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祝梅 何苏鸣)过去一年,浙江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这其中,“三去一降一补”在全省经济调结构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从“降成本”来看,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这样的“成绩单”:积极推进降成本,制定实施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010亿元。
1月1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方案》。如果算上2016年4月、12月两度出台的企业降成本政策,这已是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第三次出台政策为企业减负了。
频频出招,展现出浙江以政府权力和收入“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加法”和市场活力“乘法”的决心。那么,一年下来,企业对政策的感觉怎么样?如果“降成本”继续加码,着力点又在哪里?
降成本,政府再放“大招”
2016年以来,围绕降成本,从国家到地方密集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就拿我省最新发布的《方案》来说,从制度性交易、税费负担、用工、融资、用能、用地、物流、外贸、管理九个方面,对“降成本”进行细分部署,力争到2018年,全省年均降低企业成本、减轻负担1000亿元。
“可以说,我省下好了减负‘先手棋’。”省人大代表、省经信委主任张金如表示,不仅是省政府制定实施两批降本举措,去年全省11个设区市和部分县(市、区)也出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减负降本政策,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对接二连三“抛来”的政策红利,不少企业有切身体会。“之前是我们跑政府‘讨’政策,现在是政府主动上门对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一直奋战在生物医药产业一线的省人大代表、温州市维日康生物技术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王贤俊说,这两年,政府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不断“放大招”,中小企业受益明显,尤其是去年出台的土地税、房产税减免政策,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政府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做的就是眼睛向内,努力创新,安心增效。”
针对全年为企业降本减负1010亿元这一数据,张金如代表晒出了更详尽的成绩单。据统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已由上一年的84.7元下降为84.0元,比全国低1.7元;利润总额增幅由去年的6.2%提高到16.3%,高出全国6.9个百分点。目前,全省企业成本上升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有力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降成本,企业“解不解渴”
2016年5月开始在全国推行的“营改增”,和同年11月开始在浙江实行的水利基金减免政策,让身处服务型行业的开元旅业集团有限公司有了满满的获得感,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妙林代表表示,若无意外,两者在2017年为集团节约的税金,将分别突破1亿元和1千万元。
“在制定政策时,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张金如代表举例说,针对企业反映的用能成本过高问题,在两次下调企业用电价格的同时,我省将电力直接交易规模扩大到750亿千瓦时。针对企业反映的税费负担过重问题,下决心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仅此一项政策,每年可减少企业费用支出130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浙江企业的非税负担为全国最轻。然而,在政府频频出手为企业减税降费的同时,仍有不少企业对降成本感受不深。曾有一项针对浙江企业负担的调查显示:55.64%的企业认为“当前总体负担感受”重或非常重;45.98%的企业认为减负政策能给企业带来实惠,但力度还需加强;还有不少企业对惠企政策并不清楚。
落差在哪里?省政协委员、浙江步森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飞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这些问题。“‘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增长不快’‘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然比较困难’……这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其实就是企业‘不解渴’的原因之一。”在他看来,在经济向好时,一系列减税政策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在经济低迷时,当务之急是要帮助企业家重新树立经营实体经济的信心。
降成本,是否还有“痛点”
近年来,浙商“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在外办厂,也让他们对国内的资源要素配置有了更高诉求。陈妙林代表坦言,应该更多地在降低三金缴纳比例上做文章,“浙江的工资基数比较高,企业三金缴纳也很规范,尽量减轻企业的这一块压力,应该成为下一步税费改革的目标。”他说。
“政策举措制定出台,一定要让企业有获得感。”张金如代表表示,2017年是浙江降成本工作深化之年,各界要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商务成本的洼地。
“降成本,必须弱化地方财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陈石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而地方针对房地产业的税收、信贷、金融政策往往是短期或多变的,经济下行时将其视作刺激增长的调控手段,经济向好时又拉紧收缩。这种一惊一乍、冷热无常的政策调控,对经济发展具有破坏性。”他列举了一组数字:2016年前三季度,浙江省房屋按揭贷款新增2722亿元,占全部贷款新增的67%,银行信贷投向可见一斑。
“房价疯涨带动了其他生产资料价格的快速上扬,让大量‘降成本’的努力破了功。”陈石委员认为,必须消除地方政府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内生动机。“针对特定出口优势急剧下滑的制造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政府有必要针对其工业用地实施更有力的优惠政策,也要通过设置考核导向等举措,为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和房地产泡沫。
降成本,政府责无旁贷,企业也不能置身事外。“降成本的核心,还在企业内部。”陈建飞委员表示,生产成本中最不可控的是“人的成本”。此外,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机器对人的替换,也不光是先进设备的采购,更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这恰恰是最需要政府给予支持的,也决定了企业能否增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