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钱镠故里杭州临安,国内首个吴越国史专题博物馆——吴越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150件一级文物中大部分是首次亮相。
在杭州的历史上,钱镠建立吴越国,“治杭八十六载、有国七十二年”,三筑杭城、驯潮治水,使得两浙的中心从越地(今绍兴)迁移到杭州。
吴越国时期,钱塘江流域的越文化和太湖流域的吴文化“和合创新”,由此进一步丰富了吴越文化。此前,“浙江宣传”在《“流淌”的吴越文化》一文中,讲述了钱镠治水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解读吴越文化里的民本理念。
吴越文化博物馆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一
出生于社会底层的钱镠,经历了朝代更替的混乱时期,深知百姓生活之苦。多年的战争经历,让他目睹了百姓的流离失所之痛。公元887年,钱镠任杭州刺史。从“马上打天下”逐渐过渡到“下马治天下”,他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让百姓安居。
“善事中原”,民有所安。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战乱频频。但吴越国奉行“善事中原、保境安民”的原则,让百姓大多时候远离战乱。
在天下趋于一统、百姓思安之际,公元978年,钱俶顺应大势、民心纳土归宋,完成了政权的交接,让吴越国继续保持了安定、繁荣的发展环境。明代万历年间首辅大臣朱国桢评价:“且完国归朝,不杀一人,则其功德大矣!”
三筑杭城,民有所居。890年、893年、910年,钱镠曾三次修筑杭州城墙,分别为夹城、罗城和子城。修建完成后,杭州城比隋朝时城建规模扩大了近一倍,城市中部偏窄而南北修长,因此也被百姓称作“腰鼓城”。
这样的城市格局,一方面易守难攻,在军事上保障了杭州的安全;另一方面奠定了杭州城的基本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200多年后,南宋定都临安,吴越文化与宋韵文化实现水乳交融。
兴修水利,民有所兴。吴越地区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但也曾因水而患。公元910年,钱镠发动民工,在钱塘江沿岸修筑了一条捍海石塘,保护城中百姓免受潮水侵扰。如今的钱塘江边,仍有“钱王射潮”雕像,他握弓搭弦,呈现出一往无前的战斗姿态。
钱镠和他的继任者还先后三次疏浚西湖。疏浚出来的淤泥,当时就被用于沿湖道路的建设,后来成为今天南山路、北山路最早的雏形。
二
受制于地理位置和现实环境,吴越国不得不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得境内的资源十分有限。如何富民?吴越国围绕“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八个字做文章。
比如,农业上将圩田大规模应用到生产之中。所谓圩田,实际上就是“围水造田”,集浚河、筑堤、建闸等水利设施于一体,形成了纵横交叉的江南水网圩田系统。吴越国时期,杭州、苏州、秀州(今嘉兴)、明州(今宁波)等地区都曾系统性修筑了大量圩田,用于种植水稻、玉米等。
有田可种的百姓,为吴越国贡献了充足的粮食储备。据《资治通鉴》记载,吴越国第三任国王钱弘佐在任时,曾问官员还有多少粮食积蓄,官员回答说,可用十年。
钱镠之后,不少继任者都发布过减少税赋的命令。如第五任国王钱弘俶,招募民众垦荒种田时,“勿取其租税,由是境内并无弃田”。
比如,商业上向海借力,繁荣对外贸易。现在的杭州、温州、台州等城市在当时都已发展成为吴越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连通日韩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的贸易往来,丝绸、陶瓷、书籍等在当时都是重要的商品。
吴越国历代国王充分利用长江下游地区丝织业基础,将织锦业纳入官营范畴,“杭锦”由此名传海外。当时,杭州城中常年有众多专业织锦工,且已能生产技术含量极高、花样繁多的锦绸,比如绫有越绫、吴绫、异文绫;锦有盘龙凤锦、红地龙凤锦……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在晚唐创烧“秘色瓷”这一青瓷上品的基础上,吴越国时期延续和扩大越窑秘色瓷的烧造,并大量进贡中原王朝。同时,越窑青瓷大量销往海外诸国。2004年,在印尼井里汶,考古专家在一条五代时期的沉船中发现数以万计的越窑青瓷,其中不少达到秘色瓷的工艺水准。
短短数十年,当别的地区处于战乱时,吴越国将重心转移到了城市发展上,为宋代杭州成为“东南第一州”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杭州还是一个第三等城市,但通过吴越国时期的努力,已升级为第一等城市。
生活安定也使得吴越国境内人口快速增长。据《五代十国经济史》统计,五代晚期,吴越国人口为255万余人,平均每平方千米达18.65人,同期的后周,人口密度仅为吴越国的1/4。
钱王祠 图源:“杭州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三
吴越文化伴随着吴越国的建立而丰富和升华,对江南一带影响至今,并成为了宋韵文化的源流之一。从历史中走来的吴越国民本理念如何走向未来?笔者认为,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入手。
向内,理清脉络,探究精神内核。“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吴越一国,将民本理念融进了家训之中,一以贯之地作为治国的重要理念。《武肃王遗训》明确提出“十四州百姓系吴越之根本”,要求后人“省刑罚,薄税敛”,多设养济院、育婴堂等设施。
品读吴越文化民本理念,可以看到保境安民的为政、经世致用的思想、开拓进取的态度等。这些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一代代人的保护、传承、创新,塑造着浙江人的人文精神。面对吴越文化留下的丰厚遗产,需要以考古、研究等为手段,更深入地理清文化脉络,不断探究它的精神内核。
对外,创新传播,活化文化资源。吴越文化是吴越国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如水利、建筑技术,留下西湖的同时,也以六和塔、雷峰塔、保俶塔等建筑充实了西湖文化的内涵;制瓷业的发达,则留下了颜色美得难以形容的秘色瓷,讲述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一段巅峰故事。
除了利用好现有文化载体外,我们还需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如打造沉浸式旅游互动场景、策划创作吴越文化有关的影视作品等,突破吴越文化现有的传播圈层。
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太平年》官宣开机,再现五代十国风云,演绎“纳土归宋”历史创举
文化的力量可以跨越时光,通过一段段文字、一座座建筑、一个个传说,吴越文化可亲、可近、可见,正连接起历史、现在与将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