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两条高铁上新,“提速”的不止浙江

字体:
—2025—
09/29
09:52:01
2025-09-29 09:52:01 来源:浙江宣传

  浙江迎来铁路建设的又一“高光时刻”。9月29日,沪杭、温福两条高铁同日破土动工,将为浙江再添两条铁路大动脉。

  或许有人会问:沪杭之间已有高铁,温福铁路早已连通浙闽,为何还要各新建一条高铁呢?它的战略意义在哪里?

  答案,藏在三个关键词里:破局、升级与未来。

  一

  回顾沪杭、温福之间的铁路交通变迁,每一步都印刻着时代的痕迹。上世纪90年代,从上海到杭州,绿皮火车要晃荡4个多小时,车厢里满载着时代的记忆;而从温州到福州,直线距离虽然只有约300公里,却被雁荡山、洞宫山这道“天堑”阻隔,开车要辗转10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老司机常说:“过了分水关,才算出远门。”这句话背后,是浙闽人民对出行不易的共同记忆。

  2005年,温福铁路全线动工,打通了浙闽之间的“山海阻隔”,彻底改写了浙闽交界的交通格局。2009年温福铁路、2010年沪昆高铁沪杭段先后通车,行程时间大大压缩,让浙闽“朝发午至”从梦想照进现实

  但时代的车轮从不停歇。沪昆高铁沪杭段作为我国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之一,当下已接近饱和,尤其是节假日,沿线群众出行往往“一票难求”;与此同时,温福铁路受到技术标准和运力设计的限制,如今也难以满足浙南闽北日益增长的产业联动需求。新建更快、更便捷的铁路,成为改善当前人民出行的关键落子。

  20年前,我们要回答的是“有没有路”的问题;20年后,我们要回答的是“路好不好、快不快”的问题。从“有”到“优”,是时代赋予的新考题,也是进一步的破局

  二

  沪杭高铁和温福高铁,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将共同构成连接长三角与东南沿海的“金纽带”。如今,修建两条高铁,所带来的升级将是显著的,集中体现在三个“新”。

  “新”动脉。中国高铁的发展,是一部追赶与超越的历史。自1997年第一次铁路大提速起,中国铁路开启了跨越式发展。通过六次大提速和高速铁路的全面建设,我们用了近30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在铁路电气化、高速化领域近百年的探索历程,建成了当今世界最现代化的高铁网络。截至2024年底,浙江的高铁里程已突破2100公里,钢轨延伸的轨迹,也是浙江人敢闯敢试的见证。温福高铁建成后,温州至福州的通行时间将从现有的2小时左右缩短至近1小时,至宁德的时间也将大幅缩短。更重要的是,它将与沪杭高铁、杭温高铁等衔接,形成一条贯穿沿海、通过高铁时速可达350公里的大通道,真正实现从“有路走”到“走得快”。

  “新”能级。过去,浙南群众乘飞机出行,常受制于交通接驳的“最后一公里”。而随着温福高铁温州东站的建设,这一局面将被彻底改变。未来,旅客下了高铁就能在附近的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快速换乘飞机,“空铁联运”模式也将使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的服务范围扩大到浙南、闽北超过2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温州将因此成为连接长三角与海西区的重要枢纽。新建的沪杭高铁,将与既有沪昆高铁沪杭段,形成联通上海与杭州的又一高铁通道;临港新片区至杭州实现50分钟内通达,通过衔接浦东国际级综合客运枢纽,进一步加强浦东国际机场空铁之间的衔接,提升枢纽辐射能级,将杭州湾北岸全面纳入浦东国际机场“一小时航空都市圈”。

  “新”突破。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不到3万公里,设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2010年,沪杭高铁试运行创下416.6公里/小时的纪录,成为中国高铁技术跃升的缩影。沪杭高铁、温福高铁建设难度高,既要跨越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又要穿过浙南闽东的崇山峻岭,几乎可以说是“以桥代路”。回望百年前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的迂回蜿蜒,到今天两条高铁的穿山跨海,技术在飞跃,但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始终未变。

  三

  面向未来,钢轨延伸之处,将是文旅融合、产业协作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舞台。

  文旅融合,呼唤一条“诗意线”。今后,浙闽文旅融合的“黄金线”也将沿着温福高铁一路向南,温州雁荡山、楠溪江,宁德太姥山、霞浦滩涂,这些“藏在山海间”的美景,将被高铁串珠成链。早上在雁荡山看奇峰怪石,中午到霞浦捕捉海上光影,晚上回温州喝鱼丸汤,这样的“跨省一日游”将成为常态。

  货畅其流,需要一条“共富线”。温福高铁建成后,将有效释放既有温福铁路的货物运输能力,这也是浙南闽东协同发展的新机遇。沿海“点对点”直达货运专线和农产品冷链专线都将成为可能,货物运输也将像旅客出行一样“准点、高效”。当“山海阻隔”变成“货通八方”,当运输成本的降低转化为企业的利润、群众的收入,这条铁路也将成为带动浙南闽东发展的“共富线”。

  城市发展,依托一条“开放线”。浙江的发展,从来不止于浙江。浙商像地瓜的藤蔓,伸向四方,根仍留在浙江。沪杭高铁、温福高铁就是这样的关键“藤蔓”,它织密的是开放合作网,助力浙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两条新线的建设,将实现“一路通、全域兴”。向北,它连接长三角的创新资源;向南,它串联浙江港口与福建的生态、产业优势,打造一条贯通南北的沿海黄金走廊。

  当钢轨继续向山海延伸,浙江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便捷的交通、更温暖的民生,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