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以毕业为名再出发

字体:
—2024—
06/11
21:05:28
2024-06-11 21:05:28 来源:浙江宣传 之江轩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每一年盛夏,每一代人嘴里哼的毕业歌或许不一样,但内心的五味杂陈一定十分相似。

  有人说,对毕业的实感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那些瞬间,是拍毕业照时,和“321”一起抛向空中的学士帽;是和老师同学们吃散伙饭时,借着酒意说出的心里话;是毕业典礼上,校长和教授们的一句句叮咛;是默不作声收拾完行李,拉着箱子离开学校时,忍不住再回首的那一幕……

  我们为何不舍毕业?它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意味着什么?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应届毕业生在校园里拍照留念 图源:新华社

  一

  总以为分别还很遥远,但真正要挥挥手作别时,才发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一个转身之间,各种思绪涌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

  有修成正果的甜。上大学这几年,早起到图书馆占过座,也听到过闭馆时响起的铃声,和同学为了完成某个项目通宵达旦,也曾因为难题冥思苦想怪自己“技不如人”,还曾为一篇小论文搜肠刮肚“抓秃”了头发,或是为实验进展不顺利时不时担惊受怕……而如今,这一切付出换来一句“答辩顺利通过”。抛起学士帽的那一刻,方觉轻舟已过万重山。

  有再会无期的涩。生命的列车不停歇,每一个旅人也终究只能陪伴我们一段旅程。大学期间,我们早已和舍友结下了嬉笑调侃、互相带饭的默契,习惯了在社团组织的温馨小家和“战友们”一起熬夜奋斗的场景。但毕业季是一个告别的句点,寓意着要和原有学习生活来一次“剥离”,这种阵痛难免令我们有些苦涩与不舍。

  有前程各异的惶。曾经在校园一起轧马路的同学挚友,或将升学继续深造,或打算去一二线城市当起“打工人”,也有人将回到老家过上外人眼中“安稳的生活”。此时,有的人早已尘埃落定期待大显身手,对新生活充满憧憬与欢喜;有的人却还在焦虑挣扎,理想的Offer迟迟未见落地。初见时,大家都是清一色的“生瓜蛋子”,而经过在校几年,每个人炼出的“成色”有所不一,未来的境况也各不相同。

  还有初入社会的恐。当我们提着行李箱走出校门,再也没有辅导员和老师的嘘寒问暖。很多人长大的瞬间,是在和中介唇枪舌剑后也只舍得租下一个小单间,是在和HR“大战三百回合”谈定的薪资却不及预期,还可能是在领导同事面前犯错翻车来一次“社死”……投身至社会这所“大学校”,一些不确定性将扑面而来,惶恐在所难免。

  温州医科大学2024届毕业典礼举行 图源:“温州医科大学”微信公众号

  二

  此时此刻,当我们的双脚踩在毕业这个节点上,或许未必看得清楚它到底预示着什么。但当我们放眼整个生命历程时,就可以一窥它在人生进度条上将打下什么样的烙印。

  毕业,是懂得“求诸己”的成人礼。18岁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人成年的标志,但那只是起步。毕业,这场盛大的仪式,更是我们滚烫人生的又一个标志性临界点。有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致辞中勉励毕业生要思考几个永恒的问题: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几个经典之问,警醒每一位即将踏入社会的成人明确定位、锁定目标、矢志奋斗。毕竟,所谓成人,是一个人生阶段,是我们一步步发现自我、反思自我,不断完善人格和取得进步的过程。

  毕业,是和学生思维的断舍离。年幼时我们有父母言传身教,长大后有老师耳提面命,生活学习所需样样“喂”到嘴边,社会对学生群体也十分包容。久而久之,很多人习惯了“被动填鸭式”的学习模式。而毕业意味着对这种学生思维的强行戒断,在“社会大学”,我们需要转换思维,更加主动去争取、自主去学习,拥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冲劲拼劲,才能挣出一片天地。同时,也要更清楚地认识到做一件事情将带来的收益和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毕业,是把青春打包开启新业。毕业之前一个人的优秀与否,大多取决于学校教育划定的统一标尺。而进入社会以后,人生将更加多彩斑斓,广阔天地,任君选择,赛道并不由谁而定。不必害怕试错和成本沉没,这是年轻的资本。我们的目光也不再局限于一个校园,更将放眼整个社会。我们的未来不仅与民族伟大复兴同呼吸,也与世界百年变局共命运。在亲身实践中,我们将寻找到值得奋斗终身的事业。

  大学生创意毕业照 图源:“教育之江”微信公众号

  三

  既然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就不妨用更加昂扬的姿态奔赴下一场山海。哪怕此时“浩荡离愁白日斜”,也要有“吟鞭东指即天涯”的蓬勃志气。

  莫愁前路无知己。走出校园后,同事之间的关系还能否像大学同学一样纯粹?在社会上能不能找到那么多好朋友、“铁哥们”?一些人或许有过这样那样的担心,这些问题也未必都有标准答案。但可以相信的是,人生何处不相逢,一期一会都值得珍贵。李白、高适、白居易,他们的许多名篇都诞生于和挚友的离别。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再出发时也总会遇到志同道合、倾盖如故的朋友。只要自己的步子迈得足够坚定,自信大胆地向前跑去,何愁前路无知己,只管磨蹄奔千里。

  路漫漫其修远兮。很多毕业生说,“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学校时没有多认真听几节课,没能好好泡一泡图书馆”。一些高校也会为毕业生准备“最后一课”。但更多的道理,需要在生活中去学习践行。往后每一次棘手的挑战、每一次从头开始的业务,都是学习的绝佳机会。

  下班后给自己留读几页书的时间,周末和朋友一起去夜校吹拉弹唱,业余时偷偷考个证“惊艳所有人”……将学习作为一种嵌入日常的习惯,人生这所学校,永远不用毕业。

  何妨吟啸且徐行。当我们走出“象牙塔”,将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社会在加速前进,工作有点卷,节奏有点快,自己的事业可能不如想象中美好,甚至大家也会偶尔自嘲成了“社会边角料”。但正如东坡先生所说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哪怕关关难过也要关关过,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即使只有竹杖芒鞋,只要笃定目标去努力,就能搏击风雨、笑傲人生。

  离校时,看似青春至此落笔,可青春之热血从未离去,它在你在我,在蓦然回首的凤凰花开路口,在朝气蓬勃的今后,在日日新的中国。以毕业为名再出发,带上毕业行囊奔赴新征程,任一蓑烟雨,我辈亦可乘风破浪。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相关阅读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