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和睡觉,可谓人生头等重要的两件事。然而,相较于“再苦不能苦嘴巴”的讲究,人们对“睡得好”的重视程度似乎不如对“吃得好”那么高。
现代社会,很多人或多或少面临着睡眠问题的困扰。有数据表明,我国47.55%的居民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超过3亿国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睡眠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柳叶刀》杂志曾发表文章称:如此多的人正在经历睡眠问题,且其对教育、就业、健康和经济产生了众多连锁反应,睡眠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重视。
那么,为何大家会“缺觉”?怎样才能睡个好觉?
一
当下,睡眠不足正在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不管是打着哈欠去上学的中小学生,还是顶着黑眼圈赶地铁的“打工人”,抑或是早早就醒来的中老年人,大家各有各的“睡眠困境”。
有的人睡不着。以前,“睡不着觉”是许多中老年人才会面临的睡眠问题,如今却呈现出低龄化发展趋势。《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入睡困难已成为国内“80后”“90后”和“00后”最大的睡眠困扰,比例分别占受访人员的20%、26%和22%。不少人虽早早开始酝酿睡意,却迟迟难以入睡,甚至越躺越清醒。有网友无奈表示:“尽管上下眼皮直打架,但大脑像放电影一样清醒,不知不觉又熬到了凌晨。”
有的人睡不够。除了渴望入眠却辗转反侧的“无眠者”,部分“打工人”和“学生党”则面临着想睡不能睡的困扰,成了“被动熬夜派”。无论是凌晨还在加班的上班族,还是夜深人静时仍等待接单的网约车司机、外卖员,抑或是一些夜班工作者,牺牲睡眠时间赶DDL、赶业绩已是家常便饭。有升学压力的中学生更是天蒙蒙亮就要起床,睡眼惺忪地开启一天的学习,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睡觉。为此,许多人发出“为什么明明刚躺下却又要起床了”的灵魂拷问。
有的人睡不好。人们常用“婴儿般的睡眠”来形容睡眠质量之高,但随着年纪增长,深度睡眠时间变短,睡眠质量欠佳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有人虽然睡着了,但睡得浅,听到一点动静就容易醒来;有人睡眠质量差,总做梦,醒来后感觉很累很乏;还有人则心里有事,思绪不宁,睡不踏实。特别是在中老年群体中,睡不好的现象更为常见,他们或是有光线、有声音就睡不着觉,或是醒了就难以再次入眠,有时睡眠环境的改变也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二
纪录片《追眠记》曾专门探讨过“睡觉”这个话题,里面一些内容戳中不少网友的痛点,“缺觉”俨然成了当代“流行病”之一。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睡个好觉”?
不良习惯偷走睡眠时间。在受睡眠问题困扰的群体中,不乏一些“没苦硬吃”、能睡不想睡的人。不少人白天忙于工作或学习,觉得晚上才真正属于自己,于是选择“报复性熬夜”,为这段“偷来”的放松时间一再“加钟”,要么宵夜追剧看漫画,要么游戏聊天听八卦,有时哪怕已经困得不行,仍强撑着“再玩5分钟”,当玩乐尽兴天也差不多亮了,导致生物钟逐渐紊乱。
还有一部分人习惯在睡前使用电子产品,拖延了睡眠时间。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容易失眠,即便勉强睡着也极易醒来,睡眠时长因此大打折扣。
多重压力挤压睡眠空间。现如今,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日积月累的工作压力、一些悬而未决的现实问题、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等,方方面面都让人们的神经紧绷,长此以往,睡眠障碍便产生了。
夜晚本就容易emo,纷繁的思绪让人在睡前焦虑重重。上班族害怕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影响个人发展,外卖员担心多睡一会儿就少接一单,“学生党”则可能为成绩被别人赶超而发愁。有网友坦言,小时候害怕天亮,因为醒来就要上学;现在依旧害怕天亮,因为醒来就是卷不完的KPI。于是,人虽已躺下,大脑却还在不自觉地为工作、学习而烦恼,辗转反侧间,想要入眠都困难,更别提进入深度睡眠了。
生理变化干扰睡眠品质。睡眠也受到生理变化、身体疾病等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人的生物钟会发生变化,睡眠时长也随之改变。遇到孕产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波动等原因,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不少“缺觉”问题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生理性疾病,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此外,一些脑部疾病也可能对脑部神经造成干扰,影响睡眠中枢的正常功能,进而造成睡眠障碍。
三
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如何让日常问候时的“晚安”“好梦”成为现实,笔者有三点感触。
让大脑安静下来。对部分容易焦虑的人而言,睡眠问题源于“想得太多”;而对精力旺盛的人来说,难以入眠则可能是因为“不想睡觉”。与其信誓旦旦地立“明天一定早睡”的flag,不如下决心改变作息习惯,一到睡点就将大脑和手机一同“关机”。
可尝试在白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晚饭后做一些温和运动,睡前将刺激神经的游戏与视频替换为舒缓的音乐,适当进行放空等。没有了DDL的逼迫,抚平了紧绷的神经,稳定了亢奋的状态,或许就能让大脑觉得该休息了。而面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想太多也于事无补,不妨美美睡上一觉,积蓄能量才有可能创造“转机”。
别忘了寻求帮助。相比其他疾病,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睡眠障碍带来的危害,认为偶尔失眠、多梦易醒、容易困倦是正常现象,并无大碍。一般的睡眠困扰或许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此时,向专业的医疗人员寻求帮助或许更有效果,也更能对症下药。
当前,不少医院设有专门的睡眠门诊、睡眠医学中心。与其在每一个失眠的夜里辗转反侧,不如“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让医生和科学的设备为睡眠把脉,找到引发睡眠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将丢失的“好梦”找回来。
一同守护“睡眠自由”。一位摄影师曾用镜头记录下“中国城市睡景图”,电瓶车上、花坛边、健身器材上……人们因为疲惫寻找短暂休憩的机会。倒头就睡的人看似掌握了“随时随地补觉”的技能,但这种“倒头就睡”的状态却可能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让渡了正常睡眠时间的结果。充分保障睡眠,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企业、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要一起参与。
此前,教育部发布“睡眠令”,要求作业、校外培训等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部分中小学进行桌椅升级,“一键躺睡”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实现“躺睡自由”;“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在劳动法立法层面引入离线休息权,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给学生减负、给员工减压,从来都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未来能做的也还有很多。
该入睡的时候,再难的事情请都先放一放,“缺觉”的我们值得睡一个好觉。祝愿大家日日有好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