阿曼益贝利光伏项目 图源:“浙商中心”微信公众号
二
“新三样”驰骋海外、脱颖而出,而“老三样”也没有黯然退场,它们向着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焕发着勃勃生机......国货批量出海,凭什么“圈粉”海外消费者?
超强性价比。具备运输功能的国产三轮车与欧洲城市狭窄的街头、欧美农村地区的大农场有着很强的适配度,人们可以骑着三轮车送快递,也可以在农场运果蔬。两轮车、三轮车、E-bike等近年来之所以迅速走红,正是因其价格实在又很实用。对于很多欧美国家消费者而言,不是本国产品买不起,而是中国产品更有性价比。品质高、体验好、服务优的产品,怎能不吸引人?
用产品说话。海外市场虽然有着广阔前景,但不免充斥着暗流和挑战。从加工贸易到技术、品牌的“出海”,如今国货有着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也早已摆脱了对低端制造的依赖,实现了品质出海、品牌出海。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整车厂从中国市场到欧洲市场的出口量在20万辆左右,到2025年规模将超过60万辆。上汽、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口优势明显,重要原因是它们的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甚至在智能技术等方面超过了合资品牌,彰显了不俗的竞争力。
引流新渠道。酒香也怕巷子深,优质的中国货要在海外推广,也需要创新更多跨境电商推广新渠道。比如,拼多多旗下的Temu、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 Shop、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AliExpress)等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海外线上购物平台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乘着这一东风,不少国货纷纷借船出海,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触达海外消费者。
江苏连云港港东方港务分公司码头,滚装轮在装载出口汽车 图源:新华社
三
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走红。国货在海外频频出圈,背后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值得好好总结。
比如,用好“信息差”。各国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特征、审美标准、消费习惯、商业准则、法律规章等各不相同,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更要善于将短期的市场刺激和长期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在不同的信息语境下挖掘产品的深层价值。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海外或许就变成了新、奇、特。
比如,军大衣、回力鞋等在海外掀起的怀旧潮流,就隐藏在审美差异中;老干妈的回味无穷,则隐藏在饮食差异中。如果国货能够找准并用好这些差异,发现潜藏的价值和机遇,“蓝海”将足够广阔。
再如,审视“新价值”。曾经很多人习惯把国外商品称为“洋货”,甚至还出现了“只有洋货才是好货”的偏见。如今不少国货在海外爆火,站上C位,也提醒我们重新打量身边这些优秀国货的“新价值”。
从中国的车、手机,到中国的线上购物平台,再到中国的网络文学、网络短剧,中国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实力“圈粉”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背后既有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创新,更有普遍的情感认同和文化共鸣。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运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事,让鲜活、多元、立体的中国形象更丰满,也让更多的海外朋友认识、理解并认同中国品牌、中国文化。
再比如,练好“弄潮功”。持续积攒实力,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以不变应万变。海外市场虽大,但当前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国货“出海”步伐必然是机会与挑战交织,亟需在风浪中提升弄潮的本领。一方面,“老三样”也好,“新三样”也罢,都要注重“品质”二字,在研发、生产和品牌端建好更坚固的“护城河”,延长价值链;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创新文章,通过产品改造提升与制定品牌策略,生产出高品质、符合市场需求和潮流趋势的产品。
曾几何时,有人热衷在网上海淘“外国货”,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外网友热衷反向海淘“中国货”。当更多的产品走出国门、走红卖爆,我们可以自信地@海外消费者:亲,记得给五星好评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