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东方。长安街被镀上晨光,国旗护卫队步出天安门城楼,从金水桥到国旗杆下,正步行进96步,护送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96步,每一步75厘米,踢腿带风、落地有声。有网友亲历升旗仪式后感叹,“你踢正步时扬起的微尘,落在我心里就是万丈晨光”。
昨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6周年华诞。76年前,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76年后,长安街的正步,踏着霞光走过来——走得英姿勃发,那是一个民族历经霜雪后风华正茂的模样;走得自信从容,每一步都踏进你我平淡而安稳的日子里。
那么,从昨天走到今天,是什么力量让中国人挺直腰杆,走得堂堂正正、气宇轩昂?
一
“人”,是很多人的启蒙开笔之字。一撇一捺,简简单单,可多少中国人终其一生,只为用力写好这个“人”字。
做人要有骨气,这是小时候父母教给我们的朴素道理。长大后,我们每个人搭乘国家的大船,顺着时代的风向,走过很远的路,纵使跌跌撞撞,也始终挺直胸膛。回首望,那些孤身走暗巷的勇敢,那些困顿中引燃自己的无畏,都已融入共和国的底色。但,谁又曾忘记过岁月长河里的那些不屈、不跪、不服输?
是一番番死磕,换来你我岁月静好。此时,你是漫步在熟悉的城市街头,还是正奔赴祖国的大好山河?“烟火寻常”四个字,于今天有多寻常,于曾经就有多艰难。茫茫暗夜,有人用拿笔的手举起枪,有人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撕开一道道微光,直至天亮。浩瀚太空,有人独创星间链路,让“北斗”照亮你我归乡或远行的路。泱泱中华,破艰难的局、干必胜的事,一撇一捺是折不断的脊、压不垮的梁。闯过多少绝境,流过多少热血,才有今天的山河远阔、人间烟火。细品每一个平常的日子,我们或许就能读懂九三阅兵盛典时,抗战老兵们那颤抖的军礼。
是一次次倔强,逆风时翻盘搏击。我们的先辈为温饱发过愁、为生计奔波过,可他们似乎总有一股用不完的劲,与困难较量,与挫折交手。小岗村的18个红手印摁响一声“惊雷”,湘西南的一粒种子催绽十里稻花香,响亮回应西方学者的惊世之问:“谁来养活中国人?”今天,这片土地上有“最牛创业团队”,上天入海、揽月问天,造世界上最薄的“手撕钢”、最快的高铁。多少人曾泪目,上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老将军踮起脚尖凝视美军先进装备。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今日中国三舰齐辉,劈波斩浪。此刻,你所站立的地方,头顶有星、脚下有根。生来倔强的中国人,倔得理直气壮,也犟得惊天动地。
是一簇簇心火,低谷中仰望星空。如何走过人生低谷?有人回答,多走几步。扛过求学压力、熬过就业波折,生活总有不易,可哪怕路途泥泞也要记得多走几步,你就是自己的英雄。“工地少年”崔庆涛,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正和父母一起在建筑工地上拌砂浆,他将命运的砖石,砌成了通往“未名湖”的路。于“开除球籍”边缘奋起的中国,从造不出一台拖拉机,到今天“中国造”重器频出,无数逆袭叙事的集合,演绎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集体哲学。
10月1日,温州市泰顺县南浦溪天然石壁晒场,农民将辣椒摆成五星红旗和“祖国昌盛”等字样,欢度国庆节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二
穿过76载时光回望,我们怀念英雄,歌唱强盛,更追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流向:走过磨难、走过荆棘,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被打垮,反而把腰杆挺得更直了?
未抵的归途,绵延一脉又一脉的情怀。“中国人,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网上这句话虽精辟,却远未说尽中国人对“家国同构”的深邃理解。1941年,江南小镇,小学教员孙晓梅致信姨母:“国不保,家何能存?……如有机缘,当返里亲候慈颜。”两年后,她英勇就义,归途戛然而止。2025年,新安江畔,一封战地家书送抵烈士程可忠后人手里,这封信,迟了整整72年,英雄早已长眠于异国青山。有人说,先烈们的一生很短,短到用三个词便可形容: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繁体字的“國”,大“囗”之中守卫着小“口”,大家里面安放着千万小家。这份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DNA,绵延于血脉。于是,每一次危难之际,总有人挺身而出。
远行的背影,伫立成一座又一座山峰。“出去闯一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远方。延安有多红?4万多名知识分子背着行李、燃着希望,从天南海北如潮般奔赴。西南有多远?一批知识分子徒步上千公里,在困厄战火中擎起文化火种。大漠深处何以有惊雷?数万名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去时青丝归来白发。历史的针脚,密密缝着这些挺拔的背影。人生无问西东,信仰自有方向。
此间的少年,点亮一盏又一盏星火。少年虽小,但对祖国的爱却一点也不少,“我们被光照亮,也要成为光”。1938年,19岁的华侨青年孔迈北上抗战,托人将照片捎给远在印尼的父母:“妈,把我献给祖国吧!”一别,竟成永诀。19岁的戍边烈士陈祥榕在喀喇昆仑立下了不朽丰碑,留下一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而那个在汶川地震中被空降兵救出的男孩唐磊,如今也成了一名空降兵,在九三阅兵中自信昂扬地接受检阅。少年,救国于战火的鹰,澎湃于新时代的浪。中国从来没有垮掉的一代,只有一代代人,即使肩膀未宽,也愿扛起重担。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国旗护卫队在行进中 图源:新华社
三
提起中国人,很多外国友人的第一反应总是“他们很勤奋”。中国人的勤奋,不只是某一代人的特质,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底色。它在一粒稻种的孕育中,在一块芯片的攻克里,更在“国与民”相互砥砺、彼此成就的信念中。这种精神,从未断流。
我们每个人和国家同行,或深或浅、步步成印。这一路,穿过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烟,撕开技术壁垒的铁幕重围,中国人挺起胸膛,越过一个又一个山丘。有人感叹,与国家一起走,真踏实。这种踏实的安全感,不是天赐恩泽,而是14亿多中国人肩并着肩将一个个“人”凝聚成“众”。你我或火热或平淡的生活,汇聚起来就是一个大国的国泰民安。
当下,总有些人鼓吹所谓“经济上行期的美”。怀旧本没错,但滤镜再美,也遮不住一些人借古否今、刻舟求剑的认知局限。中国的发展,山一程水一程走到今天,面临的从来不是玫瑰大道,而是在荆棘丛生中闯关夺隘。前方越是迷雾障眼,越要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了这份定力,那些唱衰与质疑的杂音,就不过是一缕云烟。不可否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难题,普通如你我,难免迷茫焦虑。但过往的所有艰辛,皆已沉淀为前行的力量。既然看过风雨后的风景,便更应相信,出路不在回望的来路,而在我们正奔赴的前方。
年轻人爱说:“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为什么这句话能引起这么多共鸣?因为今日神州的万家灯火,既因有人弯腰拾起星火,也因有人为和平磨砺剑和盾。世界波澜未定,我们更要挺直腰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哪怕风雨来袭,也要有与生活过招的勇气。最动人的风景,就是每个普通人脚踏实地、抬头挺胸的模样。这何尝不是一个国家最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姿态?
正如歌中所唱:“这盛世每一天,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这锦绣山河里,有你,有我,有我们共同守护的明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