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浙江”这两个字,就与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紧紧相连,如大江东流,如群鸟入林。昨天举行的浙江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发出慷慨之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如果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画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那么这次省委全会则拿出了浙江省域发展的“施工图”“路线图”。前行路上,如何更浙江?何以最浙江?唯有改革。
杭州富春江锚地停满货船,场面壮观见证水运繁忙。图源:IC PHOTO
一
为什么要改革?答案蕴藏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中华文化基因中,也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回望浙江之路,发展最大的红利是改革,最强的动力也是改革。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在论及浙江一些地方的做法时就指出,用“倒逼”之“苦”换来发展之“甜”,争取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飞跃。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推进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更深层次矛盾、更复杂问题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躲不开也绕不过。对“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浙江来说,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既有共性的,也有区域性的,还有率先冒出来的,亟需我们先行探索、抓紧破题,努力为全国“打个样”。
省委全会立足改革新阶段、需求新变化、事业新要求,提出“浙江方案”,既是中央精神的对标对表,也是破题解题的“浙江作答”。比如全会强调,突出谋划好具有很强整体带动效应、突破引领效应、创新示范效应的攻坚性改革。相信改革的广度和力度、数量和含金量,都会非同一般。
改革从来不是浪漫主义的“锦上绣花”,而是一场现实主义的“破茧成蝶”。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阵痛,但长痛不如短痛。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因怕阵痛而停足,必须有决心有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纵深。
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效果图。图源:潮新闻
二
“世界大,抲只鹅;世界小,抲只鸟。”一首宁波民谣,用通俗的语言传递了浙江人熟知的道理,坐在“小世界”里坐井观天,顶多也就得些“小鸟”,而打破原有局限、走向大千世界,就有机会获得一只只“大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于改革开放先行的浙江而言,无疑是走向更大世界的机遇,也是勇挑攻坚克难的使命。置身又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应该怎么看?
省委全会强调,突出战略目标引领,构建“再突破、再提升、再上新台阶”的目标体系,到2035年实现“三个再”“五个更”的奋斗目标,在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度型开放等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在民营经济、绿色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新的大幅度提升,推动经济总量、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等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一个大跃升,实现更充分、更全面、更先进、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这其中,蕴含着浙江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期待,也彰显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时代担当。
“再突破”,意味着要攻坚克难。浙江发展存在的短板弱项,面临的关键领域,需要我们敢于攻坚克难,拿出真刀实枪的改革举措,把短板拉长,把弱项补齐。就拿科技创新来说,尽管这些年来,浙江坚持创新引领抓转型,聚焦突破性创新,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四,但是在基础研究、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仍然需要继续发力,打通体制机制堵点,努力构建全面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生态。
“再提升”,意味着要永不懈怠。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在民营经济、绿色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已经形成优势。像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然而,昨天有优势不意味着今天有优势,今天有优势也不意味着永远有优势。我们只有保持忧患意识,顺应时代变化,继续放大优势、再造优势、增创优势,优势才能始终在我。
“再上新台阶”,意味着要持续升级。过去十年,浙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5个万亿台阶,去年突破了8万亿元。去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11元,连续39年居各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1年呈缩小态势。伴随着深入实施民生实事,强化民生保障,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改善。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让老百姓拥有更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还需要我们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努力站上更高的台阶。
“五个更”是形容词,更是动词。好了还要更好,永不满足永不止步,勇立潮头勇争一流,把各方力量调动起来,拧成一股绳,焕发改革激情,用行动书写改革新故事,发展的成色才会越来越足。
杭州一公司自动化轮胎生产线。图源:新华社
三
守根脉、作示范的政治使命,闯新路、勇开拓的战略使命,攻难关、挑大梁的发展使命,促共富、增福祉的为民使命,这“四个使命”,我们必须坚定扛起。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怎么改?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怎么干?须回答好三个问题。
如何啃下“硬骨头”,跑出“加速度”?今天的改革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要解决发展向深水区、深层次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难题,是站在更高的山峰向更险处攀登,难度系数升级了。这里面最难的,是需要啃下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将相互纠缠牵绊的堵点难点卡点破解打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唯有奔着问题去、抓住问题改,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把“硬骨头”啃下来,跑出改革“加速度”,让老百姓共享改革之甜。像完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等改革举措,直面新的“成长烦恼”和“急难愁盼”,事关浙江长远发展,这些“硬骨头”一旦啃下来,不但当前的问题迎刃而解,更能加速打开浙江发展的新境界。
如何勇闯“无人区”,勇当“先行者”?西方现代化有着自己的建构标准,标准背后是完整的机制体制。中国式现代化不等于西方现代化,就意味着中国需要拿出一套新的现代化制式。浙江承担着省域先行的光荣使命,这就需要在很多领域拿出全国通行、世界认可的“标准打法”。
一方面是“人无我有”,比如“共富工坊”“15分钟公共服务圈”就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全新制度探索;另一方面是“比世界一流更一流”,比如在营商环境上,全会提出的完善政策精准直达系统,以及构建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为企服务新生态,就是对标国际一流的新做法。
如何落下“关键子”,激活“满盘棋”?省委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尽管涉及方方面面,但并不是简单“拼盘”,而是系统的整体联动。比如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比如唱好杭甬“双城记”、打造“全省第三极”,等等。只有坚持系统理念,牢牢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一子落满盘活”的关键环节,打破条块分割,注重多方协同,才能实现纲举目张。浙江推进改革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有“八八战略”这个省域发展的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要把“八八战略”蕴含的理念、立场和方法贯穿始终,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力推进改革深化。
改革之要在于“变”,跳出“舒适区”,打破“旧藩篱”,困难再大、骨头再硬,“虽千万人吾往矣”;改革之要也在于“不变”,恪守改革初心、永葆改革定力,将改革之道一以贯之。
这几天,一句“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说到很多人的心里。正如浙江,矢志不渝走改革路,是必然之选、必经之路,也必将前路灿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