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大学该有的样子

字体:
—2024—
09/01
11:01:14
2024-09-01 11:01:14 来源:浙江宣传

  最近几天,高校大一新生集中开学报到,无数怀揣梦想与憧憬的新面孔踏入大学殿堂。

  提起大学,不少“过来人”都思绪万千、难以忘怀。因为那是正青春的时光,可以义无反顾追求热爱、创造可能;也是刻骨铭心的成长,需要相对独立面对学习、社交等人生课题。

  从中国古代的太学、书院,到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等现代意义上大学的诞生,再到如今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大学不断演化变革,关于“何为大学”“大学何为”的讨论也很多很多。那么,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一

  笔者以为,大学之“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大人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指的是“大人”之学,在现代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点出了大学教育“立德树人”这一立身之本。无论是蔡元培所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还是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所作《君子》演讲,无不强调人格培养的重要性。所谓“君子不器”“器识为先”,大学不只传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更应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活泼精神、充盈内在的“完整的人”。

  研究大学问。“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是知识的殿堂、真理的摇篮,不仅“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还要着眼未来、引领时代,为人类社会提供新思想、新方法。大学具有研究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只是“象牙塔”,大学师生也不能只做“书斋里的学问”。纵观国内国外,好的大学都是在融入国家社会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涵养大胸怀。有生命力、影响力的文化一定是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大学亦如此。大胸怀体现在对各种学术思想、流派的吸纳包容上。比如曾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这也是“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的重要原因;大胸怀还体现在对学生个性发展、路径选择的鼓励尊重上。“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大学应该提供更多试错机会、选择自由,鼓励学生探索人生无限可能性。

  蓄积大能量。有人说,大学是“人生的盛夏”,能够让你获取滋养一生的能量。大学也是遇见纯真爱情、收获真挚友情的地方,年轻人在这里学会爱与被爱,这是人生美好的“小确幸”。无论哪所大学、什么学科,都应首先帮助学生做好一个普通人,让他们拥有获得幸福快乐的能力,成为一个温暖发光、热爱生活、脚踏实地的人。

  二

  当今,我们国家已经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教体系,一大批高校在教学育人、科研学术等方面拥有卓越的实力,引领着一代代学子在浩瀚的宇宙星辰中探索科学,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成就事业。

  大学天然地承载了很高的期待,同时,师生群体数量庞大,连接千家万户。因此,关于大学的话题常常引起不一般的关注度。不可否认,目前部分高校距离理想之大学仍有一定距离,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值得反思。

  比如,应试化之忧。部分学生到了大学校园也依然没有跳出“分数至上”的思维定式。如由于绩点对评优、深造比较重要,于是有学生一味去选择要求低、作业少、打分高的“水课”;一些学生初入大学就以“考研”“考公”为目标,花费大量精力备考。专注度固然值得点赞,但缺少科学规划、盲目跟风备考,也可能错过其他风景和收获。

  比如,功利化之害。在一些高校,教师职称晋升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以科研导向的考核制度为主导,缺少其他评价维度。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性价比”低,备课不充分、上课“走过场”,甚至逐步脱离了教书育人的本职,成为“学术机器”,这一方面带来“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也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和学术丧失兴趣。

  比如,师生关系之变。“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老师言传身教,“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位好老师能影响学生一辈子,师生关系也是大学时代最温馨纯粹的一部分,但这份情谊如今却在一定程度上变了味。如有学生称导师为“老板”,自称实验室的“打工人”;有导师指使学生干一些如搬家、接送孩子等与学术研究无关之事,等等。

  比如,行政化之困。一位大学校长说:“若只有一把椅子,校长得让给教师坐”,道出了大学“去行政化”的应有之义。现实中,高校内以行政权力干预教学、科研的现象还部分存在。高校少不了行政管理,但无需过度“行政化”,像有的高校,在科研项目审批、经费分配、职称评定等关键环节,教授、教师群体相对高校管理者缺少话语权,就可能导致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实际水平受影响。

  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界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们的大学存在的一些弊病,并不仅仅只是教师、学生等群体的问题,这与校园之外普遍存在的一些社会心态等有一定关系,要更全面、客观地看待,各方共同解题。

  三

  大学如大山,标志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如何让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学,呈现更好的模样?笔者想到三句话。

  让师者成为灵魂人物。教师是大学宝贵的财富,学校要给予老师潜心科研教学的自由空间,避免被各类考核“绑架”“带偏”。对教师来说,学术研究固然重要,但更应回归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本职,才对得起一届届学生的一声声“老师”。像浙江大学的苏德矿老师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正因为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打造了一趟趟生动有趣的数学之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对于教师考核,应打破单一的评价体系,重塑人才标准、成才途径,从而推动大学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正轨。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鲜明提出“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导向,为教师人才创造良好氛围。

  珍惜“最好的时候”。大学里有学识渊博的教师、五湖四海的同学、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专业多样的课程,知识无处不在。我们的学生不应仅把眼光局限在“分数”“绩点”上,而应珍惜“最好的时候”,不断开阔眼界、缜密思想、精进专业、充盈精神,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在大学期间,有人一头扎进学术研究,在本专业领域积累知识、取得突破;还有人当起网络博主,把兴趣做成专业,让人们看到大学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他们都是不负好时光的典范。

  多几分理想主义和人文情怀。只有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大追求,才能真正成就大学之“大”、教育之“大”。大学应该是孕育理想主义、成就梦想理想的地方,教育工作者也是要有一些情怀在身上的。在国内的很多大学里,大学校长都因为真正懂教育、懂师生,计长远、办实事,受到爱戴。当他们退休、离任时,学生依依不舍、自发相送的场景,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大学是很多人的航标,塑造人格、指引前路;大学也是社会的航标,标示真理、照亮希望。愿一座座航标永远闪亮,也愿广大学子都能找到人生的热爱,闪闪发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