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爱拼会赢

字体:
—2025—
02/19
10:12:11
2025-02-19 10:12:11 来源:浙江宣传

  近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备受瞩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一句“爱拼会赢”简短有力,注入了信心、激发了斗志。

  人们常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越努力的人越幸运。那么,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如何拼才能赢?

  一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支撑。华为、小米等企业的兴起,使老百姓用上了许多优质的家电和电子产品;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出现,让大家能更便捷地买到东西;微信、QQ、电子支付的广泛应用,颠覆性地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习惯。在这背后,是大量劳动者的创造和贡献,据统计,民营经济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因此,有学者提出“民营经济就是老百姓经济”。无论是劳动者,还是消费者,每个人都在真真切切地参与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这次会议为什么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曾受到一些质疑。在2000年前后的浙江就有这样的声音,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效率与公平,孰轻孰重?怎样才能实现双赢?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多次肯定浙江民营企业对浙江经济和全国经济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支持下,浙江通过引入股份制、公司制等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发展“混合经济”。例如,浙江物产中大集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实现整体上市,打响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第一枪”。事实证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挤压国有经济的发展空间,反而为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竞争环境。

  对浙江而言,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最大的特色,民营经济强则浙江经济强。很多网友都注意到,这次座谈会上就有多位浙江企业家。近些年来,通过深入落实民营经济32条等举措,浙江民营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韧性。着眼国内,许多地方提出,对民营经济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真心实意帮扶民营企业发展。对民营企业来说,大显身手的同时也要注重在法治轨道内规范经营。比如,如何避免资本的无序扩张,如何在拓展新业态的同时维护好劳动者权益,如何在激烈竞争中避免“无效内卷”,如何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都是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图片

  杭州萧山的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智能播种车间内,员工和设备开展数字育苗工作。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是传化集团有限公司与当地政府、村集体探索建立的一种乡村发展模式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二

  为什么要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其实,“拼”字本身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在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敢拼敢闯就有了赢的先决条件。

  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活力细胞,企业家能否顶住压力正面突围,跳出舒适圈,不仅决定了企业自身的格局,也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整体精神状态。无论是闽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爱拼”精神,还是浙商为人津津乐道的“四千”“两板”精神,都透着一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服输信念。

  也正是在这种强大内驱力的指引下,DeepSeek仅139人的AI本土团队敢于挑战硅谷创新神话,以算法创新的开源生态瓦解AI硬件霸权的壁垒;“纯血鸿蒙”十年磨一剑,“从0到1”破解中国科技“缺芯少魂”困局,成为与苹果iOS和谷歌安卓鼎足并立的第三大操作系统。

  客观来讲,爱拼会赢的环境需要“有形之手”来创造。好的营商环境好比阳光、空气、水和土壤,是推动民营经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与西方市场主导的成熟风投机制相比,中国政府能够用好“看得见的手”,通过产业布局规划、成立科创基金、强化引才育才、完善企业服务等改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生长,为敢拼爱拼善拼的企业创造了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空间。

  以杭州为例,这个春节以来,一些科技企业在海内外掀起“科创旋风”,其“崛起密码”正是浙江充分整合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资源,为AI、机器人、量子科技、合成生物这些未来产业新赛道进行长期投入、提供精准服务。

  长远来看,爱拼会赢就要一拼到底,坚持做笑到最后的那一个。当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仍在升温,关税摩擦升级,地缘冲突风险加剧,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小。但这种困难始终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只要坚持打好持久战,发展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我们手中。

  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仍有许多新领域新赛道有待开疆拓土。出海远眺,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步伐越走越快。无论是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的断层优势,还是AI、机器人等领域弯道超车的追赶,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正如华为在渡过寒冬时发出的宣言,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于个人、于企业、于国家而言,皆是如此。选择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就要有比拼耐力的韧劲和一拼到底的决心。

图片

  2024年悉尼国际电动汽车展上,观众在极氪汽车展台参观 图源:新华社

  三

  事实证明,“如何发展民营经济”这一时代课题已经深深地嵌入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旗帜鲜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中国方案”里的特色篇章。这次会议传递了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此外,笔者还读出了“三个词”。

  “实业强国”。实业,说白了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业,比如制造业、建筑业、农业等等,这些行业发展得好不好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关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就中国而言,实体经济吸纳就业超过4亿人,覆盖了全国53%的就业人口,“互联网+”、人工智能、AI大模型等技术创新也都以实体经济为载体,从发展的方向看,实体行业就是就业创业的主战场。在笔者看来,做实业不可能一夜暴富,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谁有“坚守主业”的定力、“做强实业”的决心,谁就能在这个时代站稳脚跟。

  “军令如山”。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对于各级各部门来说,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就是一条“铁律”。需要看到的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之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区域壁垒和贸易门槛,“远洋捕捞”“钓鱼执法”等行为一度损害了政府形象,伤害了企业家的感情。如何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落实,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一“卷”到底,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生,“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的承诺才不会落空。

  “义利合一”。中国自古就有商业文化,儒商文化中“义以生利”“诚实守信”的精神内核超越了西方经济学中的“理性人”“经济人”假设,塑造了中国企业家最独特的精神品质。当代中国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是单一目标,满怀报国热情、坚持诚信经营、投身公益慈善也同样是企业家的职责所在。能不能将“小我”的发展融入国家战略,能不能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刷新“世界纪录”,能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决定了一个企业家能够飞多高、走多远。

  我们常说“信心堪比黄金”,信心从哪里来?对于中国的企业家而言,信心从制度的确定性中来,从政策的稳定性中来,只要爱拼、敢拼,必定能够赢得主动、赢得先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