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戏台“有戏”

字体:
—2024—
02/21
09:40:59
2024-02-21 09:40:59 来源:浙江宣传

  听曲看戏,无疑是一些人正月里必备的仪式感。“出将”门前帘儿轻轻一挑,淡施粉墨的演员款款登台,水袖轻舞,顾盼生辉;台下观众则看得如痴如醉,共情于戏曲人物的爱恨嗔痴。

  悠悠古戏台,演绎着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也安放着百姓对生活美满和国泰民安的期许。历经沉浮兴衰,古戏台弦歌不断。今天,让我们再次聆听戏里春秋,品味那唱不尽的千年风雅。

1.jpg

  刚刚过去的春节,越剧演员在天一阁秦氏支祠的百年戏台表演经典越剧折子戏 图源:甬派客户端

  一

  美轮美奂的古戏台,闪耀着中华审美的风华。它诉说着梨园春秋的当年盛景,也传递着独具匠心的建筑记忆。

  宋金时期,异彩纷呈的戏曲,催生出了多姿多彩的古戏台。在浙江的宗祠、庙宇、会馆里,甚至水边桥畔都有戏台,很多地方一村就有一两座戏台。仅宁波宁海一地,目前仍保存有120多座古戏台,被誉为“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足见当地百姓对传统戏曲的热爱。

  戏台虽小,却融木雕、砖雕、彩绘、髹漆、书法等艺术形式于一身,细细品读,如同翻阅一本记载古代建筑艺术的“立体书”。目之所及,皆是精湛的建筑工艺、华丽的装饰技艺以及别具神韵的楹联美学等。

  要说古戏台尤为吸睛之处,当数有着“最美天花板”之称的藻井。其多用精巧的木构件精密有序地榫接而成,还有着独特的聚音扩音功能,可实现“绕梁三日”的音响效果。比如,宁海岙胡村胡氏宗祠古戏台就盛名在外,其藻井用十六个龙头状坐斗堆叠向上,层层盘旋,恍若十六条金龙在漩涡中飞腾舞动。这座古戏台还罕见地并排建有三个藻井,格外恢弘。

  古戏台的装饰工艺也可谓精彩绝伦。从屋脊到梁枋,再到花板,精雕细刻,丹青重彩,令人目不暇接。在绍兴东安村,滨水而筑的古戏台,歇山顶翼角飞翘,极具江南建筑的轻灵神韵;温州苍南的碗窑三官庙古戏台,则用彩漆画满了许仙、白素贞等戏曲人物,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在能工巧匠的镌刻之下,转瞬即逝的戏曲之美被定格了下来。

  戏台上的楹联,通常由本地有名望的文人精心撰写,往往妙趣横生,寓意深刻。“一枝花开向牡丹亭,沉醉东风情不断;四声猿惊回蝴蝶梦,浩歌明月想当然。”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杂剧、传奇名称,在宁海崇兴庙戏台被独具匠心地联成了楹联。优美的戏联,更为古戏台增添了几许文雅诗心。

  从简陋到华美、从质朴到精致,古戏台在漫长历史中历经多次“变身”。穿越千年留存至今,它仍散发着独特的东方气韵。

1.jpg

  象山石浦城隍庙戏台藻井 图源:“文化象山”微信公众号

  二

  鲁迅先生在《社戏》中如此描述儿时在外婆家划船看戏的场景:“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遍布乡野的古戏台,将祭祖的庄严盛大,民俗的喧腾欢闹,笙歌的美妙悠扬一一浓缩其中,汇成了不褪色的生活记忆。

  它聚合了乡村的“烟火气”。明代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了正月里绍兴万人空巷看“灯头戏”的风俗:“串《磨房》《撇池》《送子》《出猎》四出。科诨曲白,妙入筋髓,又复叫绝。”

  除了春节、元宵、重阳等节令,在庆贺寿辰、修谱、建庙、丰收等好日子,很多农村也会请戏班来演出。像每年正月,在宁海强蛟峡山村,红弦翠袖,金鼓喧天,《赶花船》《龙女出海》等戏曲,在古戏台上一出接一出,连演数日。生活的甘苦,在婉转的唱腔中得以抚慰,一年的辛劳,被戏台的热腾气氛所拥抱。

  它也缠绵着世间的“人情味”。舞动的水袖,和底下观众的心事里,都暗藏着千转百回的柔情。《长生殿》里杨贵妃与唐明皇在月宫得以朝暮相随,《梁祝》里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相守相依,台上的爱恨情仇,时常牵动台下观众们的情感涟漪。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在这方小戏台上被演绎得活灵活现、有情有味。

  有专家曾有过饶有趣味的描写:(旧时戏台)厢楼里男女分开,正好相亲,所以有一厢情愿的说法。只要红娘上戏台一唱“他每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相投。夫人得好休,便好休”,庙宇和祠堂便立刻成了人情味浓郁的地方。

1.jpg

  宁波宁海的古戏台上表演“平调耍牙”

  三

  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宝贵遗存,古戏台跨越岁月的长河,传递道德之光和人文之美,凝结成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记忆。

  古戏台,千百年来占据了很多民间文化娱乐的C位,也是地域文化重要的传播平台之一。在一代代戏班子的奔走演出下,古戏台见证着许多戏曲剧种的演变与融合。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经由戏曲的演绎和民众的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即便是大字不识的村民,通过看戏也能对历代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的故事如数家珍。

  戏曲声声之间,忠孝节义从台上传到台下,戏中的道义逐步成为戏外普遍持守的道德准则。“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唱的是怒发冲冠的岳飞精忠报国的铮铮风骨;“国有事忠良将怎能得安”,唱的是枕戈眠月、舍生忘死的杨家将......台上演的故事生生不息,震撼着观众的心灵,砥砺着大众的志节,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古戏台联通古今,汇聚历史云烟和人世弦歌,这不仅仅是一方乡土记忆,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许多饱经沧桑的古戏台,在被守护中不断实现活态传承,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新国潮”。

1.jpg

  戏曲节目《角儿来了》中,温州永嘉古戏台上呈现永嘉昆曲 图源:“央视文艺”微信公众号

  如今,在南戏故里温州,一轮轮的南戏演出季在古戏台不断上演,融合年轻化元素推陈出新,让一出“老戏”变成“好戏”;宁波天一阁的秦氏支祠百年古戏台,经过修缮在今年春节重新亮相,续奏雅音,让游客感受清丽婉约的江南腔调。

  小小古戏台,像是一个浓缩了人文历史、灿烂艺术和绚丽民俗的文化展台,每一处都有着丰盈的故事,成为中华文明在漫长岁月里温情的守望。当台上咿呀唱响,我们仿佛可以听到从历史深处传来的精神回响。

  “元宵演剧到春残,乘兴何妨日日看。”这个火红的正月里,不妨乘着雅兴,且听一听丝竹歌吹,看一看霓裳舞袖,在余音绕梁中感受古戏台历久弥新的魅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