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有一种硬气叫方孝孺

字体:
—2024—
06/30
14:50:17
2024-06-30 14:50:17 来源:浙江宣传

  都说江南婉约,其实江南出过不少硬气的文人。

  身为明代建文帝的“首席智囊”,方孝孺不论文章人品,均是当时不少文人士大夫争相效仿学习的。不过,他被大家铭记的另一点,是其以“诛十族奈我何”的硬气决绝殉道的事迹。

  习近平同志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署名文章中提到,方孝孺“刚正不阿,以身殉国”。还有学者评价,方孝孺的事迹书写了江南文化中刚强勇猛的壮美篇章。那么,一代大儒方孝孺的人格“硬度”是如何炼成的?

  方孝孺像

  

  方孝孺有多硬气?他敢“硬刚”皇帝,以死来成就自己心中的道义。

  公元1402年,靖难之役最终以朱棣功成而告终。至此,大明王朝第三位帝王登上历史舞台。新王登基,急需天下人归心。朱棣想让被誉为“天下读书种子”的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没想到,方孝孺当廷疾书“燕贼篡位”四字,随即愤然投笔于地,凛然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朱棣大怒,将方孝孺凌迟处死,又下令诛杀其十族,甚至连毫无血缘关系的门生也不放过。他两个年幼的女儿,也“相与连袂投桥水死”。

  方孝孺做出这样的悲壮决定,并非偶然。早在18岁时,他就提出了“正统论”,对君主的合法性问题进行阐释,主张“贤者得民心,得民心,民斯尊之矣”。他认为,一个君主是否符合正统,由大多数百姓说了算。建文帝时,他被召为翰林侍讲、翰林学士,讨伐燕王的檄文诏书也多出自他手。

  而当耿直端正的他面对残暴权力时,毅然选择杀身成仁。方孝孺赴死时,年仅46岁。后人称他“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曾说,方孝孺绝不是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所说的愚忠,而是“以九死成就一个是,完天下万世之责”。黄宗羲所说的“是”,就是方孝孺所秉持的道义。他以“择义在我,圣亦可企”的刚猛告诉世人,读书人哪怕身死也要捍卫心中之大义。

  方孝孺《松石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点赞”方孝孺的文章纵横豪放,“盖其志在于驾轶汉唐,锐复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气,发扬蹈厉,时露于笔墨之间”。文如其人,那么,方孝孺的硬气从何而来?笔者以为,这主要源于他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和为斯民谋的推崇。

  年少时,儒家思想就浸润着他。方孝孺出生在宁海一个官吏之家,儒学氛围浓厚。然而他身处的时代动荡不安,幼年时适逢元末明初天下大乱,少年时又屡遭家庭变故。“盖二十而丁三艰”的他虽命途多舛,却始终没有放弃求知明理之路。

  他读书之初,就仰慕古人之道。方孝孺曾回忆:“某六七岁时,初入学读书,见书册中载圣贤名字,或圣贤良相将形貌,即有愿学之心。”他手不释卷,每天读的书叠起来要达到一寸厚。他6岁就能作出“等闲识得东风面,卧看白云初起时”;《古文观止》里所选18篇明代文论中,方孝孺就独独占了2篇,一是《深虑论》,二是《豫让论》。

  文以明道,在他身上有着集中体现。除了读书求知以外,方孝孺更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志在治理天下、为斯民谋。

  比如,他在《深虑论》中提出,“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年仅18岁的他,以历代兴亡史实警示当下,提出治国方略。在当时就有如此视野和胸襟,得益于他不断求索。

  30岁左右,方孝孺就在读书人中被公认为士林领袖,所作文论被同辈读书人所推崇,大家争相传诵。明“开国文臣之首”宋濂非常欣赏方孝孺,赞其“岂知万毛牛,难媲一角麟……岂意瓦砾中,获此席上珍”。

  在方孝孺的《君职》《治要》等不少作品中,也可窥见儒家学术思想和仁义治国的政治主张。有论者认为,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中体现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也受到方孝孺政治思想的影响。

  正是对儒家思想的价值笃定,使得方孝孺的硬气不仅流露在笔端,也体现在敢于直言进谏。比如当父亲方克勤、老师宋濂皆受大案牵连而死时,他敢于秉笔书写“故天之立君,所以为民,非使其民奉乎君也”。

  位于宁海县大佳何镇的方孝孺纪念馆

  

  无论是身处学术昌盛的繁华京师,还是在环境艰苦的汉中,方孝孺始终践行着他觉得作为一名士大夫该坚守的人生志向。

  在他眼中,读书人的气节是最重要的,提出“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国家可使数十年无才智之士,而不可一日无气节之臣。”尽管在方孝孺的一生中,真正参政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但他勇于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在建文新朝中主持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实施仁政。

  在明朝,方孝孺的“痕迹”被统治者大规模抹去,然而,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其视为精神榜样。江南一批忠义之士挺身而出,或收遗骸、佑遗孤以慰忠魂,或藏遗著、辑轶文以弘正学,汤显祖还带头修起了方孝孺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纪念方孝孺。

  正所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纵观方孝孺的一生,无论从文还是从政,始终追随理想道义,他的铮铮铁骨为当时的政坛注入了一股清流,也影响了后人,在数百年间滋养了诸多心怀理想、磊落挺拔的有识之士。明末思想家刘宗周说:“方先生死事,距今二百五十年,而凛凛生气,愈传愈远。”鲁迅先生在文章书信中也多次提到方孝孺的“硬骨头”,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更是称方孝孺与柔石皆有“硬气”。

  人们常说江南是柔和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其实江南的历史上也不乏独特的倔强、刚毅的硬气。江南有小桥流水,也有山海雄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600多年后的今天,方孝孺在家乡宁海手植的几株刺柏依然傲然屹立丘冈,虬劲苍翠、生气蓬勃。方孝孺的壮烈之举仍被不断传颂。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