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上大学就“自由”了吗

字体:
—2024—
09/18
10:05:36
2024-09-18 10:05:36 来源:浙江宣传

  近段时间,很多自高考战场上凯旋的00后,陆续步入大学校园,按下了成长新阶段的“启动键”。

  “玩命的高三,欢乐的大学。”很多人回忆高中三年,总是时间不够用、习题做不完、试卷摞起来比人还高……为了让辛苦的学生们有点“盼头”,一些家长和老师会这样鼓励考生:“等你考上大学就自由了,就可以尽情地玩了!”

  那么,上了大学真的就“自由”了吗?大学又该怎么过才不算虚度?

图片

  浙江大学2024级新同学报到 图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一

  有人说,青春是一场盛大的狂欢,大学则是青春的“梦工厂”;也有人称,“没有挂过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面对和高中节奏完全不一样的新生活,少数新生急于追逐“自由”,或许会产生一些思想上的误区。

  “报复性”躺平。从紧绷一根弦的高中生涯进入相对松弛的大学校园,部分学生长舒一口气,觉得苦尽甘来,“为了弥补高考吃过的苦,大学时要加倍享受回来”。在部分新生看来,“放个松”“躺个平”成了理所当然,于是熬最长的夜,睡最久的觉,享受最放纵的时光,然而临近毕业才惊觉大学四年所获寥寥,懊恼得直拍大腿——“我大学到底学了啥”,从而在毕业季、就业期陷入迷茫。

  “封闭式”圈养。网络上有这样一种称呼——“困在宿舍里的大学生”,指有些学生通宵玩游戏、白天睡大觉,上洗手间时才下床、拿外卖时才出门,活动半径只有宿舍楼那么大,仿佛把这方小天地当成了与世隔绝的“乌托邦”。比如有人沉溺于网络世界不可自拔,好像只要有Wi-Fi和手机,全世界都“尽在我手”。这种生活看似过得悠闲惬意,殊不知就可能在自我“封闭”中错过了机遇、蹉跎了岁月。

  “功利式”应付。个别学生把上大学的目的归于获得一纸文凭,认为只要顺利毕业、拿到工作的“通行证”“敲门砖”即可,没必要多费功夫。于是在考试周来临时才去图书馆、自习室“临时抱佛脚”,有的还会临时找同学要课件、求老师划重点,“一天一本书、一周一学期”的“冲刺模式”成为“标配”。如此节奏之下,“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等说法时有出现,为一些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的“本领恐慌”埋下“地雷”。

  二

  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鼓励叶问深研武道时提到:“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习武如此,读书亦是如此。其实,大学之于大学生而言,有很多“错过不再有”的意义。

  “见自己”。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学习是从“此”到“彼”的过程,“此”是当下的自己,“彼”是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大学伊始,就应明晰自己要做什么事、想成为什么人,成为自主、终身的学习者,观本心而愈豁达,找到人生的旷野。正如有网友所言:“读书不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为了让自己的才华撑得起自己的野心,为了和有趣的灵魂相遇……”

  “见天地”。从一间小小的高中教室,走到融汇五湖四海文化的大学校园,大家会发现世界可能不是“原以为的世界”。大学这个“象牙塔”里,蕴藏着与辽阔世界接轨的方法和路径,大学也是每位新生向内锤炼心智、向外广伸触角的成长期,更是启迪思想、认识世界的关键期。“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而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来到这里,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认知“半径”,览乾坤而知敬畏。

  “见众生”。大学之“大”,既在知识之广博,也在思想之包容。读大学不仅能打开自我、认识世界,还能与万事万物、芸芸众生建立更为紧密的连接。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去经历、去体验,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发现更多元的世界。比如,在暑期调研和社会实践中,通过和各行各业的人们接触,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我们会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在现实中有了鲜活的呼应,现实反过来又丰富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阅万物而生善意,见众生而知冷暖。照见自我、成就自我只是“小成”,感悟天地、理解世人方乃“大成”。

图片

  杭州师范大学喜迎2024级新生 图源:“杭州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

  三

  如果把大学比作“江湖”,大学生要想“仗剑走天涯”,不仅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还要掌握“通关秘籍”,尤需练好如下三招:

  苦修“内功心法”,积累深厚功力。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奋发图强,自我检视,方能不负此心。高中的“圈养”氛围中,跟着老师走、找标准答案是常态,而进入到大学的“放养”状态,独立思考、自律自强是每个人需要着力培养的品质。只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调准生活的刻度,把握张弛的节奏,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充实原有知识储备、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在人生路上一步一步笃定前行。

  勤练“独孤九剑”,掌握学习方法。有的人把刻苦的学习时光永远留在了高中,殊不知学习是终生的事情,上大学后更需要学习。有人调侃说,只要你上大学后还拿出高中时三分之一的拼搏劲头,你就能脱颖而出。高考是一个分水岭,大学也是。上大学后,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还是为了自己学?还需要培养一种能力:在无硬性约束的情况下如何学习?

  “学有其法,学无定法,学贵得法。”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大学学习,当善于“定计划”,安排好每门课程、每个项目的进度表;善于“掐时间”,把握完整或琐碎的时间,用于学习和成长;善于“做海绵”,灵活运用学习资源,汲取知识营养;善于“抱大腿”,主动向教授、专家、老师学,博采众长,不断成长。

  打通“任督二脉”,达到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大学,学习固然是最重要的一环,但也不应仅仅把自己局限在书本里。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中,还蕴藏着很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我们既可多读有字之书,也当多读无字之书,一首歌、一个人、一件事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路”和“桥”;迈出宿舍,行万里路,于旅途中找到自己的“阿勒泰”,奔赴“有风的地方”,也能收获自己特有的人生感悟。

  不论身处哪个人生阶段,都不存在“绝对自由”。大学带来的“自由”,在于拥有更多可支配的时间、能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其实,它所带来的挑战和对人意志的考验,可能远远超过按部就班的高中生活。珍惜这份“相对自由”,更好用好这份“相对自由”,过好大学时光,莫待时光已逝才感叹“青春不再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