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学习”总是绕不开的热门话题。
不少家长吐槽“不做作业父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不过,孩子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与家长有关。有些家长回到家往沙发上一躺、短视频一刷,却还指责孩子“没心思学习”;有些家庭装修堪比星级酒店,却容不下孩子静心学习的一间书房。
最近,网上流行起了“家庭学习桌”模式:晚间,餐桌摇身一变成了“家庭学习桌”,窗外晚风习习,桌前家人围坐、共同学习……那么,“家庭学习桌”到底是什么?一张小桌子,能带来家庭教育的大变化吗?
一
从古至今,“家庭学习桌”其实一直存在,只是模式不同、载体有变。历数那些耳熟能详的“家庭学习桌”,可以是一张桌子、一个湖、一畦地。而始终不变的,是其承载着的来自家庭的爱与互助、信任与希冀。
比如,“三苏”的书桌。“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这是苏轼自言少年时读书用功的情形。十三岁的他与弟弟一同就学于父亲,有时共读《使北语录》,也曾同题共作《六国论》,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在后园书斋“来凤轩”中,父子三人打造出了在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家庭学习桌”。
比如,“太太的客厅”。20世纪30年代,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这是一座典雅古朴的四合院,每逢周六下午,一些学术大家、社会名流总会聚集于此,品茗读书、切磋学问,四合院中不时传出阵阵探讨声与说笑声。这便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开放式“家庭学习桌”。林徽因所打造的“太太的客厅”不仅是自己和丈夫孩子一起阅读学习、探讨建筑、切磋制图的场所,也让学界各家能在此自由地交流知识、碰撞思想。
比如,“火塘寨”的传说。学习,不仅学文、也可学武,更多的是学习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相传火塘寨是宋代爱国将领杨家将第一代杨信练兵的堡塞,在这里,杨信利用地理环境,开辟了简易版射箭场、跑马场,家中子弟人人都要训练,个个骁勇善战,成为流传千古的将门名家。火塘寨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方开阔的、热血沸腾的“家庭学习桌”。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普通家庭在晚餐后围坐于桌边,孩子写作业,爸爸妈妈或看书看报、或做些手工活儿,这样温馨的场景至今仍让许多人印象深刻。
“家庭学习桌”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二
那么,时过境迁,对现代人而言,一张“家庭学习桌”又意味着什么?
一种共同进步的氛围。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好的关系,不是管教与顺从,而是互相支持、相互成就,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也不必完全围着孩子转,相伴同行才是最舒适的状态。
设置一张“家庭学习桌”,孩子可以专心完成家庭作业,家长也能静下心来给工作提提分、给自己充充电,既互不打扰,又互相鼓励。这种“一抬头,最亲近的人便在身旁一同前进”的安心,也能让彼此的心更为贴近。无论是为职业发展而努力的家长,还是为提升成绩而奋斗的孩子,以彼此为镜,都能不断吸收新知,共同进步。
一段高质量的陪伴。步入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改变了许多家庭的相处方式。虽然同处一个物理空间,但很多人都习惯于在自己的“小茧房”里遨游,有人在短视频中流连忘返,有人在游戏中自得其乐,少了些同频交流,更少了深入探讨。
而支起一张桌子,叫上全家人一起,对孩子而言,带来的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齐聚,更有精神情感上的滋养,或许能缓解“新留守现象”,避免出现“精神孤儿”;对于家长而言,远离手机电视,亲近孩子家人,拥有一段纯粹且安静的陪伴,也许更能收获内心的平和。
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有人说,孩子不一定会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但一定会长成父母表现的样子。很多人遍寻教育良方,殊不知言传身教便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学习家庭化,不只是具体行为的改变,更是优良习惯的传承。
试想一下,一盏夜灯下,父母不再捧着个手机连眼都不抬一下,而是与孩子一起汲取知识、完善自我,应该就能少一些“父母逼着学”的“鸡飞狗跳”,多一些“父母带着学”的融洽安宁。而当今日桌前的孩子在明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人时,终身学习的习惯可能也已悄然融入他们的生活,引领他们不断向上攀爬。
电影《抓娃娃》家庭学习画面 图源:网络
三
“家庭学习桌”并不拘泥于形式或细节,对于家庭教育而言,重要的是营造氛围、培养志趣,有了这些,其实什么都能是那张“家庭学习桌”。
比有形“学习桌”更重要的是无形的氛围。当互联网上流行起“家庭学习桌”以后,相信许多家庭都试图复制这样的模式,有的让孩子从书房书桌转移到客厅餐桌,但家人来回走动反而干扰更多;有的“忍痛割爱”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却看个五分钟就打起了盹儿。正如电影《抓娃娃》中的场景,当孩子读书的时候,其他“家人”也捧着书一起读,但有的在打瞌睡,有的以书遮掩疯狂刷手机,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比起物理空间中的“学习桌”,互相支持、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更为重要。而这张“家庭学习桌”具体该如何支起来,并无定式。有的家长有时间也有精力,那不妨陪孩子一起钻研问题、探讨知识;有的家长工作繁忙,也可趁假期带孩子一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
比知识更动人的是内心的丰盈。相信很多支起“学习桌”的家庭,都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去激励孩子,让他们能够更专注、更刻苦地学习更多知识。事实上,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比起学到的知识,更令人感动的是那些温馨的陪伴。很多年以后,也许当年的知识早已淡忘,但回望记忆深处,那些灯光下的相伴、不厌其烦的叮咛、陪伴在侧的耐心,都会让生命的底色充满温暖,让人的内心更为丰盈,并拥有面对挑战的勇气。
比学习更有力量的是不懈的奋斗。我们常常从媒体上看到,有的高分考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无暇关心孩子的学习。现实中,每对父母的职业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教育理念也不同。有些父母虽然文化水平并不高,也没有时间辅导和陪伴孩子,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自力更生和坚韧不拔。成长于此的孩子,也许从不曾拥有一张“家庭学习桌”,但父母身上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却能让他们懂得努力和拼搏,让他们的生命更为坚韧。
学习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课题,每对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都不应充当“旁观者”“局外人”。但陪伴的形式可以更多样,方法也可以更多元。比起支起的那张“家庭学习桌”,融洽的氛围、温馨的陪伴、坚韧的精神,也许能拥有更为深沉的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