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破壁”两年间

字体:
—2025—
01/19
11:14:41
2025-01-19 11:14:41 来源:浙江宣传

  你还记得两年前由一颗“大脑”发起的“破壁计划”吗?2023年1月18日,传播大脑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杭州揭牌成立,这被外界看作是浙江新闻传媒领域回应时代、试水变革的一次破冰探索。

  当时间来到2025年初,由大模型掀起的技术和产业革命汹涌而来,新闻的生产和分发逻辑被进一步重构。昨天,传播大脑迎来了上线两周年,传播大脑两周年发布会在杭州举办。不禁想问,“破壁”两年间,这颗承载期待的“大脑”开发到了什么程度?“破壁计划”又实行得如何?

  一

  传播大脑一“出生”,就被赋予了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诸多期待。不同于当时较为普遍的“借船出海”路线,传播大脑更像是一艘破冰船,自主可控、使命明确。两年来,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的成效很值得一说。

  “一张网”的集成。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不少媒体探索建立了自己的融媒体平台,构建起媒介融合的基本框架。然而,一些问题接踵而至,包括资源相对分散、部分业务重合、数据存在壁垒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融媒平台“多分天下”的情况,造成一定的内耗。

  传播大脑诞生后,很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加快建设浙江省媒体融合“一张网”,整合原有“天目云”“新蓝云”,并推出全省统一融媒体云——“天目蓝云”,共建大脑、共用平台、共享技术,目前已为省内90余家媒体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助力构建全省媒体聚合传播“战斗群”。截至2024年末,全省融媒“一张网”的用户总量达1.13亿人,每天有250万条内容“跑”在“一张网”上。

  “一个大模型”的突破。随着AI时代的到来,一家媒体技术公司技术引领力的重要体现,就在于实现传媒行业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的“相融”。

  2023年9月,传播大脑正式发布国内首个专注于媒体场景的大模型——“传播大模型”,并于2024年2月通过上线备案,入选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融媒有技”优秀案例库和2023“全国报业技术赋能媒体融合”十佳案例。“传播大模型”为媒体行业定制了60余项场景,在它的辅助下,一篇高质量文章的写作时间可大大减少。

  “一种思维”的输出。当前,有的媒体机构十分重视业务,却相对轻视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认为技术往往只是服务于业务的需要。这种观点较为片面,技术不仅是业务开展的“辅助”,更是推动行业创新和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动力。

  传播大脑正在将这样的思维和理念传导运用至媒体行业。如持续迭代的“舆论引导在线”“国际传播在线”等重大应用,就是以技术凝练并放大媒体作用的改革范例,具备了向外复制推广的基础。此次发布的浙江省文化数字化协同实验室机制,也将进一步赋能文化领域的数字化传播。只有实现技术与体制机制深度融合,并系统性地向互联网转型,媒体才能更精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优化内容生产和分发流程,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二

  有人说,媒体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观察和书写现实与历史的同时,一次次进行“自我革命”。那么,传播大脑的探索实践可以为全省乃至全国媒体的发展解决什么问题,又提供了哪些经验或方案?

  比如,“集中力量办大事”。信息技术的迭代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一些自建客户端的新闻媒体开始显得力不从心,用户活跃度低、互动功能不足、流量难以转化为运营收益等问题逐渐凸显。这其中,大量经费投入与低水平技术重复性建设的失衡问题不容忽视,纵观一些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成功经验,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

  业内人士这样形象比喻:假设我们建设一个高水平媒体技术平台的投入是10亿元,目前不少地方的做法是将10亿元拆分成200个500万元,每个500万元建设的内容可能都是重复性的技术。但实际上,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积累,像盖高楼一样不断向上才能产生巨大的突破能力,而低水平技术重复性建设,只能盖出很多三层以下的小楼房。

  传播大脑的运作,就为破解这样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集中力量打造一个集内容生产、分发、消费、反馈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体生态系统。这一“市场机制+国有控股+资本加持”的科技型产业公司,就是由浙江四大省属文化国企共同发起的,不久前还获得了浙江省产业基金1.4亿元投资。

  比如,“一竿子插到底”。不少地市级媒体目前已形成“报网端微屏”的传播矩阵,但从体制机制、思维模式等方面看,还是有些“浅尝辄止”。一些媒体记者队伍虽然庞大,但对融媒内容生产还不够熟悉,“爆款”产品并不多。要想真正实现媒体融合,就需要“一竿子插到底”,着力破解体制、资源、技术和观念上的深层次矛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

  传播大脑在诞生之初就将自己比喻成全省传媒舰队的技术底座和动力引擎,为舰队出击保驾护航。无论是全省“一张网”,还是首个“传播大模型”,都在不断破解媒体简单相加的“拼图式”融合,推动媒体进行“洗牌重组式”融合。比如“天目蓝云”贯通了省市县三级媒体资源,并可以提供“策、采、编、审、发、管、评”全链路业务的服务。

  再如,“既要懂技术又要懂传播”。众所周知,“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但不可否认,一方面培养全媒体记者非一日之功,另一方面熟悉新闻业务、有产品意识又懂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又很难引进。

  2023年,传播大脑面向全球高薪招募CTO的消息就曾一度引发热议。该岗位最终选定了一位具备博士教育背景,并有过前沿融媒平台从业经历的准“90后”。这也透露出了传播大脑对融媒体复合型人才的青睐。

  目前,传播大脑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2岁,其中80%为研发人员,既有来自互联网“大厂”的技术骨干,也有来自国家级、省级媒体的传媒“老兵”。在这里,多“兵种”协同作战已成常态。同时,传播大脑还与阿里、华为、百度等头部“大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技术生态联盟,强化自身技术支撑和技术人才培养、储备。

  三

  作为一个才两岁的“新生物种”,传播大脑还隐藏着无尽的可能性。传播大脑将激发出怎样的潜力和创造力?我们不妨大胆地设想。

  比如,“大脑”能否更善解人意?在今年浙江省两会上,传播大脑展现了大模型的“威力”,AI快速完成划重点、文生图、海报制作、视频剪辑等工作,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而这颗“大脑”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它正将先进技术深度融合进媒体全场景业务,让采编更智能,比如智能抓取新闻线索、自动化生产内容、个性化推荐等。未来,记者想去打造爆款或想要找一个好的选题角度,不需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依靠传媒大脑这个采编“智能体”或“机器人”,就能激发出灵感与创造力。

  比如,能否带来举一反三的更优解?过去,媒体竞争力主要看内容是否吸引读者。而在信息爆发、全民参与、用技术分配信息的时代,主流媒体仅靠内容一支桨破圈,动力稍显不足。传播大脑的出现,不仅实现了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与相互赋能,更将互联网思维、数据思维、产品思维等融入媒体运营的每一个环节。这种思维的转变,让媒体不再局限于传统,而是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升级。未来,随着传播大脑的迭代,还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新思维,值得期待。

  再如,神经网络能否延伸向更远?在融媒赛道中,浙江“先行一步”,勇闯“无人区”,传播大脑在探索中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那么,这份成果能否跨越地域界限,为更广泛的媒体融合提供借鉴与启示?事实上,传播大脑已有这方面尝试:江西融媒大脑平台、央媒项目、重庆媒体大脑项目、福建智能媒体资源库省级平台项目……媒体融合的“浙江模式”,藤蔓正延伸向全国。借助传播大脑这一大平台,更多媒体将紧密相连、共谋发展,“成为一家人,在一张桌上吃饭”。

  当然,媒体融合的进程远没有触碰到天花板。每一轮技术革新,都会勾勒出一个新纪元。传播大脑的AI战略仍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媒体深融的AI时代才刚刚开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