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7年浙江省两会 > 原创力量 正文

振兴实体经济 品牌、创新、人才,一个都不能少

2017-01-16 22:12:3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 记者 徐建国 陈伟斌 吴朝香 王益敏 倪雁强 陈伟斌

  王水福

  陈光华

  浙江在线杭州1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徐建国 陈伟斌 吴朝香 王益敏/文 倪雁强 陈伟斌/摄)聚焦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车俊代省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这一目标与任务。这,也成了昨天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如何振兴实体经济,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打铁还需自身硬,振兴实体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考验;创新驱动,是浙江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更是企业可持续之道;而要创新,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而对于振兴实体经济和发展虚拟经济之争,代表委员们也认为,这两种经济模式应该是以互相需要而共存,虚拟经济需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并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也要逐渐适应接纳虚拟经济平台来提升效益,关键并不在于哪个重要或者必须先发展哪个,而是必须“举案齐眉”,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共赢。

  关键词

  振兴实体经济

  报告原文摘录: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

  转型升级——

  让浙江产品向浙江品牌转变

  “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战场,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走向高端,提升科技、质量和效率。”省人大代表、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在今年省“两会”上,把着眼点放在了“转型升级”上。“练好内功,做好质量文章。”

  在他提交的建议中,有三份都跟“质量”有关。昨天,他在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应在全国率先打好质量提升组合拳,进一步突出质量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质量效益优异的企业,从而成为“浙江制造”的高品质、高质量的代表。

  不过,王水福说,当前我省质量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产业质量效益不高,我省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0.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出境人数超过1亿人次,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充分表明了我们质量供给不足;网络交易商品合格率不高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网购产品质量问题令人担忧;企业质量基础不牢,企业质量管理基础仍然薄弱,全省导入卓越绩效评价模式的企业共有7051家,仅占规模以上企业17.6%,比例不高。“另外企业还普遍缺乏对质量精益求精的高水平工匠人才。”

  王水福建议浙江要多措并举,打牢质量技术基础、管理基础、人文基础、社会共治基础,在全国率先打好质量提升组合拳,加快推动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浙江速度向浙江质量转变、浙江产品向浙江品牌转变。

  比如说,瞄准8大万亿产业和10个传统产业,通过以点带面,实现浙江制造业的整体提升;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和“老字号”等为目标,建立“浙江制造”培育梯队,努力打响一批能够代表“浙江制造”品牌的企业;找出“8+10”每个行业的“第一”和“唯一”,通过标杆引领,打响一批能够代表“浙江制造”的知名行业等。“形成质量提升共建的大格局,真正打造成为质量提升标杆省。”

  创新驱动——

  创新对于实体经济越来越重要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法,省人大代表、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宁波海外高层次归国人员联谊会会长姚力军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余姚有一大批企业,比如塑料、小家电等,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都比较快,但是目前遇到挫折和挑战,部分企业家比较迷茫,但是另外一些企业却找到了方法,那就是创新驱动。”姚力军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的例子,“我是2005年回国的,我们企业做的产品放在芯片中,比头发丝还细,以前这个产品全部依赖进口,我们经过10年努力填补了这项空白。其实,我身边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

  对于省人大代表、维日康生物技术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王贤俊而言,他早已受惠于科技创新给实体经济所能带来的“福利”。

  王贤俊所在的温州市维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仅有60余名员工的“小公司”,却实现了年产值3亿多元的“大奇迹”——研发生产体外诊断试剂产品。

  目前,王贤俊的公司已拥有40余项发明专利,且每年以10项的速度递增。“在今后实体经济的发展中,科技创新无疑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支持企业破解技术难关,还是实现产品升级上,都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王贤俊侃侃而谈。

  对于振兴实体经济这个最热的话题,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郑勇军同样觉得,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储备,是接下来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我认为接下来二三十年,技术创新的力量肯定将强于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现阶段也正是技术创新对实体经济影响巨大的时代,如果我们的产品没有创新、没有故事、没能给人们带去精神方面的满足,必然不行。”

  郑勇军非常赞成要把技术创新摆到提振实体经济的首创位置,这对浙江经济的发展亦是如此。

  人才——

  政府企业一起使劲,留住人才

  人是在任何时代都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能动要素。“如今,一边是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专业不对口,学到的专业知识成为‘沉没成本’,一边是做实业的企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才。这说明我们还存在严重的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

  “人才要视情况来培养,专业性的人才不光影响着是一个企业。”郑勇军指出,在大工业主导时代、服务业主导时代,更需要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但我们的教育培养体系,特别是职业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其实大量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适用性技工人才,但实际上这方面我们的比重仍偏低、人才质量偏低。

  省政协委员陈光华提起这个话题,感触也非常深。他特别举例说到了温州龙港。作为中国印刷城,曾风光多年,但如今,这个牌子却已经“空”了。为何?“因为留不住人才。”陈光华说,深圳在这方面做得比龙港好——因为提高了人才层次,同时也加强了设备技术力量。但其核心,依旧还在于“人”。

  实际上,陈光华说到的,只是实体经济所面临的人才问题一角。

  陈光华觉得,都说要振兴实体经济,要让“浙江制造”转变为“浙江创造”、“浙江智造”,但归根结底这些都需要人才来带动,因为人才能带动企业发展、引领生产创新和优化企业管理,说小了,企业缺人才办不好;说大了,真正的人才留不住,造成人才流失,实体经济发展也不稳,“要以人为本。”

  那么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呢?“首先就是要引进真正的人才,其次要给予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陈光华说。

  此外,现在提出“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的四大举措,其中一个核心问题还是人才问题,“除了要给予人才好的待遇,我们还讲制度环境问题,企业要努力创造好环境吸引人才,政府也要给予好的政策,双方一起使劲。”

标签:实体经济;浙江;人才;技术创新;创新驱动 编辑: 金林杰
+more

精彩影像